習近平對復工復產及推遲兩會之決策
2020.03.06
瀏覽數
134
壹、新聞重點
在「2019年新型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簡稱武漢肺炎)疫情籠罩下,中國各省市自2020年2月10日起結束春節假期復工。2月12日,習近平在中央政治局常委會議要求「有序推動央企、國企等各類企業復工復產」;21日,習在中央政治局會議坦言「全國疫情拐點仍未到來」,但將有序推動「復工復產」。23日,在「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部署會議」(以下稱「部署會議」)講話中,習近平針對防疫及復工分別提出7點及8點要求;[1]25日,中共中央發出《習近平對全國春季農業生產工作作出重要指示》,顯示習近平對復工復產的急迫關切。
另一方面,2月17日《新華社》報導,中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以下稱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委員長栗戰書表示,將在24日全國人大常委會議討論全國人大是否推遲。一如預期,2月24日,全國人大常委會議與中國人民政協全國會議經集會討論後,均決定推遲原訂3月5日召開的全國人大及3月3日召開的全國政協會議,具體開會時間另行決定。[2]
貳、安全意涵
在武漢肺炎疫情威脅下,以習近平為首的中共中央已招致許多批評。力推復工復產與推遲兩會,前者無懼疫情擴散威脅,要求分區分級精準復工復產;後者則避開疫情期間,打破1995年以來,固定在每年3月3日與5日召開全國兩會的規律。本文針對二者決策考量與意涵,做簡要分析。
一、抗疫下開展復工復產的兩難
武漢肺炎疫情延燒,使春節後復工時間從1月31日順延到2月3日,又推遲到2月10日。但習近平在2月3日政治局常委會議表示,疫情已經對宏觀經濟運行產生影響,要求「要在做好防控工作的前提下,全力支援和組織推動各類生產企業復工復產,保持產業鏈總體穩定」。在疫情平息前決定復工復產,顯見經濟下行壓力龐大。
復工指令一出,中央與地方、數據與實情間出現了諸多不協調,甚至矛盾的現象。根據中共官方疫情數據,2月3日後,武漢肺炎新增確診數迅速遞減。湖北之外各地新增確診數字從890例的峰值,開始出現溜滑梯式下降。雖有許多媒體報導,復工後,重慶、蘇州、北京、廣州等地出現多起群聚感染事件,但新增確診數據不但沒有上升,反而持續走低(僅2月20日山東任城監獄新增200例為例外)。2月17日降至2位數(88例),25日更減至個位數(9例),看似中國抗疫已出現令人驚歎的成效(如附圖)。
但另一方面,復工當週,全中國仍有80多個城市採取封閉式管理,多數客運不行駛、社區封閉商店關閉。雖然中共中央下令復工,省級政府持開放態度,但地方官員為防控疫情並保官位,仍採取各種行政手段限制企業復工。因此,2月11日中國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要求,「嚴格制止以審批等簡單粗暴方式,限制企業復工復產的做法」。12日,習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會議指示分區分級制訂差異化防控策略,低風險地區要全面恢復生產生活秩序,中風險地區要依據防控形勢有序復工復產,高風險地區要做好疫情防控,隨疫情形勢好轉,符合條件的省份要適時下調回應級別並實行動態調整。19日,中共政治局常委會要求「有序推動復工復產」、「實現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隨後各地開始出現解禁措施,21至24日有6個省份調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響應等級,復工情形逐漸好轉。但疫情最嚴重的武漢,在2月24日短暫解禁3小時後,即迅速恢復封城,網路也出現批評解除管制、快速降低確診數據,都是為安民心,強化復工合理性的作為,可能反而誤導民眾,並使疫情擴大。
二、推遲「兩會」有助疫情及政治風險防控
在2月17日栗戰書表示,將在24日的人大常委會上討論是否推遲全國人大之前,中共中央必已經過相關討論。《博聞社》報導指出,習近平和李克強在1月25日中央政治局常委會議中,對3月初是否召開全國兩會等問題爭論激烈。此一重大決策可能持續在2月3日及12日的政治局常委會議辯論後才定案。
有報導稱,常委會議中,習派常委主張應如期舉行,以穩定人心,對外表現太平盛世;但以李克強為首的其他常委認為,武漢肺炎是「國難」,將影響中國經濟數據,政府工作報告亦須修正,因此建議延期召開。[3] 但對習近平而言,更重要的應是其權力的確保及中共政權維穩掌控大局的能力。來自中國各地的兩會代表超過5,000人,加上列席人員、會議服務人員、警衛保安與媒體記者等,湧進北京的人數將超過萬人。如果在3月初召開兩會,不但有疫情擴散,甚至中共領導階層染疫的風險,兩會召開期間在會場內外,也難以確保不會出現過激言論或行動的風險。因此,面對習近平執政近8年來最大的政治挑戰,推遲兩會可管控風險、爭取時間重新掌握局勢,應是務實的抉擇。
參、趨勢研判
一、經濟衝擊將在三、四月間逐步顯現
武漢肺炎對經濟的衝擊,除首當其衝的服務業,包括觀光、餐飲、旅遊及運輸業外,製造業的困境在復工後顯露無遺。在各項抗疫措施管制下,產業要恢復正常營運,至少面臨復工率不足、原物料短缺、營運資金不足,及產品運銷不易等多重問題。雖然2月24日,中國國家發改委秘書長叢亮稱,當前企業復工進展積極,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復工率逐步提高,江蘇、山東、福建、遼寧、廣東、江西復工率已超過70%,浙江更已經超過90%。[4] 但媒體仍傳出「假復工」、「復工不復產」等報導,顯見復工復產仍存在諸多困難。
2月29日,中國國家統計局公布數據顯示,2月官方「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urchasing Managers’ Index, PMI)由1月的50大跌至35.7,較2008年金融海嘯時期更低,創下中國有PMI記錄以來最低點。新出口訂單指數較1月下降20%,進口指數下降17.1%,顯示製造業面臨訂單取消、延遲交貨,進出口壓力驟增。「非製造業經理人指數」(Non-Manufacturing Index, NMI)也由54.1急跌至29.6,跌幅較製造業更大,並創下史上最低點。即使積極推動復工復產,但疫情對中國乃至全球經濟的影響,仍將在3至4月間逐步顯露出來。
二、習核心統治權威面臨危機考驗
此次武漢疫情暴露出習近平集權統治下,中國官僚體系的失能與怠政弊端。為證明習近平並非遲至出訪緬甸與雲南歸來,才在1月20日對疫情做出指示,《求是》雜誌揭露習近平早在1月7日就召開政治局常委會議,對疫情防控做出指示。為擺脫外界對習不願親赴「國難」,將「中央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工作領導小組」組長頭銜丟給李克強的批評,習近平反覆強調疫情由他親自指揮、親自部署,並在2月間召開4次中央政治局常委會議(3日、12日、19日、26日)、1次政治局會議,加上同在2月召開的中央全國依法治國委員會大會、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委員會、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部署會議」等多場會議,顯示習近平亟欲穩定全局的急迫性。
值得注意的是,2月23日以視訊會議形式召開的「部署會議」,將參與層級擴大到縣團級以上幹部,共17萬人參與,反映習近平希望將其意志直接傳遞到基層。在講話中,習坦承武漢肺炎疫情是中共建政以來,在中國發生最嚴重的重大突發公衛事件,並稱對中共來說「這是一次危機,也是一次大考」。2月26日,習近平在政治局常委會議上帶頭捐款,也反映北京當局的高度危機感,並試圖藉此凝聚全國向心。前述作為顯示,習近平不僅要證明自己親自指揮、親自部署,更要證明以習核心為首的執政團隊,從派到湖北與武漢的習家軍,到中央的執政隊伍均能有效因應疫情威脅。但這也暗示,若復工復產造成疫情擴大,或經濟衝擊超乎可控範圍,都可能動搖習近平的統治權威,甚或生變生亂。
附圖、湖北以外中國各地新增確診數趨勢圖
資料來源:李哲全整理自《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分佈》網站,數據至2020年3月3日截止,http://2019ncov.chinacdc.cn/2019-nCoV/。
[1]習近平的復工8點要求為:落實分區分級精準復工復產、加大宏觀政策調節力度、全面強化穩就業舉措、堅決完成脫貧攻堅任務、推動企業復工復產、不失時機抓好春季農業生產、確實保障基本民生、穩住外貿外資基本盤。請見習近平,〈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 研究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 部署統籌做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 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主持會議〉,《新華網》,2020年2月21日,https://reurl.cc/Qdn4Rp;習近平,〈(授權發佈)習近平:在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部署會議上的講話〉,《新華網》,2020年2月23日,https://reurl.cc/xZxla1。
[2]〈栗戰書主持召開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四十七次委員長會議 決定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六次會議2月24日在京舉行〉,《新華網》,2020年2月17日,https://reurl.cc/Mv1pAL;〈今年全國兩會推遲召開〉,《新華每日電訊》,2020年2月25日,https://reurl.cc/E78xZm。
[3]個別常委對於推遲全國兩會的立場不得而知,惟一般評論將栗戰書、趙樂際歸為習派,汪洋與李克強同樣出身團派,韓正被歸為江派,王滬寧是橫跨江胡習三代領導人的智囊,部分評論將其歸為江派。〈“石”破天驚:武漢肺炎擾亂“陣腳” 中南海大年初一罕見急開常委會 三月“兩會”延後建議 遭習“陣營”反對 江胡“陣營”贊成〉,《博聞社》,2020年1月28日,https://reurl.cc/7X9Rvk。
[4]規模以上企業(enterprise above designated size)是中國自1996年開始使用的一個統計學術語,與規模以下相對。2011年1月起,用於代指每年主營業務收入人民幣2,000萬元及以上的全部工業企業。復工比例訊息請見〈國家發改委相關負責人指出 疫情對經濟社會影響總體可控〉,《人民網》,2020年2月25日,https://reurl.cc/nz6a8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