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人民銀行跨足區塊鏈觀察加密貨幣在中國的發展前景
2018.09.14
瀏覽數
143
壹、新聞重點
由中國人民銀行(簡稱中國人行,為中國的央行)主導的「灣區貿易金融區塊鏈(blockchain)平台」於2018年9月4日在深圳正式上線試運行。平台上可進行包括應收帳款貿易融資等多種場景的貿易和融資活動,可為監管機構提供貿易金融監管系統,實現對平台上各種金融活動的動態即時監測。中國人行數位貨幣研究所成立的深圳金融科技公司主要參與貿易金融區塊鏈等項目開發。中國人行其他下屬機構,包括數位貨幣研究所、中國印鈔造幣總公司等,已先後布局區塊鏈,成立數位票據交易平台實驗性生產系統、中鈔區塊鏈技術研究院等單位。其中,數位票據平台於1月在上海票據交易所成功上線並試運行,是全球首次在數位票據交易平台完成基於區塊鏈技術的數位票據簽發、承兌、貼現和轉貼現業務,象徵中國人行率先將區塊鏈技術實際用在貨幣發行。[1]
貳、安全意涵
數位貨幣(digital currency)若要實現法定貨幣的功能:交易的媒介、記賬的單位、儲存價值,需具備以區塊鏈為基礎的加密貨幣(cryptocurrency)性質,以其演算法背後的雜湊(hash)技術,計算區塊鏈的加密難題,確保紀錄不會被竄改,才不會有雙重支付的問題(一塊錢被拿來付給很多人)。區塊鏈相當於加密貨幣交易的帳本,由所有參與者所組成的分散式用戶節點生成、驗證並貯存。[2]
一、中國為將來可能發行加密貨幣預做準備
在許多國家表態不開放使用加密貨幣之際,中國雖也分別在2017與2018年公布禁止使用加密貨幣,但同時大力推動區塊鏈技術發展與應用,並從2017年開始推動數位貨幣研究項目。前中國人行行長周小川在2018年3月兩會期間曾指出,「數位貨幣需經過充分測試,確保可靠後再行推廣。(中國)人行就數位貨幣的推廣應用進行技術實驗與原型測試,並選擇票據市場此一相對封閉的應用場景先行先試。數位貨幣的發展既是有技術發展上的必然性,未來來講可能傳統的紙幣、硬幣這種形式的東西會逐漸縮小,甚至可能有一天就不存在了,這種可能性也是存在的」。[3]
鑒於區塊鏈「帳本」(ledger)本身即具備即時(real-time)監管功能,不需要交易第三方的中央機構的監管和背書,可以省去中介,讓使用者直接交易,降低交易成本。這也是促成中國人行布局金融區塊鏈平台以及數位票據交易平台的主要誘因。中國人行從2017年以來的積極佈局區塊鏈,也展現中國人行將為發行以區塊鏈為基礎的加密貨幣預先做好準備。
二、北京藉中國人行跨足區塊鏈鞏固對貨幣發行權之壟斷
當初在2008年金融危機後,第一個加密貨幣「比特幣」(Bitcoin)藉著區塊鏈技術,緊接著就在2009年問世,為的就是表達對政府與央行的不信任,並打破其壟斷貨幣發行權。加密貨幣也藉區塊鏈去中心化的特質,讓政府、央行無法操縱和干預其金融系統。然而,發行貨幣一向是國家政府的主權象徵。因此,除土耳其、巴西、加拿大與法國外,中國人行與大多數國家央行一樣,為維護貨幣發行權的壟斷性質,禁止加密貨幣以首次代幣發售(initial coin offering, ICO)為開發、維護、交換相關產品或服務項目進行融資。中國也與多數國家一致,暫將加密貨幣視為投機性投資標的,而非投資性資產,更不是用以交易、記帳、儲值的貨幣。另一方面,誠如周小川先前所披露,中國不排除實體貨幣消失的可能性,為了預做準備,中國人行研究發行以區塊鏈為基礎的加密貨幣,方能在未來繼續維持對於貨幣發行權的壟斷局面。[4]
參、趨勢研判
一、中國人行將藉監管加密貨幣進行金融維穩
按照費雪(Irving Fisher)的古典貨幣數量學說,加密貨幣的發行與流通,一方面將影響央行對貨幣政策以及物價的調控能力,另一方面則因演算法限制,加密貨幣預設固定的發行數量,這除將造成通貨緊縮的疑慮,也可能產生貧富差距懸殊的隱憂。[5] 貨幣發行、流通與交易量攸關匯率、利息與物價的穩定,一向都是金融監管重中之重。因此,在發行加密貨幣之前,監管的各種準備措施必須先行。然而,一旦發行以區塊鏈為基礎的加密貨幣,透過區塊鏈監管科技,各種實體貨幣流通時出現的洗錢、地下匯兌等逃避監管行徑,不但無所遁形,也將無從竄改。換言之,未來中國人行若發行加密貨幣,其金融維穩的範圍與力道,將藉助金融監管科技,獲得大幅增強。
二、中國人行將營造他國加密貨幣獲中國採納的外溢效果
加密貨幣的出現,除為抗衡央行對貨幣發行的壟斷,更是對美元霸權的直接抗議。雖然多數國家不接受加密貨幣的發行與流通,但同時也密切關注、研究由國家發行加密貨幣的可行性。一國貨幣能否在國際間流通作為交易媒介與外匯準備儲值貨幣,攸關該國金融主權的伸張與國際地位的漲落。中國受制於美元霸權地位,自然不會放過任何能伸張中國金融主權的契機。對於各種加密貨幣而言,如能獲准在中國境內被採用為通貨,中國龐大的國內生產毛額不啻為該加密貨幣獲得擴大承認採用的保證。相對而言,中國人行未來發行加密貨幣後,也可藉由承認及採納其他國家發行之加密貨幣,營造金融大國的形象,收割外溢的貨幣政治經濟效應。
[1]李仲維,〈人行跨足貿易金融區塊鏈〉,《經濟日報》,2018年9月6日, 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5603/3351258,其中所謂灣區,是指粵港澳大灣區,包括:深圳、香港、澳門、廣州、惠州、珠海、東莞、中山、佛山、肇慶、江門。
[1]Ning K,〈比特幣的經濟哲學:去中心化技術是世界金融危機的解藥或另一個泡沫?〉,《Bla Bla Block》,2018年2月13日,https://blablablock.asia/archives/128。
[3]李佩珊、張雨,〈周小川:傳統的紙幣、硬幣未來可能將不復存在〉,《人民網》,2018年3月9日,http://lianghui.people.com.cn/2018npc/BIG5/n1/2018/0309/c418389-29858471.html。
[4]“How Cryptocurrencies Split Global Central Banks,” Bloomberg, January 8, 2018, https://economictimes.indiatimes.com/markets/stocks/news/how-cryptocurrencies-split-global-central-banks/articleshow/62715511.cms
[5]同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