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第十次僑代會」觀察近期中國僑務體系變革
2018.09.14
瀏覽數
143
壹、新聞重點
中國「第十次全國歸僑僑眷代表大會」(「第十次僑代會」)於2018年8月29日至9月1日在北京舉行,習近平、王岐山及其他6名政治局常委皆出席祝賀。中紀委書記趙樂際於會議上致詞,會議期間萬立駿當選「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中國僑聯)主席。[1] 閉幕則由政治局常委王滬寧、中央統戰部部長尤權等人出席。共有1700名代表及700名海外華僑及中國有關部門共3000多人參與此次代表大會。由於中國僑務發展與中國推動在一帶一路、中國夢、統戰、精準脫貧及吸引投資等策略時皆息息相關,相關作為又直接涉及銳實力,使得近期中國僑務體系之變革格外引人注目。
貳、安全意涵
一、修改《中國僑聯章程》扣緊習核心及未來統戰作為
「第十次僑代會」除了確立中國僑聯的領導階層外,亦修改了組織章程。其中在總則及任務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四個意識」、「四個自信」、「兩個堅決維護」等表述列入,以符合以習近平的思想及其領導核心的價值觀,並加強中國僑聯的政治建設。此外,值得注意的是過去留學生並不屬於中國定義中的華僑,但此次修改章程仍將「留學人員及其社團」納入海外工作聯繫交流的對象,除了因為中國察覺近年中國海外留學生畢業後滯留國外情形嚴重外,亦顯示僑務系統未來將加強對留學生的統戰及海外滲透力,以加強對外銳實力的手段。
二、「中國僑聯」重要性獲得提升
中共2018年公布的《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改革方案》)中,將國務院僑務辦公室(國僑辦)併入中央統戰部,統戰部對外保有國僑辦的牌子。僑務工作由中央統戰部負責,但原屬國僑辦的海外華人華僑社團聯誼等職責則交由中國僑聯執行,以「發揮中國僑聯作為黨和政府聯繫廣大歸僑僑眷和海外僑胞的橋樑紐帶作用」。雖然統戰部負責指導中國僑聯,但在執行面上亦使中國僑聯的重要性提升。事實上,原本中國僑聯即肩負海外交流、吸引僑資等工作,但對於已歸國的歸僑及其僑眷的著力更深。中國僑聯組織龐大,在中國各地設有下屬辦事單位,[2] 除提供法律諮詢服務等權益性質服務外、並肩負歸僑僑眷相關思想教育、參與政治協商、動員歸僑參與經社活動、公益活動等工作。《改革方案》加強中國僑聯對海外華僑社團的交流工作,更能完善在對外交流、吸引外僑、歸僑和僑眷管理上的「一條鞭」處理方式。
三、僑務體系納入統戰部有利中國僑務發展
中國涉及僑務的機關組織眾多,如教育部、外交部、致公黨、全國工商聯、中國僑聯等。過去統戰部與國僑辦業務重疊面廣泛,尤其統戰部的涉外組織接觸對象常與華僑有關,涉僑組織亦比國僑辦多,造成單位競合、僑務政策相關的協商成本提高。[3] 僑務體系納入統戰部後,統戰部負責統一領導海外統戰、僑務工作,以降低相關成本。此外兩位過去長期在國僑辦任職的副主任許又聲與譚天星,皆轉任統戰部副部長。其中許又聲除了統戰部副部長外、亦兼任國僑辦主任頭銜及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委員,[4] 參與相關決策。顯見許又聲為統戰部實際上主掌中國僑務工作的主要負責人。這也使得國僑辦與其說是被納入統戰部,倒不如說未來僑務工作可以充分利用統戰系統的資源。
參、趨勢研判
一、統戰部海外的外圍組織可能進入重整期
短期內,由於除了原僑務系統與統戰部下屬組織外,更有許多外圍組織及海外個人,而這些組織及個人很多作為皆是靠著中國金援支撐,因此整併後的這段期間,在組織預算分配上亦會因效益評估、組織重整、機關本位主義等因素而產生排擠效應,造成所屬及外圍組織資金分配的變動,進而在短期內可能使部分組織及個人運作遲緩甚至停擺。但整體而言,由於中國海外統戰組織「百家爭鳴」之特性,部分組織及個人的問題並不會影響中國僑務系統及海外統戰的整體運作。
二、未來中國海外滲透力應會再增強
從長期的角度來看,僑務系統雖然對外原本就負有統戰任務,但在國僑辦納入中央統戰部領導後,除可解決組織競合的問題,亦可增加僑務系統的統戰作為。使得原本統戰部涉外組織如中華海外聯誼會、歐美同學會、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原僑務系統如中國海外交流協會、海外僑團等組織密切合作的可能性增加,提升組織動員能力。因此未來中國海外滲透力應會再增強。而這幾年中國海外活動頻繁,華僑的角色已受到西方國家的關注,相關反制作為亦陸續提出,也將使未來雙邊角力加劇。
三、統戰部對中國的暨南大學之後續作為仍待觀察
國僑辦下位於福建泉州的華僑大學與廣東廣州的暨南大學,是否隨著國僑辦納入統戰部曾引起討論。但2018年6月底統戰部副部長許又聲訪暨南大學並表示「中央統戰部、國務院僑辦將會進一步加強與教育部、廣東省的聯繫合作,更大力度支持暨南大學的改革發展」。顯示暨南大學仍歸屬中央統戰部領導。由於暨南大學台灣學生人數眾多,該校台生常成為統戰目標。[5] 在被歸屬統戰部後,2018年9月初亦以高額獎學金獎勵台生,更加引起暨大成為對台生統戰大本營之想像。惟統戰部對暨大及其台灣學生之後續作為仍待觀察。
[1]中國僑聯主席為正部級。有媒體引述中南海知情人士指出,政治局常委全員參加歸僑僑眷代表大會有點「小題大作」,表示全員同台係為習近平的自救行動。事實上,中國僑聯為中國全國性的一級人民團體,亦是政協的組成單位,和共青團、中華全國工商聯合會、中華全國婦女聯合會等相同,依過去慣例,全員出席係屬正常,媒體相關言論應為過度解讀。有關媒體解讀請參閱,〈習近平率7常委齊現身 北戴河會議後首度同框〉,《上報》,2018年9月3日,https://www.upmedia.mg/news_info.php?SerialNo=47385;中紀委書記在僑代會62年歷史首次致詞,亦為趙樂際自2018年兩會期間出席港澳委員聯組會議後再度涉及港澳台僑事務。
[2]在縣及共有縣以下設有2萬1千個僑聯基層組織。詳見〈中國僑聯5年工作回眸:貫徹新思想建功新時代〉,《中國網》,2018年8月29日,http://news.china.com.cn/2018-08/29/Content_60902275.htm。
[3]范世平,〈中國大陸僑務政策與工作體系之研究〉(臺北:秀威資訊,2010 年2 月),頁188-189。
[4]許又聲以國僑辦主任頭銜於2018年5月進入該委員會。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由習近平所領導,為外交、僑務政策最高的決策單位。
[5]2016年9月廣州暨南大學指出,該校台灣留學生為886名,為全中國台生最多的大學;暨南大學台灣校友會秘書長及執行長於2018年7月底因違反《國家安全法》之發展組織未遂罪、《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等罪嫌被台北地檢署起訴。詳見〈廣州暨大台灣校友涉替中國蒐情資 北檢起訴〉,《中央社》,2018年7月30日,http://www.cna.com.tw/news/asoc/201807300233-1.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