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海軍推動MQ-25無人加油機計畫之戰略意涵
2018.09.14
瀏覽數
143
壹、新聞重點
美國海軍2018年8月30日決定選擇波音(Boeing)做為MQ-25艦載無人加油機的發展廠商,合約金額8億5百萬美元,包括設計、發展、組裝、測試及移交4架原型機,預計第一架2021年首飛,2024年達初始戰力,最終將生產72架,總成本估計為130億美元。[1] 這不僅是波音的勝利,MQ-25計畫推動也代表海軍空中戰力的大幅躍進。
貳、安全意涵
一、MQ-25減輕海軍航艦面對A2/AD威脅
美國國防部將注意力轉至加油機原因是海軍戰機短缺,發展無人加油機成本比修改現有機種如V-22或E-2擔負加油任務,成本更低且更有效率,另外也可減輕航艦面對的「反介入/區域拒止」(Anti-Access/Area Denial, A2/AD)威脅,因海軍艦載機航程不足,而美國敵人普遍擁有射程超過300海里以上距離的反艦飛彈,使海軍航艦需與岸際至少保持此一距離,造成所謂300海里魔咒。[2] 無人加油機可延伸艦載機的作戰航程,並減輕出勤負荷,因美國航艦現無空中加油機,以艦載機為僚機進行夥伴加油的飛行時數會佔掉總飛行時數20~30%。海軍計畫讓MQ-25搭載1萬4千磅燃油,可在離航艦500海里遠距離,為4至6架戰機進行空中加油,這樣可讓F/A-18E/F超級大黃蜂戰機作戰半徑從目前的450海里延伸至超過700海里。
二、海軍改變政策朝向艦載無人加油機方向發展
美國海軍發展艦載無人載具一波多折。原本海軍和空軍計畫合作發展聯合無人戰鬥空中系統(J-UCAS),後來兩軍拆夥,海軍單獨發展無人戰鬥空中系統展示載具(UCAS-D),即X-47B。接著在2011年決定發展一種無人情監偵平台,即「無人艦載彈射空載情監偵打擊」(Unmanned Carrier-Launched Airborne Surveillance and Strike, UCLASS),然而計畫爭議不斷,2016年美國防部政策再轉彎,取消UCLASS計畫,改發展野心較低的艦載空中加油系統(Carrier-Based Aerial Refueling System, CBARS),[3] 後來被賦予正式編號為MQ-25「魟魚」(Stingray)。
三、X-47B自動艦上起降技術是MQ-25計畫關鍵
MQ-25雖為重新招標,但其飛控系統將以前述的X-47B實驗機為基礎。2011年5月,X-47B首次飛行,2013年5月在喬治布希號(USS George Bush, CVN 77)航艦上完成自動起降測試,2015年完成艦上操作整合測試,包括自動空中加油。其關鍵技術之一是精確關聯GPS定位導航,可對移動中航艦進行精確定位補償,參考航艦艦位進行導航。機上和艦上分別裝置3套嵌入式GPS/慣性導航系統,航艦的速度和運動透過「戰術目標網路技術」(Tactical Targeting Network Technology, TTNT)資料鏈傳輸至機上,精確算出飛機與航艦的相對位置,沿一條精確航線飛行到接觸甲板。X-47B為全翼設計,匿蹤性極佳,然設計者諾斯洛普格魯門(Northrop Grumman,簡稱「諾格」)認為全翼構型不適合作為加油機,退出競爭,不過美國海軍將協助發展資料鏈及地面控制站,並整合X-47B技術至MQ-25上。[4]
參、趨勢研判
一、選擇波音平衡美國航空產業健全發展
海軍的決定對波音公司是一大鼓舞,波音雖努力爭取作戰飛機訂單,然而除以民航機發展的大型軍用機如KC-46加油機、P-8反潛機等之外,在「聯合打擊戰鬥機」(JSF)計畫失利後,在作戰飛機上,近年波音幾無新產品,美國航太產業界曾指出,若波音再無法為美軍生產軍機,恐將退出市場,這對美國航空產業的健全發展不利。
二、波音公司技術成熟受美國海軍重視
雖然選擇波音公司多少有平衡美國航空工業發展考量,然而波音公司在艦載機及空中加油系統上的成熟經驗,也是受美國海軍青睞主因。原本發展X-47B的「諾格」呼聲最高,然「諾格」2017年退出競標,波音成為唯一推出實際飛機的公司,另兩家連原型機都未完成。波音未採用全翼設計,仍具備「機身」、V型尾翼、隱匿的背部進氣口,可能是為UCLASS計畫所發展。另由其起落架等配置顯示,波音MQ-25已具備航艦操作的條件,有助降低海軍發展風險及成本。
三、確立MQ-25發展方向將使美國海軍航空戰力大幅邁進
相較於美國空軍,海軍一直未發展完整的無人機作戰體系,即使決定發展UCLASS,美國國會、國防部及海軍內部皆對其角色有所質疑,例如任務、航程、匿蹤、酬載能力等。海軍內部辯論更為深入,包括戰場為何?未來艦載機聯隊形態為何?是否不再發展有人戰機?此次美國防部決定改發展無人加油機,至少可平息相關爭議,先解決海軍戰鬥機短缺、延伸F/A-18E/F作戰半徑,並可爭取時間,作為與未來F/A-XX戰機發展的橋樑。[5]
[1]“Navy Picks Boeing to Build MQ-25A Stingray Carrier-Based Drone,” USNI, August 30, 2018, https://news.usni.org/2018/08/30/navy-picks-boeing-build-mq-25a-stingray-carrier-based-drone
[2]“Restoring American Seapower: A New Fleet Architecture for the United States Navy,” CSBA, February 9, 2017, p.39, https://csbaonline.org/research/publications/restoring-american-seapower-a-new-fleet-architecture-for-the-united-states-
[3]“Good-Bye, UCLASS; Hello, Unmanned Tanker, More F-35Cs In 2017 Budget,” BreakingDefense, February 1, 2016, https://breakingdefense.com/2016/02/good-bye-uclass-hello-unmanned-tanker-more-f-35cs-in-2017-budget/?
[4]“Navy Prioritizing Speed to Field Over Price for MQ-25A Stingray Program,” USNI, April 9, 2018, https://news.usni.org/2018/04/09/navy-prioritizing-speed-field-price-mq-25a-stingray-program
[5]“Pentagon to Navy: Convert UCLASS Program into Unmanned Aerial Tanker, Accelerate F-35 Development, Buy More Super Hornets,” USNI, February 1, 2016, https://news.usni.org/2016/02/01/pentagon-to-navy-convert-uclass-program-into-unmanned-aerial-tanker-accelerate-f-35-development-buy-more-super-horne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