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出現抵制中國商品聲浪之評析
2019.08.30
瀏覽數
97
壹、新聞重點
根據《南華早報》(South China Morning Post)2019年8月21日報導,印度激進團體「民族志工組織」(Rashtriya Swayamsevak Sangh, RSS)的附屬組織「民族覺醒論壇」(Swadeshi Jagran Manch, SJM)呼籲印度民眾抵制中國產品,並建議莫迪(Narendra Modi)政府對中國商品加徵500%之進口關稅。擁有7,000萬會員的「全印度商人聯合會」(Confederation of All India Traders, CAIT)近日也聲援「民族覺醒論壇」,要求印度貿易商、進口商和消費者抵制中國商品,稱其傷害印度的小規模工業。「民族志工組織」與執政黨人民黨(Bharatiya Janata Party, BJP)關係密切,而現階段莫迪政府也尚未阻擋相關動向。
「民族覺醒論壇」認為,中國此刻正陷入經濟遲緩與債務壓力,而且中美貿易戰方酣,施壓中國經濟此正其時。惟另一方面,印度亦有看法認為,印度經濟成長緩慢且失業率高,中國商品便宜且市佔率高,故抵制中國商品之舉不切實際。[1]
貳、安全意涵
一、印度民族主義回應外交事件但恐衝擊經濟安全
印度民間呼籲對中國進行經貿抵制,乃是基於政治理由,主要係因中國在國際上支持巴基斯坦。2019年2月14日,巴國激進組織「穆罕默德軍」(Jaish-e-Mohammed, JeM)在克什米爾地區發動自殺攻擊,造成印度中央後備警察部隊44人死亡;印度民間團體認為,中國經援巴國,方致使巴國組織有能力對印度實施攻擊;另外,中國此前曾數次阻撓印度將該組織首腦阿茲哈(Masood Azhar)列入聯合國全球恐怖分子名單,直至2019年5月2日北京才放棄阻撓;北京也支持巴國向聯合國安理會請求,討論印度撤銷「查摩與克什米爾」(Jammu and Kashmir)特殊地位之決定;中國此等舉措均激怒印度。
印度是否真能藉此打擊中國經濟,迫使其放棄支援巴基斯坦,現階段仍難樂觀以對。印度在諸多領域依賴中國進口商品,以醫藥為例,印度9成藥品係從中國進口;在能源產業領域,印度有超過9成太陽能設備來自中國及中國廠商在其他國家製造之產品。[2]印度亦依靠自中國進口電子、化學與機械等商品以生產外銷產品,而抵制中國商品將會推高印度生產成本。[3]此等對中國的經濟依賴,恐怕短期間內無法藉由拒買或大幅加徵關稅而得以擺脫,反而可能因此遭到中國的反制報復,而衝擊印度經濟。
二、此事件反映中、印兩國間的敵對呈現延續之勢
前述報導評指印度民間呼籲抵制中國商品,乃為反擊中國支持巴基斯坦。惟中印兩國間迄今未消之敵意,亦構成相關情勢發展的背景。僅以近兩年雙邊關係為例,2017年6月至8月期間,中、印兩國軍隊在洞朗(Doklam)地區對峙,雙邊緊張驟然升高;中國推動「一帶一路」,印度兩度獲邀出席「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但均拒派代表參加。2019年7月,印度首席科學顧問拉加萬(Vijay Raghavan)基於安全考量,反對華為等中國廠商參與印度的5G測試;[4]中國則於7月10日召見印度駐中國大使,對此表達憂慮。
由此看來,此次印度民間發動抵制中國商品並非獨立事件,而是在印度民族主義興起的背景下,中印關係發展持續惡化之一幕。對莫迪政府而言,民族主義已成為此刻處理對中關係時必須考慮的因素之一。
參、趨勢研判
一、前例顯示莫迪政府或不致放任抵制運動失控
就經濟而言,倘若印度因經貿抵制中國,反而導致自身經濟受創,此應非莫迪所樂見。事實上,若欲採「議題聯結」手法,企圖利用民族主義,以經濟手段解決外交問題,則須注意民族主義乃雙面刃,若失控亦可能衝擊自身。而印度社會對中國的觀感一向不佳,相對容易被事件引燃民族主義。2017年,美國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民調即指出,41%之印度民眾對中國觀感負面,觀感正面者僅26%;《英國國家廣播公司》(BBC)亦公布民調,指印度民眾對中國觀感正面者僅19%,觀感負面者則高達60%。[5]
因此,雖然外界認為莫迪擅長運用民族主義,鞏固人民支持,惟其處理對中關係之前例顯示,渠應不會放任民族主義失控。例如,中印洞朗對峙期間,外界憂慮危導致戰爭,中國駐印大使羅照輝甚至表示,從事外交工作以來首次面對如此嚴重事件;印度國內則民心沸騰,抵制中國商品之聲浪甚囂塵上。然而莫迪政府並未加以附和,顯然在對中關係的處理上仍屬克制謹慎。據此預判,此番即使印度政府最終顧及民眾情緒,決定抵制中國商品,但情勢發展應不致惡化。
二、抵制中國貨恐被視為在貿易戰支持美國而遭北京報復
迄今,印度雖被視為美國「印太戰略」的主要成員,莫迪政府對「印太戰略」的態度卻不甚積極。然而,若印度對中國貨品抵制或加徵關稅,將被認為印度在中美貿易戰,決定投入美方陣營對抗中國。
目前印度對中貿易蒙受大幅逆差,2018年4月至2019年3月,印度對中國出口額170億美元,主要是礦產、化工、紡織等商品;自中國進口700億美元,主要是機電、化工、卑金屬及塑料等商品;印度對中國貿易逆差達530億美元。在此情況下,新德里利用中美貿易戰,增加對中國出口,尤其是有機化學製品、石油產品、塑膠、大米等品項,有助印度縮減對中國貿易逆差,故此時若倒向中美任何一方,對印度並無好處。
再者,莫迪總理曾在2019年4月9日接受電視專訪時表示,現今國際社會相互依存,且印度是世界貿易組織成員,「作為政府,我們的官方立場必須符合國際規範和條例,印度必須遵守這些規定」。莫迪發言內容反映,儘管中國對印度周邊國家之影響力日增,其與巴基斯坦之關係尤給予印度威脅感,但莫迪政府盱衡內外情勢下之本國利益,未來應不致採取與中國激烈衝突的政策。
[1] Kunal Purohit, “Indians told to boycott Chinese goods after Beijing backs Pakistan on Kashmir,”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August 21, 2019, https://reurl.cc/4g5RgD.
[2] 楊欣倫,〈印度太陽能光電政策與市場前瞻〉,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2018年11月6日,https://tinyurl.com/y25mkg5v。
[3] Anupa Kujur, “What will be the impact of India's boycott of Chinese goods?” Money Control, March 14, 2019, https://reurl.cc/4g5RRD.
[4] “Don’t hug Huawei: Beware of allowing Chinese firms entry into India’s 5G market,” Times of India, July 3, 2019, https://reurl.cc/oDzLLq.
[5] Richard Wike, et al., “Globally, More Name U.S. Than China as World’s Leading Economic Power,” Pew Research Center, July 13, 2017, https://reurl.cc/k5Nr1q; “Sharp Drop in World Views of US, UK: Global Poll,” BBC World Service, July 4, 2017, https://reurl.cc/Na14Z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