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拜習聯大隔空較勁到QUAD峰會看美中競爭
2021.10.15
瀏覽數
468
壹、新聞重點
美國總統拜登(Joseph R. Biden Jr.)出席於2021年9月21日在紐約舉行的第76屆聯合國大會(UNGA),發表他上任來首次聯大演講。拜登開場以新冠(COVID-19)疫情為題,接著談氣候變遷與人權,並羅列他所關注當今世界的5大挑戰:結束疫情;因應氣候危機;全球權力態勢變遷的治理;塑造有關貿易、網路與新興科技的世界規則;以及應對恐怖主義威脅。拜登指出,盟邦與夥伴攸關美國的安全與繁榮,因此美國將持續捍衛其盟友與利益不受攻擊,但強調美國不尋求ㄧ場新的冷戰,大國都有義務與責任,避免將競爭升高變為衝突。習近平則透過視訊方式,於同日的聯大演講中,在所謂「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共同建設更加美好的世界」目標下,針對國際社會提出四大倡議:對抗新冠疫情、復甦經濟與落實綠色的全球發展、加強團結與相互尊重的國際關係、完善全球治理與實行多邊主義。儘管拜習聯大發言都沒有相互點名批評,但針鋒相對互別苗頭的意味十分明顯。[1] 拜登隨後在9月24日於白宮主持「四方安全對話」(QUAD)首次的面對面峰會,於《峰會聯合聲明》中提點全球三大挑戰議題:新冠疫情、氣候危機、關鍵新興科技,強調將共同打造有利於自由開放的印太地區和世界秩序。[2] 《聲明》雖未提及中國與台海和平,但此次峰會實際上討論的仍是,如何抗衡中國於印太區域的影響力。從聯大會議到QUAD峰會,美中競爭如影隨形,成為國際關注焦點。
貳、安全意涵
一、拜登建構以實力與盟友為核心的多邊主義
儘管美中競爭的格局不變且有升高趨勢,華府與北京雙方都不願與霸權形象掛勾,因此拜登與習近平都一致地強調多邊主義重要性。特別是美中雙方不約而同所提的新冠防疫與氣候變遷兩大首要議題,都不是透過競爭衝突所能解決,而須這全球兩大經濟超強共同合作應對。拜登在聯大會議中倡議強化「多邊機構」(multilateral institutions)與「全球社區」(global community)理念,呼籲國際社會應當團結一致。他表示國際社會需要透過像聯合國這樣的多邊組織,才能擴大集體實力並加快速度應對全球性挑戰。他指出「21世紀的一個根本事實,在我們各自國家內以及作為一個全球社區,我們各自的成功與其他人的成功緊密相連。為了造福於我們本國人民,我們必須同全世界深切接觸」。拜登列舉他上任後美國對北約(NATO)、四方夥伴關係(QUAD)、世界衛生組織(WHO)、《巴黎氣候協定》(Paris Climate Agreement)、聯合國人權理事會(Human Rights Council)等的投入,以及基於人民對增進健康及更好經濟成果的迫切需求,美國正積極接觸區域多邊機制如從東協(ASEAN)、非洲聯盟(African Union)、美洲國家組織(Organization of American States)。拜登視國際多邊機制為美國外交政策關鍵平台,一方面表達國際團結重要性,另方面重申美將透過其實力(strength),引領國際社會共同邁向和平繁榮的承諾。此也可視為一種軟硬兼施的嚇阻,警示其最主要競爭對手中國的擴張主義,以維持拜登特別點名的印太區域和平穩定。
二、習近平批霸權以踐行所謂「真正的多邊主義」
面臨美國為首西方國家的競爭包圍,習近平「堅定信心 共克時艱 共建更美好的世界」為題的聯大演說,例舉對抗疫情、經濟發展與環保治理的挑戰,為當今普世的共同利益價值,凸顯中國與國際社會間的緊密關係。[3] 他提出「相互尊重、合作共贏的國際關系理念」與「完善全球治理,踐行真正的多邊主義」,以期突破被包圍的困境。相較於拜登將加強美國和盟邦夥伴間合作關係,視為實踐多邊主義的首要任務,習近平不點名地批判美國,國際關係間應弘揚彼此間共同利益價值,「摒棄小圈子和零和博弈」。他指出「一個和平發展的世界應該承載不同形態的文明,必須兼容走向現代化的多樣道路。民主不是哪個國家的專利,而是各國人民的權利」。並以近來國際局勢為例,抨擊「外部軍事干涉和所謂的民主改造貽害無窮」,意有所指地批評美國與盟軍在阿富汗戰爭的失利與負面影響。習近平表示國家間難免存在的分歧與矛盾,但不應影響彼此共同的成長與發展。他強調中國「不會稱王稱霸」,矢言「將繼續以中國的新發展為世界提供新機遇」,以回應國際社會對中國崛起的威脅,並間接地批評主張「實力地位」的霸權思維。他將「全球治理」與「多邊主義」相連結,倡議建立在以聯合國為核心的多邊國際體系。中國意圖利用其在聯合國組織龐大的影響力,以聯合國機制為平台,踐行其所謂相互尊重「真正的多邊主義」,與美國進行文鬥競爭。
參、趨勢研判
一、價值觀差異將持續加劇美中競爭
儘管雙邊力求存同尊異,但美中理念價值觀的差異,不僅正當化雙邊的競爭,也將加劇美中競爭的程度與範圍。拜登上任之初在關於《美國世界地位的講話》中,將全球政治定義為「民主與專制之間的生存抉擇」,並據此將中國定性為美國「最大競爭對手」,華府也將「直接迎戰」中國對「我們繁榮、安全和民主價值觀的挑戰」。拜登同時提出「力量優勢」(strength advantage)說表示,「我們(民主價值)的全球政策基礎,在於我們的全球力量。這是我們的力量取之不盡的源泉。這是美國永不衰竭的優勢」。[4] 拜登在此次聯大演說與QUAD峰會聲明,再次彰顯華府意圖加強「價值」與「實力」間的連結,以對中國進行不點名施壓。北京延續習近平的「民主非專利」之說,直白回應QUAD峰會聲明,批評四方安全對話機制是冷戰遺緒,「任何地區合作機制都不應針對第三方或損害第三方利益。搞封閉、排他、針對他國的小圈子違背時代潮流,與地區國家的願望背道而馳、不得人心,注定不會得逞」。[5] 可預期的,美中雙方的理念價值之爭,不僅由雙邊競爭關係,更有延伸至多邊國際舞台的趨勢。
二、公共外交成美中競爭敘事主要領域
美中的理念價值競爭增溫,但華府與北京都有共同的利益與想法,將之透過公共外交(public diplomacy)進行競爭的管控,各自積極爭取國際輿論的支持,文鬥而不武鬥地避免衝突升級。拜登在他首次的聯大演說以及所主導的QUAD峰會聲明中,都刻意地不點名中國進行批評,甚至在印太區域性的四方安全對話峰會聲明中,也隻字未提敏感的台海和平,主要都聚焦於新冠防疫與氣候變遷等中美與國際社會都有交集的議題。這也反映拜登上台之初所強調,「美國回來了、外交回來了」的華府以外交為核心的對外政策。拜登更主動而積極尋求與習近平的直接對話,例如布林肯與楊潔篪在瑞士協商年底的拜習視訊會議,以化解雙邊緊張競爭關係,透過攻勢的外交,形塑美國維持和平穩定的國際領袖形象。相較下,習近平在聯大演說以及北京對QUAD回應,針鋒相對地提出「安全、發展、人權」三大領域議題,在高舉「真正多邊主義」旗幟下,批評美國專斷獨行的霸權主義與在國際社會搞小圈圈,意圖凸顯中國對國際社會的貢獻,展現國際社會在大國關係格局下,中國與美國平起平坐的態勢。中美在國際社會的競合關係,已成美中雙方透過公共外交,針對多邊主義與重大議題各自表述的敘事(narrative)競爭。
[1] “Remarks by President Biden Before the 76th Session of the United Nations General Assembly,” The White House, September 21, 2021, https://reurl.cc/YjeAll.
[2] “Joint Statement from Quad Leaders,” The White house, September 24, 2021, https://reurl.cc/GbA3kG.
[3]〈習近平在第七十六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上的講話〉,中國國防部,2021年9月22日,https://reurl.cc/l5DxLq。
[4] “Remarks by President Biden on America’s Place in the World,” The White House, February 04, 2021, https://reurl.cc/bn9ORo.
[5]〈印太四方領袖首次峰會華府舉行 出乎意料聯合聲明未提及台海與中國〉,《上報》,2021年9月25日,https://reurl.cc/xE73y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