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回顧習近平的對台工作與展望
2022.12.30
瀏覽數
3269
PDF link:第二章 回顧習近平的對台工作與展望.pdf
前言
近年,台海情勢變數頻發,中共對台層層施加軍事、經濟、外交與政治壓力。2016 年年末共軍以「遠海訓練」之名,寫下首度「繞飛台灣」、「繞島巡航」的紀錄。此後,解放軍的軍事(訓練)活動步步疊加。中共此舉不只帶給台灣極大的壓力,也擾動西太平洋區域情勢。在經濟方面,自 2021 年 3 月開始,中國行政部門以產品檢疫為由,禁止台灣鳳梨、蓮霧、釋迦、石斑魚與水產品輸入。此外,中國外交系統打壓台灣國際間同樣也不遺餘力。例如:自民進黨政府上台後,台灣已接連與 8 個邦交國斷交,且自 2017 年開始無法再以觀察員的身分參與世界衛生大會(World Health Assembly, WHA)。最後則是以打擊「台獨分子」為由,對台籍人士施加政治壓力。相關作為包含:公布「台獨分子清單」、「台獨分子關聯機構」,指控部分台灣企業支持台獨活動,甚至視兩岸情勢演變,以國家安全為由拘捕台籍人士。
即使中共透過軍事重申不放棄武力統一的準備,並提升對台各方面的壓力,但吾人也可觀察到,即使是習近平,也未更動改革開放後中共所立下的對台工作的基本方針 —「一國兩制、和平統一」。在兩岸情勢幾無官方交流,且雙方內部民意敵對的情況下,外界自然置焦點於中國對台的各項強硬措施上,然而我們同時也不能忽略在習近平主政下,中共不僅未放棄兩岸問題的基本方針,也尚未放棄中共對台懷柔的一手。中國不僅持續推動「惠台」措施,也在習近平 2021 年 3 月考察福建提出「要突出以通促融、以惠促融、以情促融,勇於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的背景下,積極將福建省打造為「兩岸融合」的灘頭堡。在攸關兩岸經濟合作上,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的前景也並未如預期悲觀,2021 年年末中國國務院也公布 2022 年將繼續實施此兩岸經濟合作協議。
自鄧小平確立中共對台政策以「和平統一、一國兩制」不放棄武力為基本方針後,中共已歷經「江八點」(1995 年 1 月)、「胡六點」(2008年 12 月)、「習五條」(2019 年 1 月)的演變。那麼我們又該如何循線理解習近平時代下,中共對台政策背後的政治邏輯呢?而不僅止於停留於描述習近平對台政策「軟的更軟、硬的更硬」而已呢?
本文主張,進入習近平時代,雖鄧小平所立之基本方針的框架不變,但中共對台政策中的兩大目標 —「反獨」與「促統」在整體政策中的比重已發生變化。中共對台政策從江、胡時期側重於如何防止台灣獨立、維持現狀,再到習時代對台政策以「促統」為核心,思考如何在當前台灣維持「不統、不獨」的現狀下,推動祖國「和平統一」的進程。由於中共至今並未放棄「武力統一」的選項,吾人有必要簡單說明本文所指之「反 獨」與「促統」的意涵。本文所述之中共「反獨」或「促統」,意指中共在不放棄「和平統一」的前提下所實施各項防止「台獨」勢力崛起,以及推進兩岸統一的作為。
本文認為,二十大後,中共恐提高「促統」在日後對台工作上的重要性。然而,即使習近平試圖加速「祖國和平統一」的速度,但在涉台事務上,也面臨不得不面對的政策困境。中共如何調和「促統」的目標與政策困境,即是習近平部署涉台政策的重點與政治邏輯之所在。下文依序說明:一、中共「反獨」與「促統」的框架及侷限;二、習近平如何思考及改善江、胡時期對台工作的困境,並進一步推進「和平統一」的進程;三、習近平對台政策部署的政治邏輯與政策重點;四、以中共未來對台政策的展望作結。>
隨著台灣民主深化,兩岸關係裡最重要的癥結點便從國共內戰遺緒轉為政治分歧。中共對台政策須面對如何處理兩岸政治分歧的現狀,其包含兩岸之間因不同的政權型態隨之而來相異的政治認同、政治價值等議題。因此,當中共領導人因應不同的兩岸格局而隨之調整如何處理兩岸政治分歧的問題時,便會影響中共在調配對台「反獨」與「促統」這兩類政策上的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