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民議」對中國社會維穩的影響
2022.12.30
瀏覽數
3986
PDF link:第十五章 「民議」對中國社會維穩的影響.pdf
前言
2010 年左右,「網路烏托邦主義」(Cyber-Utopianism)蔚為潮流,人們預期隨著數位科技漸趨成熟與網路使用人口增加,威權政體的資訊高牆得以鬆動,原先被專制政權壟斷的資訊可透過網路自由地共享,並賦予公民迅速集結以反抗政府的能力。然而,十多年過去,專制政權不但沒有被削弱,反而運用這些資訊與網路科技強化對社會的管理和控制。以中國為例,2014 年中共成立「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2018 年改為「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委員會」),發展網路審查技術與訊息防火牆,阻斷群眾集體行動或發布政治行動內容的可能性。在新冠疫情期間,中共以「維穩」之名限制民眾獲取資訊,並合理化擴大監視與部署曾被認為過於侵犯個人隱私的新技術。同時,中共也頒布各項政策,對社會各階層進行更加嚴密地控制。然而,隨著各國的防疫政策逐漸走向「共存」,中國堅持「清零」政策與各項監管措施,使得中國民眾的不滿情緒與相對剝奪感日益高漲。北京當局重視防疫宣傳口號與「造詞運動」,勝過於提出復甦經濟民生的具體政策也讓民眾對政府感到失望。
觀察近期的微博、小紅書等中國社群平台可以發現,有越來越多地民眾成為「自媒體」拍攝影片或照片,第一時間將各地真實的情況透過網路分享到世界各地,相關貼文表達對政府治理能力的失望與嚴格防疫政策的不滿。另一方面,近期也不乏地方政府或公部門原先採取嚴格的防疫政策,但受到上述「民議」的壓力而轉彎的案例。
本文嘗試從政策過程中參與—回應的角度,來觀察網民和自媒體自發性關注及蒐證所形成的輿論壓力,是否能夠對地方或部門的政策產生影響,成為「具有中國特色」的監督機制?以及這樣的機制對專制政權維持社會穩定將產生何種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