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在烏克蘭「混合戰」作為 對臺灣之啟示
2022.02.25
瀏覽數
890
壹、 新聞重點
2022年2月21日,俄羅斯總統普欽(Vladimir Putin)宣稱烏克蘭為俄羅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並簽署命令承認頓內茨克人民共和國(Donetsk People’s Republic)與盧甘斯克人民共和國(Luhansk People’s Republic),且呼籲基輔當局停止對上開兩國的敵對行為,否則必須負起後續可能流血衝突的一切責任。[1]俄軍隨後以「維和」為名進駐烏東地區,美國觀望後則認定此乃入侵行動。俄羅斯隨即又宣布與烏東兩國建交。衝突的升溫顯示危機暫時難見曙光。
自2021年10月再度升溫的烏克蘭危機可溯源至2014年的俄烏戰爭。彼時俄羅斯兵不血刃併吞克里米亞,又促成烏東地區頓內茨克人民共和國與盧甘斯克人民共和國宣布獨立,造成烏克蘭分裂現況。惟戰事未就此告一段落,俄羅斯迄今仍持續對烏克蘭發動「混合戰」(hybrid warfare)。鑒於共軍受俄軍思維影響甚深[2]、兩岸關係與俄烏關係一定程度的相似,以及產生連鎖效應的可能性,我們有必要盤點俄羅斯在烏克蘭的混合戰作為,從而防患未然。
貳、安全意涵
俄羅斯對烏克蘭的「混合戰」是長期且持續的作為。在製造2014年克里米亞危機與介入頓巴斯戰爭(Donbas War)前,俄羅斯即醞釀已久,之後仍持續對烏克蘭發動「混合戰」。以下將梳理重要且能與兩岸情勢類比之處。
一、「灰色地帶」戰術
俄羅斯對烏克蘭的「混合戰」作為,最廣為人知者莫過於運用小綠人(little green men)──身著綠色軍服卻無身分識別的秘密武裝人員,配合演習、「人道救援」物資運輸等掩護手法,實施「戰略欺騙」以併吞克里米亞。俄羅斯亦運用此一「灰色地帶」戰術於烏東地區,並對外界的指控一貫否認到底,還以民間保安公司名義掩護其軍事介入之實。2022年2月21日,俄羅斯更以「維和」為名派兵進入烏東親俄地區,以掩飾其軍事行動。
現階段中國「軍機繞台」與俄國此類作為最為類似。中國「軍機繞台」既能對我施壓,又能刺探我空防虛實,尚有「戰場經營」之效,必要時更能實施「戰略欺騙」,越界轉為軍事入侵行動。2022年2月5日又出現以「運十二」民用型運輸機迫近我東引防區事件,顯示中國「灰色地帶」戰術手段已不僅止於軍用飛行器。
二、「資訊戰」
世人今日多認為「混合戰」係俄羅斯對烏克蘭的非常規與常規作戰的行動,然而「混合戰」一詞最早卻出自美國,並被俄羅斯視為在前蘇聯地區推動「顏色革命」(color revolution)圍堵俄羅斯之舉。惟從「顏色革命」此起彼落地爆發,即能得知俄羅斯在前蘇聯地區雖有政經軍上的相對優勢,在制度吸引力與號召力卻遠遠不及。俄羅斯在2008年與喬治亞的高加索戰爭還被西方塑造為侵略者,故俄羅斯於2014年烏克蘭危機期間改組國家宣傳機器並成立《俄羅斯衛星通訊社》(Sputnik International),強力對外發動反基輔與反西方的「資訊戰」,散播「假訊息」醜化烏克蘭當局、指控西方國家背後操控與俄羅斯受「北約東擴」迫害,以爭取烏克蘭人民與世人的認同支持。此一基調更是延續迄今。此外,俄羅斯亦擅於製造散布真假難辨的資訊,混淆外界視聽。例如在2014年克里米亞危機時即表示係受流亡的前烏國總統亞努科維奇(Viktor Yanukovych)之邀而派兵保護烏克蘭;2021年5月在俄烏邊境參演軍隊留下重裝備返回駐地製造風波平息假象;近期部分參演軍隊返回駐地時,普欽則公開表示不希望戰爭之意,儼然又是故技重施。
中國對台灣的「資訊戰」亦有相似之處。習近平主政後持續推動「大外宣」,以提升中共與中國的國際正面形象;在涉臺事務仍延續「一個中國」原則與「反獨促統」基調。在操作上除持續醜化我執政當局外,亦以「三中一青」(中小企業、中南部、中下階層、青少年群體)為重點宣傳對象,並欲借助台媒為己宣傳,以達「借船入島」目的。對台宣傳統戰之際,中國亦不忘散播「假訊息」,擾亂我民心士氣。例如2020年11月,我F-16戰機訓練時失聯之際,網路即出現降落於廈門機場的假訊息。
三、「統戰」分化
俄羅斯併吞克里米亞與分裂烏克蘭國土後仍持續「統戰」分化對方,對烏國公民發放護照即為重要手段,並於2019年4月簡化烏國公民入俄籍程序且允許雙重國籍。外國人士入俄籍的門檻相當地高,不僅要掌握俄語,更得放棄原國籍。俄羅斯大開方便之門,不外為強化在烏境內分離主義勢力,日後更能藉此動武干涉。2022年2月21日,俄軍即以保護此間俄人為由,派軍進駐烏東兩國。蓋因俄羅斯向來主張保護境外俄羅斯人,其對象涵蓋俄國公民、俄裔人士、說俄語者與東正教徒。烏東地區的親俄傾向便成為俄羅斯「統戰」分化烏克蘭的利基。
中國對台亦有類似作為,但因國情不同而有所調整。2018年2月的「惠台31條」與2019年11月的「26條措施」,即提供在中國的台灣人士同等待遇,「26條措施」更是前者的強化版。中國近期更擘劃新一波攻勢,策動事業重心移往中國而在台灣有一定知名度人士,例如演員方芳與動作演員陳竹音大動作宣示入籍中國,並放棄台灣身分與健保,欲藉此分化台灣社會。
四、扶植代理人
扶植代理人乃俄羅斯「混合戰」的重點之一,2014年烏克蘭危機期間出走的前總統亞努科維奇即為著名之例。俄羅斯扶植代理人的目的在於擴大對烏克蘭的影響力,必要時更能成為己方裡應外合的第五縱隊。2022年1月20日,美國務院即宣布制裁4名現任及前任烏克蘭官員,指控他們受俄指使散布「假訊息」以破壞烏克蘭穩定。
中國同樣利用臺灣民主社會的開放性扶植親中勢力。我國為此於2019年6月修訂《國安法》,填補法規漏洞,規定我國人民不得為中國發展組織。2020年1月實施《反滲透法》,以防範境外敵對勢力的滲透干預。惟「混合戰」的隱蔽性與證實不易,復以我國為民主法治社會,如何防堵外來滲透對我仍是一大挑戰。
五、「網路戰」
2014年烏克蘭危機前後,俄羅斯對烏克蘭公部門的網路攻擊未曾停歇,外界咸信此與俄國駭客及情報部門有所關聯。此外,俄國傳媒和社交軟體在親俄的烏克蘭東部與南部廣受歡迎,此無形間亦助長俄國「混合戰」攻勢。一來傳媒報導可對受眾進行「認知作戰」,再者烏國民眾使用社交軟體則能充實俄方資料庫,有助於認知與偏好的大數據分析,進而再輔助對烏克蘭的「認知作戰」。烏克蘭當局因而於2017年5月禁止上開傳媒訊號落地與民眾上網瀏覽這些網站,以抵禦俄方的「網路戰」。
在兩岸關係亦有類似情形,由於交流與在大陸的生活工作需求,台灣民眾並不乏使用中資資通訊產品與造訪大陸網站,台灣因此也和烏克蘭同樣成為對手網路戰的實驗場。我國因而於2019年1月公布公部門禁用中資資通訊產品原則,並且禁用微信與瀏覽百度網站;2021年年底公部門更全面禁用中資資通訊產品。
中國對台灣的網路攻擊亦層出不窮,不僅是對公部門,也涵蓋與公部門有關的學者或民間人士,目的則在於竊取機密。解放軍軍改後成立戰略支援部隊,但由於其不透明性,故真實狀況不易得知。已曝光的福建福州311基地,咸信係以台灣為攻擊對象。我國亦重視網路戰並成立「資通電軍」,然而中國實施網路言論控管,而我國為民主國家,上述限制與在網路空間環境的不對等,都不利於我國在網路戰的反制。
參、趨勢研判
經由類比對照可知,俄羅斯在烏克蘭的「混合戰」對中國有一定的啟發作用,未來中國不無可能精進俄方混合戰模式後再運用於台灣。以下為各種可能的推論探討,期能從中窺得端倪,從而未雨綢繆。
一、中國對台「灰色地帶」戰術將多樣化與擴大範圍,外離島面臨風險升高
「混合戰」係不宣而戰的作為,而「灰色地帶」戰術即是其間精髓,能讓受害國降低戒心而猝不及防。當前中國對我的「灰色地帶」戰術作為以軍機繞台最具威脅性,因為其能隨時轉換為軍事入侵行動。近期「運十二」運輸機迫近我東引防區證明中國已開始試驗以軍事用途以外的飛行器或船隻,對我進行全面與多樣的灰色地帶戰術,意圖使我如同今日基輔民眾慣於俄軍壓境氛圍而鬆弛戒心。目前共軍兩棲登陸作戰能力仍未成熟,若在台海進行海、空戰亦無絕對把握勝過美國,故中國並無絕對把握攻下台灣本島。惟我外離島卻籠罩於「灰色地帶」戰術陰影,風險更有因中國內部不穩欲轉移焦點而升高之虞。
二、「混合戰」將成為未來衝突趨勢
俄羅斯對烏克蘭發動「混合戰」不僅是阻止烏克蘭加入北約,更期待烏克蘭有朝一日能重返俄國版圖,此即俄羅斯既打壓又籠絡烏克蘭之故。就目的而言,中國與俄羅斯可謂極為相近。綜觀俄烏衝突的長年演變,背後實有俄羅斯反思西方國家對其發動「混合戰」(顏色革命),進而蛻變出以「混合戰」反制的思維脈絡。西方國家遭遇俄國進化版的「混合戰」戰術後,亦亟思如何反制。以近期烏克蘭危機為例,美國揭示俄羅斯可能進攻烏克蘭的時點,除可能為擾敵手段,亦可能為反制之道──以「假訊息」破解「灰色地帶」戰術。時值中國不斷以「灰色地帶」戰術侵擾臺灣,在「混合戰」將成為未來衝突趨勢之際,我亦可思索如何以彼之道還施彼身。
三、中國運作入籍攻勢或能分化我團結,惟難藉此軍事干涉
我國不允許人民領有中國身分證與持用中國護照,違反者將被註銷台灣戶籍、身分證與護照。故即令中國直接對我國民發放中國身分證或護照,亦無從師法俄羅斯藉此干涉他國內政或製造軍事介入的藉口。惟中國仍將持續以提供同等國民待遇的經濟利誘手段,分化我社會團結。此外,在台灣的中國居留與定居人士據移民署2021年12月的統計約有2.1萬人,[3]而陸配在2019年6月的統計則約34.5萬人,[4]兩者占我國總人口比例甚低,難與烏克蘭俄裔人數相比。中國居留人士與陸配若要歸化,則必須放棄中國國籍。故中國顯然無從效仿俄羅斯發放護照與允許烏人雙重國籍,以及保護境外俄人的模式。
四、中國料將持續尋覓扶植代理人與擴大「網路戰」攻勢,我亟需思索反制之道
中國於他國扶植代理人在美國民主基金會(National Endowment for Democracy)與若干國家眼中,被視為是「銳實力」(sharp power)的展現,此與俄羅斯「混合戰」的手段實無二致。我國亦警覺中國於此間威脅,而修訂《國安法》與制定《反滲透法》,惟法律訴訟程序曠日廢時,極可能喪失防堵先機。2021年我國雖有意再度修法,但隨即被親中媒體抨擊,此即民主國家面臨外來威權勢力滲透的難處,亦為中國持續在台灣尋覓與扶植代理人的利基。就此而言,我除訂定相關法律規範防制外,亦須培養全民意識與正確認知,方可有效遏制扶植代理人手段。
另由俄羅斯「混合戰」作為可知,「網路戰」不僅是發動常規軍事攻擊的前置作業,亦為正式攻擊階段的輔助手段。我國未來無疑也將面臨同樣威脅。我國現已採取與烏克蘭類似的資安措施,防範中國對公部門的「網路戰」攻勢,惟此目前僅及於公部門,若要全民推廣則需適時契機,更需國人有此資安意識。
[1] “Обращение Президента Российской Федерации,” Президент России, 21 февраля 2022, http://kremlin.ru/events/president/news/67828; Ilya Tsukanov, “Russia Recognises Donbass Republics’ Independence,” Sputnik International, February 21, 2022, https://sputniknews.com/20220221/russia-recognises-donbass-republics-independence-1093241178.html.
[2] 中俄軍演十餘年來運用俄軍指揮體系聯合指令碼,並以俄語進行,雙方已形成一定默契,大量的解放軍官員更曾負笈俄國,吸收俄軍的傳統、戰略與戰術。
[3] 110年大陸地區來台居留、定居人數計7,422人;港澳地區來台居留與定居人士計13,810人。詳見「大陸地區人民、港澳居民、無戶籍國民來臺居留、定居人數統計表11012」,中華民國內政部移民署,110年12月31日,https://www.immigration.gov.tw/media/74903/大陸地區人民-港澳居民-無戶籍國民來臺居留-定居人數統計表11012.xls。
[4] 「國情通報(第152號)」,中華民國統計資訊網,108年8月14日,https://www.stat.gov.tw/public/Data/9814162455MKFO31MR.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