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陸軍多領域作戰下的火砲發展
2018.09.28
瀏覽數
149
壹、新聞重點
根據《國防新聞》(Defense News)報導,美國陸軍在2019財政支出法案中得到遠超出其要求之大筆資金挹注於其「武器與彈藥技術發展」(weapons and munitions technology development)項目上。其中大部分資金將用在「長程精確火力」(long-range precision fires, LRPF)之飛彈與相關砲兵計畫上。[1] 此為當前美國陸軍提倡的「多領域作戰」(multi-domain operations)之重要部分,而其火砲發展尤其值得台灣進一步思考。[2]
貳、安全意涵
一、美國陸軍「多領域作戰」概念
2017年提出的「多領域作戰」概念,為美國陸軍在現代作戰場域的更新作戰概念,以重建後冷戰時期逐漸失去對抗勢均力敵對手之能力。「多領域作戰」須應對當前多重複合威脅如陸海空、太空、網路、電磁範圍、資訊環境與認知等各種領域。構想中須透過任務編組整合跨軍種、跨政府部會甚至跨國能量以應對威脅,並須加強網路、電磁及資訊等能力。為此美國陸軍需重新加強野戰防空、強化火力投射、強化電子作戰與網路等能力並透過有人與無人載具的整合運用創造戰場優勢。
針對此現代化工作,美軍成立「陸軍未來司令部」(United States Army Future Command),召集各領域人才組成八個跨職能團隊(cross functional team)推動研發與現代化工作,並專注於六大領域:長程精確火力、下一代戰鬥車輛、未來垂直起降載具、陸軍網路、防空與飛彈防禦、士兵殺傷力。
二、美國陸軍大幅強化砲兵戰力
本次預算案中,美國陸軍原先僅要求4044萬美元用於改良武器與彈藥研發,然國會最後撥給其高達3億8344萬美元之經費。此外,陸軍武器與彈藥先進科技研發經費亦由陸軍要求之1億200萬美元增加到1億3968萬美元,這些經費大部分將用於當前美國陸軍最高優先之LRPF計畫。此計畫將研製射程達499公里(限制500公里內以免違反「中程飛彈條約」)之PrSM(Precision Strike Missile)飛彈系統,超越現有射程300公里之ATACMS(Army Tactical Missile System)飛彈,美國陸軍並將為此研發極音速及衝壓等技術。
國會另外編列2000萬美元以研發增程火砲如58倍徑155榴彈砲與升級M109A6 Paladin自走砲至規劃之A7型等,此外有6700萬美元用於加強火砲殺傷力、1000萬美元用於長程混合動力彈藥(long-range hybrid projectile)上。
本次預算案尚有5000萬美元予戰車用120mm砲射飛彈、1500萬美元發展更具效率之城鎮戰武器、3000萬美元予無人機防禦以及2000萬美元投入高能雷射等各種龐大資金挹注項目,然可注意到砲兵裝備為本次預算最大的重點項目,此亦反映「多領域作戰」下美國陸軍今後發展方向。
三、強化砲兵使陸軍角色能涵蓋不同作戰區
透過各級砲兵實力的增強,美國陸軍在未來的遠程火力將有由短至長、由便宜至昂貴等多種不同的選擇以面對不同領域與不同價值的目標:現有155榴彈砲(含其導引砲彈)射程30公里、未來58倍徑榴砲如前述能延伸至70公里,若衝壓砲彈研發成功則可將攻擊範圍延伸至100公里。當前多管火箭系統MLRS(Multiple Launch Rocket System)與HIMARS(high-mobility artillery rocket system)能攻擊70-80公里之目標,未來亦將翻倍;將來搭配PrSM飛彈時,則能攻擊300-500公里外的目標。相對飛彈而言,火砲是較近程及便宜的方案,與前述的飛彈在不同的作戰區域扮演要角。
參、趨勢研判
一、美國強化軍力應對大國衝突
近來美國計劃大量增加空軍中隊、以及海軍各式新計畫如新型飛彈巡洋艦、巡防艦等皆顯示其重新強化傳統軍力之決心。此次法案亦將龐大預算挹注給陸軍推動其現代化,顯示美國未來安全威脅恐不若後冷戰時期般,以海空力量即足堪應付。由於後冷戰時期中長期面對遠遜於自身實力的對手,加以多年反恐戰爭影響,美國須重新恢復其進行大規模傳統軍事行動的能力。美國陸軍為此需重新定義其在未來大國衝突中的角色,並透過新概念確保其軍事優勢。
二、美國陸軍透過新概念確保其未來戰爭中之地位
如前述,在後冷戰時期以至於21世紀以來的反恐戰爭中,美軍不需面對如中俄般擁有高性能戰機、先進防空系統與相當電戰能力之對手。因而在未來戰場上,當面臨可能的反介入與區域阻絕(anti-access and area denial, A2/AD)作為時,美國陸軍必須考量在不依賴來自海空軍絕對空權下的戰鬥能力。從野戰防空到反無人機、及建構機動陸軍網路等「多領域作戰」之優先項目,皆是此考量下的產物。長距離精確打擊包括飛彈與未來火砲系統等,則給予陸軍自身打破A2/AD的能力,並與空中、海上單位協調作戰。
三、美陸軍當前仍重視火砲發展
美國陸軍透過多領域作戰概念精進,使其在未來戰場上取得自身重要一席之地的努力,對台灣「重層嚇阻」之概念亦極具參考價值。火砲與飛彈上的發展,可使陸軍在灘頭反登陸防衛與國土上的決戰外,進一步延伸其打擊範圍、與海空軍共同構成長距離嚇阻戰力,面臨衝突時亦能透過長程打擊能力延伸反登陸作戰範圍;透過延伸的火砲與飛彈射程,陸軍能強化對海打擊、並與海空軍在周圍海域更有效協同,進一步落實「重層嚇阻」。其中火砲成本較低,是資源缺乏的台灣在戰術飛彈外宜考量之方向。
[1]原先LRPF亦指其中整體規劃終將取代陸軍戰術飛彈ATACMS(Army Tactical Missile System)之飛彈研發計畫,但為免與LRPF範圍中的其他努力混淆,另外更名為PrSM(Precision Strike Missile)。
[2]又稱multi-domain bat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