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武裝無人地面載具發展與運用探討
2019.09.12
瀏覽數
91
壹、新聞重點
德國軍工巨擘「萊茵金屬」(Rheinmetall)在2019年9月舉行的波蘭「國際國防工業展」(Międzynarodowy Salon Przemysłu Obronnego)中,展出其無人地面載具(unmanned ground vehicle, UGV)「任務大師」(Mission Master)搭載波蘭製自殺無人機的衍生型,成為第一種搭載此種裝備的軍用小型UGV。[1] 目前多國皆積極投入發展UGV,其具備極高的自動化能力,能協助、分擔士兵的任務,強化人力運用及作戰效率,並具備相當的交戰能力。此種裝備引起歐美多國重視,將為地面部隊帶來進一步變革。
貳、安全意涵
一、微型自殺無人機與UGV搭配運用增強作戰效益
「任務大師」極度模組化,可針對需求更換裝備以遂行運輸、監視、保護等多種任務;2019年9月展出的最新衍生型能同時搭載多枚波蘭WB Electronics公司的「Warmate」微型自殺無人機,並發動集群式攻擊。如同其他「繞行式械彈」(loitering munition),「Warmate」能持續徘徊、掃描戰場、尋找目標並伺機發動攻擊,若攻擊中止,則可被召回、繼續繞行、導向其他目標,極具運用彈性。
近年多種軍用UGV均強調其武裝能力,其中歐陸國家即推出多款新穎作戰系統,如俄羅斯卡拉希尼可夫集團(Kalashnikov Concern)的 「Uran-9」即可搭載火箭、9M120「衝鋒」(Ataka)反戰車飛彈(北約代號AT-9)或防空飛彈,並曾在敘利亞戰場進行測試;愛沙尼亞米爾倫(Milrem)公司主導研發的「THeMIS」(Tracked Hybrid Modular Infantry System)也具備搭載從遙控武器站到反戰車飛彈等各種武裝,並負擔各種作戰任務的能力。此次將自殺無人機與UGV進行整合,將使後者具備外科手術式打擊能力,進一步提升其運用彈性。
二、UGV用途廣泛並得到歐美多國重視
UGV在軍事上的運用由來已久,二戰時德國已大量生產運用「哥利亞」(Goliath)遙控炸彈車,類似概念甚至可追溯到一戰的「陸上魚雷」;發展至今,UGV除持續發展武裝執行任務能力外,透過不同裝備UGV將能有效負擔運輸、護衛、情監偵、化生放核偵測、處理爆裂物等工作;全球UGV市場也將從2018年的27億美元增長到2025年的70億美元,尤以軍事部門成長最快,大廠如洛馬(Lockheed Martin)、諾格(Northrop Grumman)、奧希科什(Oshkosh)、iRobot等皆扮演重要地位,而亞太地區也因區域各國在軍事上的投入、成為市場增長的重點區域。 [2]
值得關注的是,近年歐陸相關系統的發展,其中米爾倫在目前歐陸UGV研發上更扮演重要地位:其高性能UGV「THeMIS」推出後立刻引起各國注意,並已開始和洛馬、雷神、MBDA、QinetiQ、Nexter、KMW、Diehl Defense、Kongsberg、ST Engineering、FN Herstal、Safran、CNIM、EOS、Tencate等主要大廠合作。[3] 2019年8月23日,愛沙尼亞更宣布與比利時、芬蘭、法國、德國、拉脫維亞及西班牙等歐盟國家簽訂協議,由歐洲防務基金(European Defence Fund, EDF)及愛沙尼亞國防投資中心(ECDI)贊助,領導研發模組化無人地面系統(Modular Unmanned Ground Systems),該計畫正是歐盟「永久性結構防衛合作」(Permanent Structured Cooperation, PESCO)於2018年所確認的項目之一;「THeMIS」系統也在挪威康士伯(Kongsberg)整合多國裝備下,於美國阿拉巴馬州完成標槍飛彈等武裝的實彈測試,爭取美軍訂單。
參、趨勢研判
一、武裝UGV將成未來地面部隊重要作戰裝備
無人地面載具長期受到廣泛運用,儘管目前仍需克服地面作戰中,各種複雜地形在自主操作上帶來的困難,然而在技術持續發展下,新式武裝UGV仍受到美、俄、歐等國高度關注。UGV在未來戰場上的重要性有:(一)能在各種「危險、枯燥、困難與受汙染」(dangerous, dull, difficult and dirty)地域部署運用;(二)士兵能在遠離前線的安全地區操作載具,降低部隊風險;(三)保護部隊,在其進入戰區前擊敗威脅。在未來無人作戰系統具備更高獨立性後,甚至可能取代部分士兵執行任務,進一步降低人員風險。 [4]
近期而言,美俄對於UGV運用有不同傾向,在美國陸軍提出的《美國陸軍機器人與自主系統戰略》(The U.S. Army Robotics and Autonomous Systems Strategy)中,可注意到美軍近期在UGV的運用上,仍以減輕士兵負擔、強化戰場覺知、協助減輕後勤負擔,以及加強機動與保護部隊為主要目標。儘管該戰略中亦提及武裝UGV,然而相形之下俄羅斯更強調武裝平台之用途:包含「Uran-9」在內,俄羅斯UGV更強調與部隊協同,甚至先導發起攻擊以減少部隊傷亡。與俄羅斯相比,美軍更重視藉UGV取代部分部隊人力加強整體戰力,並強化戰場覺知以降低部隊風險,而在戰鬥UGV上則強調其自主移動及尋找目標的能力。[5]
相形之下,儘管歐陸UGV發展較接近美國概念,但近期同樣開始強調整合飛彈與自殺無人機等各種武裝,顯示UGV可能逐漸成為歐陸國家部隊的重要武器載台,這對歐洲國家而言,可能是冷戰結束、大量縮編地面部隊後,增強火力投射能力的重要選項。
二、台灣可藉發展UGV大幅強化部隊能力
從前述思維來看,UGV亦能成為台灣未來裝備建置之重要發展方向:(一)UGV的高度泛用性使部隊得以減低負擔、釋放人力,現有兵力可作更有效運用並強化整體地面戰力;(二)UGV作為武器載台,除具備良好隱蔽、機動能力外,更可強化部隊火力,作為有效強化彈藥投射能力的方式,強化國軍在「灘岸殲敵」階段的能力,並減輕部隊在敵火下的損失,加強續戰能力。
近年由於精準武器發展,彈藥投射能力將在未來成為主宰戰場要件,其重要性可能更高於載台。而對台灣而言,各種自動系統能使寶貴人力得到更有效運用,更是未來必備的重要選項。此外,愛沙尼亞透過專注發展先進UGV,並在軍工領域逐漸轉向多國合作趨勢下,取得歐陸發展的領銜地位。除可視為中小型國家在軍事科技發展上的標竿,亦可為我國在國防自主發展上作為借鏡。
[1] “Rheinmetall and WB Group introduce new version of Mission Master UGV,” Shephard, September 4, 2019, https://reurl.cc/ObqYOD.
[2]“Unmanned Ground Vehicles (UGV) Market worth $7.0 Bn by 2025,” ASD News, January 15, 2019, https://reurl.cc/dr5QNV.
[3]</di“Former Commander of the Estonian Defence Forces, Gen Riho Terras Joins Milrem Robotics’ Team,” Business Wire, January 21, 2019, https://reurl.cc/4gmLKL.v>
[4]Giulia Tilenni, “A Force Multiplier On The Battlefield,” Defence Procurement International, February 1, 2017, https://reurl.cc/72oVX9.
[5]Charlie Gao, “Russia vs. America: Which Nation Will Dominate Unmanned Ground Vehicles?” National Interest, August 11, 2018, https://reurl.cc/0zOWo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