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中國航天「飛鴻」系列看中共無人電戰系統發展
2022.08.26
瀏覽數
5178
壹、新聞重點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7月26日於媒體透露其無人機品牌「飛鴻」系列的最新動態,表示旗下子公司「航天飛鴻」自主研發的FH-95中程「電抗察打」多用途無人機系統,已於近期達到計畫里程碑節點,並在某試驗基地成功完成性能試驗。作為「飛鴻」無人機系列的主要產品,報導中指出,FH-95無人機最大起飛重量可達噸級,任務酬載達250公斤,續航時間超過24小時,並可同時掛載光電∕合成孔徑雷達六合一莢艙、電戰酬載以及精準導引武器等,以執行「電偵引導圖偵多源綜合偵察」、「電子對抗」、「定點清除」等各項任務。[1] 中共無人系統發展至今,不斷推出新型裝備、進行各項試驗並正式於部隊列裝,以下就FH-95其性能、任務以及無人電戰系統發展趨勢進行分析。
貳、安全意涵
一、中共無人電戰系統由單機偵察與支援擴展至多機協同攻擊
雖然中共有將無人機作為電戰裝備載台之前例,但FH-95的發展,凸顯中共在無人電戰裝備上,已由單機進行電子偵察與干擾,也逐漸拓展至多機協同進行「電子對抗」的攻擊任務。[2] 從釋出的圖片推斷,FH-95機身上方有衛星天線,故無人機導引與導航則是應是透過衛星通訊。訊號情報裝備則較有可能是內建於H型尾翼兩側與機鼻三個部分,達成360度全角度偵蒐(圖一)。電子攻擊裝備並未公布,可能來自外掛莢艙,例如由中國電子科技集團第29研究所研發、148公斤的KG300型小功率干擾莢艙,針對X波段及Ku波段進行干擾。[3] 而在2021年的珠海航展上,中國航天的展示動畫描述FH-95以電戰干擾支援有人機及「飛鴻」系列無人系統偕同進行「敵防空制壓」(Suppression of Enemy Air Defenses, SEAD)任務,除電戰干擾外,亦能擔負目標獲得任務。
圖一、FH-95
資料來源:《航空產業網》。
二、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無人機系列呈分群專業化發展
由公開資訊來看,FH-95應是以中高度長滯空(medium-altitude long-endurance, MALE)無人機為目標發展,外觀幾乎是美國通用原子航太系統(General Atomics Aeronautical Systems)MQ-9B「海上衛士」(Sky Guardian)的縮小版。除武裝攻擊能力外,還執行情監偵等多項任務。公開照片上的FH-95,以單座渦輪螺旋槳發動機(turboprop engine)為推進動力來源,H型尾翼應有助維持橫向穩定性(lateral stability)與抗風力。[4]
據報導指出,「飛鴻」系列無人機於2017年完成首次試航,並且於2019年交付「重點用戶」,2021年簽訂「軍貿出口」。從以上訊息推斷,「飛鴻」系列並非完全未曾披露的全新無人機系列,而極可能是延續2017年「朱日和」閱兵曝光之兩型電戰無人機,以及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於2017年蘭卡威國際航展公開之中近程無人機系列 CH-91、CH-92、CH-96及CH-901。負責此系列無人機研發之航天九院於2018年成立子公司「航天時代飛鴻技術」,並在2021年9月珠海航展正式推出「飛鴻」品牌,後續量產型號FH-92A、FH-95、FH-97與 FH-901一併公開亮相(圖二)。[5]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不僅透過分群擴大無人機產業鏈,並在今年3月由旗下各公司對「飛鴻」公司增資11億人民幣,幾乎是4個資本額,顯示集團高度重視並看好對「飛鴻」公司無人機系列未來業務發展。[6]
圖二、「飛鴻」無人機系列
資料來源:《澎湃新聞》。
參、趨勢研判
一、以無人系統逐步落實「分布式電戰」概念
中共最早於2012年即提出以「分布式電戰」攻擊海上航艦戰鬥群的構想,而從近期各軍工集團發展無人機集群、或是與其他系統整合並落實,顯示此應為共軍往後持續發展的主要方向之一。[7] 以多平台共同執行「分布式電戰」的概念,近期已有不少實戰案例。如烏俄戰爭中,俄羅斯的「海鷹-10」(Orlan-10)無人機,作為RB-341V「里爾-3」(Leer-3)車載型機動電戰系統的一部分,通常以一組兩或三架同時佈署,其一負責以光電酬載進行偵查、另一針對GSM訊號標定並干擾、最後一架則是負責與「里爾-3」的資料中繼任務。在「海鷹-10」成功壓制目標行動通訊基地台後,「里爾-3」即能藉此攔截所有透過該基地台通訊的手機通訊,並傳送特定簡訊或影音。[8]
中國電子科技集團曾於2017年公開展示以機動車載結合無人機的通信干擾裝備,設計構想與俄羅斯「里爾-3」十分類似。[9] 至於「飛鴻」系列的另一型無人機FH-97,則在2021年珠海航展上進一步展示整合掛載多枚FH-901型「巡飛彈」(即遊蕩彈藥),故除以FH-95透過電戰莢艙以「軟殺」干擾壓制敵防空雷達外,全系列作戰運用將具備以無人機蜂群行「硬殺」精準打擊、直接摧毀敵目標的能力,提供完整防空壓制的作戰選項。
二、新型無人電戰系統後續效能驗證及訓練仍待觀察
除2017年「朱日和」閱兵首次公開外,無人電戰系統應已於逐漸列裝於共軍營、連級單位。[10] 目前共軍有多所軍事院校開設「無人機系統工程」專業,以「無人機運用與指揮」為招募高中畢業生,培養無人機部隊的初階軍官,包括陸軍工程大學、陸軍防空炮兵學院、空軍航空大學、空軍預警學院以及海軍航空大學。其中以防空預警人才培育為主的空軍預警學院,還另設有「網電工程與指揮」、「電子對抗與指揮」專業,進行人員培訓,亦有無人機電子偵察課程規劃與培訓實績。[11] 然而,目前尚未有公開訊息顯示,此系列FH-95、FH-97新型無人電戰系統已經實際投入共軍各項演訓進行試驗,根據過往無人裝備發展歷程,應會於未來兩年內正式交付共軍單位。現行學校操作訓練針對新型無人電戰系統是否適用,如何與部隊實務銜接,以及此系列無人電戰系統後續試驗、演訓及效能驗證的狀況,仍待進一步觀察,以了解形成未來戰力後對台海防衛作戰的可能影響。
[1]無人機雜誌,〈FH-95電抗察打無人機系統完成性能考核試驗〉,《航空產業網》,2022年7月27日,https://www.chinaerospace.com/article/show/963502a719a441c3c5d20881ebc88069。
[2]2017年於內蒙古朱日和基地舉行的中共建軍90周年閱兵上,曾經首次亮相三型自主研發無人機中,其中即有外型十分類似中國航天CH-91的「通信干擾無人機」及「雷達干擾無人機」,見〈無人機方隊:我軍新質戰鬥力的重要力量〉,《新華網》,2017年8月31日,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7-07/30/c_1121402330.htm。
[3]Ankhil Kadidal & Akshara Parakala, “China’s Electronic Warfare UAV Completes Performance Test,” Janes Defense Weekly, August 2, 2022.
[4]Ibid.
[5]在此須留意的是,2018年前,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兩個不同的無人機系列均使用CH編號,其一是此述之九院中近程無人機系列,另一則是較著名之十一院長程「彩虹」無人機系列,如CH-4、CH-5等。九院之中近程無人機系列前期研發階段代號可能為「長鴻」。2021珠海航展報導見〈航太科技集團“飛鴻”無人機品牌正式向社會發佈〉,《彭湃新聞》,2021年9月29日,https://m.thepaper.cn/baijiahao_14723982?sdkver=e06426d6&clientprefetch=1;中國航天集團於2017年蘭卡威國際航展之陳展資料可另參Wendell Minnick, “More Chinese Fixed-Wing UAVs,” March 21, 2021. p. 62-84。
[6]〈600879:航太時代電子技術股份有限公司關於增資航太時代飛鴻技術有限公司的關聯交易公告〉,《東方財富網》,2022年3月19日,https://reurl.cc/O4GkVA。
[7]〈美專家借撞船事故渲染中國電子戰威脅〉,《人民網》,2017年8月31日,http://military.people.com.cn/BIG5/n1/2017/0831/c1011-29506671.html。
[8]“Orlan-10,” GlobalSecurity, https://www.globalsecurity.org/military/world/russia/orlan-10.htm.
[9]Wendell Minnick, “Chinese C4I/EW Vol.2,” January 27, 2022, p. 237.
[10]〈新型作戰力量融入作戰體系 “電磁利劍”從幕后走向前台〉,《人民網》,2016年10月19日,http://military.people.com.cn/BIG5/n1/2016/1019/c1011-28790038.html。
[11]〈這里是全國唯一一所預警探測領域專門院校空軍預警學院招生簡章,請收藏!〉,《中國軍網》,2022年6月12日, http://www.81.cn/big5/jx/2022-06/12/content_10162470.htm;趙宏濤、江平、劉危與祁承超,〈基於實例的任務牽引式電子對抗無人機裝備教學模式〉,《空軍預警學院學報》,第35卷1期,2021年2月,頁64-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