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防動員之大數據應用: 武漢肺炎疫情防控之啟示
2020.03.06
瀏覽數
124
壹、新聞重點
2020年2月21日《中國國防報》梳理中國各地運用大數據防控「2019年新型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簡稱武漢肺炎)疫情作為,並探討其間國防動員意涵。首例為浙江省搶占防控先機,運用大數據分析得出全省進出湖北者超過30萬人,疫情有蔓延風險,方能於1月23日率全國之先啟動重大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而預測發展趨勢在國防動員即為預警功能。第二例為工業和信息化部等相關部門於1月26日召開會議,號召運用大數據分析支援疫情傳染源頭控制,各地亦通過資料回溯分析,及時控制疫情。報導宣稱大數據既能支援疫情防控,亦能為國防「精準動員」提供支援。第三例為武漢市開發的「武漢戰疫」APP於2月9日上線,供市民瞭解疫情與查詢醫療資訊。另自疫情爆發以來,各級政府相關機構推出的疫情服務程式已達百餘款,以確保民眾即時接收真實全面資訊。報導認為此於國防動員即為激發民眾愛國熱情,使其明白為何而戰,為誰而戰。第四例為一些地方透過匯總疾控、通信、電力、交通等部門的大數據資訊,推出「企業復工申報平台」,以因時因地、分類有序推動復工復產;若干地方更搭建數位化防疫平台,在復工之際亦讓防疫可溯可控。組織復工復產即為動員過程,而提高國防動員的科學性與有效性正是大數據的優勢。[1]
貳、安全意涵
一、中國官媒刻意正面報導以轉移焦點
自2020年2月初迄今,中國官媒莫不竭力傳播正能量,以轉移大眾對疫情防控疏失的關注。此舉雖有助於維穩,但過於避重就輕卻有扭曲、隱瞞實情之虞。如報導稱頌官方運用大數據分析搶占防疫先機、支援疫情防控、即時傳遞疫情、協助復工復產等情事,凡此皆屬作為描述,既無成效評估亦未客觀報導實情,若干國防動員意涵的探討亦過度延伸。復以2019年底公布的《網絡信息內容生態治理規定》已於2020年3月1日實施,中國當局將可引用第六條與第七條第三款(不得不當評述自然災害、重大事故等災難)規定控管有關武漢肺炎疫情的輿論,故與官方不同調的網路言論日後恐將銷聲匿跡。「資訊不實」乃中國科技防疫力有未逮的關鍵,在隱匿實情與政治干預下,大數據分析現階段於國防動員的真正成效亦令人存疑。[2]
二、疫情暴露中國國防動員大數據建設不足
大數據分析於此次武漢肺炎疫情並未及時發揮應有作用,中國起先的原始社會動員方式更導致數萬人感染、十幾億人被隔離的局面。《中國國防報》梳理的大數據案例,所揭櫫的預測趨勢、技術支援、資訊傳遞與提升效率功能,若能於疫情爆發前運作,咸信中國不會淪落至幾近遍地封城的局面。再者,上開所述實為大數據分析的初步效用,然而大數據真正的作用則在於迅速提煉國防動員巨量數據,形成資訊、知識優勢,並導入決策領域和關鍵環節,進而改進決策模式,提高決策品質,以提升國防動員能力。[3] 故報導所言之種種疫情防控作用與國防動員意涵,與其說是大數據於國防動員的應用成效,毋寧說是亡羊補牢,也間接暴露中國國防動員大數據建設的不足。
參、趨勢研判
一、中國國防「智慧動員」建設仍待時日
大數據分析僅係中國國防「智慧動員」的一環,最終目的仍是促成「智慧動員」建設。「智慧動員」旨在運用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s, IoT)、大數據、移動寬頻等資訊技術,融合軍地資訊資源,為國防動員提供智能化服務,以期達成動員潛力自主採集、動員能力精準分析、動員數量精確計算、動員指揮智能決策與動員行動精準調控的目標。具體作法可再分為建設整合軍地網路而服務全域的國防動員網絡、打造統一指標規範的省市兩級大數據中心(感知基礎在市級,省級以匯總、比對為主)、建構承載動員服務與數據的智慧雲端平台、構造支援國防動員動態感知與指揮控制多維呈現的地圖,以及延伸智慧雲端平台各類指揮與傳感終端,從而提高動員效率。[4]
「智慧動員」構想全面又切中中國國防動員問題核心,若能順利推動,不僅有助於當前武漢肺炎疫情防控,對其他領域的動員也大有助益。然而,中國國防動員系統仍問題重重亟待變革,如國防動員鏈與國家應急鏈、作戰指揮鏈協調不緊密,軍地資訊數據指標不統一,軍地兩造資訊網絡更囿於保密規定而自成體系,更遑論進一步整合。儘管浙江、上海、天津等地近年已開始探索推動「智慧動員」,但在上開結構性問題未解決前,中國國防「智慧動員」建設仍有待時日。
二、中國將藉武漢肺炎契機補強其大數據資料庫
2012年以來,中國各部委先後發布大數據研究項目指南,而2015年國務院《促進大數據發展行動綱要》的發布,亦標誌大數據發展已成為中國國家發展戰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各種不同場合更不斷強調要加速推動大數據發展。然因欠缺法令配套與大數據思維意識不足,中國國防動員在大數據的採集與運用並無強制性,僅能依賴被動員對象的自覺,成效自然大打折扣。此次武漢肺炎疫情對中國國防動員固然是嚴苛考驗,卻也是推動大數據建設的契機。
2020年2月3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辦公廳就加強資訊化支援疫情防控發布通知,要求強化數據採集分析應用;中共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委員會辦公室2月9日又發布《關於做好個人信息保護利用大數據支撐聯防聯控工作的通知》,強調為疫情防控而收集的個資不得另作他用,以安定民心、推動防疫;另又鼓勵有能力的企業為疫情聯防聯控提供大數據支援。習近平於2月14日主持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12次會議時,亦強調要鼓勵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技術監測疫情。
種種跡象似正如北京大學學者黃安鵬所言,當前為建立國家級應急大數據平台的契機:以移動智能終端及傳感技術,建立全國統一標準規範的個人健康檔案APP,並與個人電子病歷整合,以用於布局疫情資訊早期採集、疫情智慧分析和自動預警系統,並以此為基礎構建傳染病知識普及與防控的公共服務雲端平台。疫情爆發後,中國當局也與科技巨頭騰訊及螞蟻金服合作,以貼近民眾生活的即時通訊軟體「微信」與行動支付「支付寶」推出健康碼系統,結合官方與民間資料庫,運用大數據分析民眾被傳染風險與是否應被隔離,甚至還能追蹤使用者的行動。[5]儘管前述大數據分析仍處於延伸傳感終端採集疫情數據的初始階段,離真正於國防動員系統的應用尚有差距,卻也顯示中國正藉機補強其大數據資料庫建設不足之處。
[1]田野、薛志亮,〈從疫情防控看大數據的國防動員應用〉,《中國國防報》,2020年2月21日,第3版。
[2]梓鵬,〈肺炎疫情:中國官方「正能量」宣傳引眾怒〉,《BBC中文聞》,2020年2月19日,https://reurl.cc/vnyVXL;〈中國疫情失控「漸露黑暗面」...武警街上隨機抓人、情侶吵架拿刀捅〉,《民視新聞網》,2020年2月23日,https://reurl.cc/pDqOZe;〈武漢作家封城紀實:不槍斃害人精難平民憤[影]〉,《中央社》,2020年2月17日,https://reurl.cc/lLEGXQ;〈網絡信息內容生態治理規定〉,中共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委員會辦公室,2019年12月15日,https://reurl.cc/Nj1br9;王綉雯,〈中國科技防疫與我國經濟安全〉,《國防安全週報》,第86期(2020年2月11日),頁11。
[3]趙廣立,〈北大學者:大數據技術群在抗疫中不合時宜地缺位〉,《科學網》,2020年3月1日,https://reurl.cc/exv64R;羅彪,〈大數據支持國防動員決策功能探析〉,《國防》,第10期(2017年10月),頁32。
[4]趙弘,〈國防動員應智慧建設〉,《中國信息界》,第5期(2017年10月),頁48-50。
[5]溫莉,〈大數據背景下我國國防動員現狀困境及對策研究〉,《年輕人》,第12期(2019年3月),頁193;〈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廳關於加強資訊化支撐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 國衛辦規劃函〔2020〕100號〉,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2020年2月3日,https://reurl.cc/ZnRpoa;〈中央網信辦:做好個人資訊保護利用大數據支撐聯防聯控工作〉,《人民網》,2020年2月9日,https://reurl.cc/qD9Q2q;〈習近平主持召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二次會議強調 完善重大疫情防控體制機制 健全國家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 李克強王滬甯韓正出席〉,《新華網》,2020年2月14日,https://reurl.cc/b54n1o;趙廣立,〈北大學者:大數據技術群在抗疫中不合時宜地缺位〉; Paul Mozur, Raymond Zhong and Aaron Krolik, “In Coronavirus Fight, China Gives Citizens a Color Code, With Red Flags,” New York Times, March 1, 2020, https://reurl.cc/Mv1W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