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非合作論壇北京高峰會評析
2018.09.14
瀏覽數
112
壹、新聞重點
中非合作論壇北京高峰會於2018年9月3日至4日召開(歷屆會議參見表1),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宣布將打造更加緊密的「中非命運共同體」,並對非洲推動涵蓋產業促進、基礎建設、貿易便利、生態援助、社會發展、衛生醫療、教育交流與和平安全等面向的「八大行動」。中國承諾未來三年再出資600億美元協助非洲發展,而且不附帶任何政治條件,另將免除與中國有邦交的非洲窮國,於2018年底到期仍未償還的政府間無息貸款債務。南非總統拉馬福薩(Cyril Ramaphosa)則駁斥中國於非洲推動「新殖民主義」之說,強調非洲國家歡迎「帶路倡議」,但認為應平衡中非貿易結構,也敦促中國勿僅專注於自然資源開發,並表示習近平已表達改善問題的決心。
貳、安全意涵
一、「發展和平」模式暫時居上
中國自2009年起超越美國成為非洲主要貿易夥伴,雙邊貿易額急速攀升,惟2015年後因非洲主要出口商品-原物料價格下跌,致使雙邊貿易額驟降(參見表2)。中國2017年對非投資總額超過1,000億美元,分別是2007年和2010年的100倍和50倍,亦為對非貸款第一大國。中國在非洲勢力的迅速擴張,被西方認為是以資金、基礎建設換取自然資源的「新殖民主義」。中國則另有說詞,認為應尊重非洲戰後重建國家的選擇,並專注其能力建設。中國的參與以提供基礎建設和後勤支援為主,而非西方國家的人道主義和政治重建干預。
中國與西方在非洲的競爭,隱然為「發展和平」(development peace)與「自由和平」(liberal peace)之爭,[1] 然而中國的援助規模遠甚於西方,又標榜不干涉非洲國家內政,「發展和平」因而暫時居上,而且備受非洲威權國家歡迎。非洲現已是中國的勢力範圍,此次論壇除了我國友邦史瓦帝尼外,全非洲幾已全員到齊。
二、中國以「帶路倡議」遂行其銳實力
「設施聯通」僅是「帶路倡議」優先推動項目,側重軟實力面向的「民心相通」亦為倡議一環。「帶路倡議」曾一度贏得欠缺基礎建設的非洲國家好感,有益中國的軟實力,但非洲民眾對中國的反感卻與日俱增。蓋因中國在非洲的開發,非但未惠及當地民眾,反倒引發諸多負面效應。如中國人在迦納即被批評踐踏當地採礦法,大批中國人至贊比亞淘金也遭抨擊無視當地移民法。中國在納米比亞開採鈾礦,卻無助於改善該國居高不下的失業率,更遑論中國人逃稅、洗錢與盜獵等醜聞。
中國此回刻意免除非洲窮國若干債務、擴大對製造業投資、側重軟實力,以及讓非洲國家元首出面澄清之舉,不外為消除世人對「帶路倡議」等同「債務陷阱」的疑慮。但此卻正如沃克(Christopher Walker)與路德維克(Jessica Ludwig)所言,中國大舉擴張其全球經貿利益,以有影響力的倡議為掩護,並盡可能壓制境外的批評,此即銳實力(Sharp Power)核心目標:分散注意力及操縱輿論。是故,中國此舉無異以「帶路倡議」遂行其銳實力,分散世人對其於非洲推動「新殖民主義」的關注,從而消弭外界對中國的負面評論。
參、趨勢研判
一、非洲國家短期間恐仍依附中國
非洲國家選擇發展與穩定優先於民主的「發展和平」,僅反映此符合其正值工業化起步階段的經濟發展需求,而無關模式優劣。對非洲威權統治者而言,民眾與中國企業的關係緊張倒在其次,但中國有別於西方的援助卻至關重要,蓋因此有利其統治與局勢穩定。
非洲國家已警覺不可過度依賴中國,其產業必須升級,此即為何於論壇提出相關要求之故。中國是否願意改善對非投資與雙邊貿易問題,仍有待觀察,畢竟此將有礙中國對非洲的影響力。即便中國履行承諾,非洲國家亦須能發揮後發優勢迎頭趕上,抑或西方再與中國競逐非洲,現況方可能轉變。在此之前,非洲國家短期間恐仍依附中國。
二、中國有落入「保羅.甘迺迪陷阱」之虞
隨著中國崛起,世人亦期許中國承擔更多的國際責任。中國外交學院院長秦亞青則借鑒保羅.甘迺迪(Paul Kennedy)在《大國的興衰》裡,強權過度擴張導致自我衰亡之說,認為中國雖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卻仍是發展中國家,故應避免戰線過長而耗盡資源,以免陷入「保羅.甘迺迪陷阱」(Paul Kennedy trap),重蹈蘇聯覆轍。
中國推動「帶路倡議」絕非只為善盡國際責任,目前已有不少參與國擔憂遭倡議債務拖累。由於中國境內勞動成本上升,外資早已逐漸轉移至他處,中美貿易戰又引發另一波外資悄然出走。長此以往,中國經濟成長可能趨緩,未來能否支撐「帶路倡議」堪虞。今日中國卻又對非洲大舉投資,此無異又將自己推近「保羅.甘迺迪陷阱」一步。
表1、中非合作論壇歷屆會議
時間 |
會議名稱 |
地點 |
2000年10月 |
第一屆部長級會議 |
中國北京 |
2003年12月 |
第二屆部長級會議 |
衣索比亞 阿迪斯阿貝巴 |
2006年11月 |
北京高峰會暨第三屆部長級會議 |
中國北京 |
2009年11月 |
第四屆部長級會議 |
埃及 沙姆沙伊赫 |
2012年07月 |
第五屆部長級會議 |
中國北京 |
2015年12月 |
約翰尼斯堡高峰會 暨第六屆部長級會議 |
南非 約翰尼斯堡 |
2018年09月 |
北京高峰會暨第七屆部長級會議 |
中國北京 |
資料來源:綜整自〈歷屆會議〉,《中非合作論壇》,https://www.focac.org/chn/ljhy/dyjbzjhy/hyqk12009/。
表2、中國與非洲貿易額(2000年至2018年6月)
年分 |
貿易額 |
2000 |
106 |
2011 |
108 |
2002 |
124 |
2003 |
185 |
2004 |
295 |
2005 |
397 |
2006 |
555 |
2007 |
736 |
2008 |
1068 |
2009 |
911 |
2010 |
1269 |
2011 |
1663 |
2012 |
1986 |
2013 |
2013 |
2014 |
2217 |
2015 |
1788 |
2016 |
1490 |
2017 |
1000 |
2018(截至6月) |
988 |
單位:億美元 |
資料來源:整理自《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http://www.mofcom.gov.cn;《國家數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http://data.stats.gov.cn/index.htm;《中非合作論壇》,https://www.focac.org/chn/。
[1]相關論述請參見Chris Alden and Daniel Large, “On Becoming a Norms Maker: Chinese Foreign Policy, Norms Evolution and the Challenges of Security in Africa,” The China Quarterly, Vol. 221, March 2015, p. 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