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來源與信任程度:「國防民調」的發現
2023.07.27
瀏覽數
5799
壹、新聞重點
2023 年 7 月 10 日,中共官媒《湖北廣播電視台》的官方抖音帳號「經視直播」發布直播影音,畫面使用未經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 (簡稱墾管處)授權的即時影像,並顯示屏東發生 5.4 級地震的標題字樣,該直播吸引民眾參與討論,出現如「有地震嗎」、「桃園沒感覺」與「雲林無感」等留言,並有台灣民眾前往墾管處監視鏡頭前揮舞國旗,試圖影響該直播的進行。[1]
「經視直播」為中共官媒近年推動網路化的融媒體,粉絲追蹤數達 900 多萬,並在中共認定的「互聯網新聞信息稿源單位名單」中,[2]是具官方代表性的資訊來源。鑑此,本文關注的重點有二:一是民眾在網路觀看和參與「經視直播」,涉及台灣民眾對中共融媒體的接觸程度;二是民眾查證「經視直播」盜用畫面並檢舉其散布地震的假訊息,攸關台灣民眾對中共融媒體的信任程度。
貳、安全意涵
一、台灣民眾普遍不信任中國社群媒體內容
前揭台灣民眾對中共融媒體的接觸與信任程度,涉及中共對台發動「認知戰」的成效,而社群媒體為主要的傳播管道。就接觸程度而言,根據 2023 年 6 月 8 日至 16 日國防安全研究院執行的網路調查(以下簡稱『國防民調』),[3]「請問您有多常在網路上看中國社群媒體(例如:抖音、嗶哩嗶哩、小紅書)上的內容?」,結果顯示74%受訪者有接觸(包含:很少、有時、經常、幾乎每天都有)中國社群媒體內容,其中「18-29 歲」的受訪者 84%有接觸,7%表示幾乎每天都有,接觸程度居於各年齡層之冠。
上述國防調查凸顯台灣民眾對中國社群媒體的接觸程度高,且在年輕群體最為明顯。然而,在高接觸程度下,台灣民眾是否容易受到中國社群媒體的認知影響?此部分涉及台灣民眾對此的信任程度,一般而言,民眾對資訊來源的信任程度愈高,資訊的說服力愈高,且愈能改變民眾的態度。[4]因此,本次「國防民調」續問:「請問您認為中國社群媒體可不可信?」,有 85%的受訪者認為不可信, 但在「18-29 歲」、「60-69 歲」及「70 歲以上」的年齡層呈現相對較高的信任程度,皆有 20%以上認為中國社群媒體可信。
二、新聞媒體為台灣民眾主要的國防資訊來源
針對中國社群媒體的影響力,此次「國防民調」顯示台灣民眾呈現「高接觸率」與「低信任度」的特徵,可見近年中共扶植融媒體發展內、外宣,並研發圖文、影音及直播等多元的傳播形式,持續壯大在各大社群媒體等網路空間的宣傳聲量,仍難以博取台灣民眾的信任。特別是國防軍事議題,其不同於社群媒體上常見的娛樂休閒、民生消費等話題,具有專業性、政治性與敏感性,民眾或將更加仰賴具權威性且可信度高的資訊來源。
本次國防民調結果佐證以上的推論,在「請問您是透過下列哪些平台來搜尋、瀏覽、點閱、觀看和國防與國軍有關的新聞、訊息或影片?」的複選題中,過半數的受訪者選擇以新聞媒體官方網站 (57%)接觸國防與軍事議題的新聞資訊,次高為 YouTube(44%) 與 Facebook(42%),中國社群媒體微信與微博則僅 3%及 2%。相較於社群媒體,新聞媒體機構具專業「守門人」機制,經記者、編輯至總編輯層層把關,須為新聞的真實性負責,「國防民調」的結果顯示,新聞媒體受到台灣民眾較多的青睞。
參、趨勢研判
一、中共鎖定新聞媒體協力傳播假訊息
基於民眾對於新聞媒體的信任,近年中共鎖定媒體品牌的影響力從而發展融媒體,吸引國際媒體轉載新聞,對外傳播有利中共的假訊息。例如 2022 年 8 月中共環台軍演期間,《新華社》等中共官媒發布解放軍在太平洋以望遠鏡窺探我軍「蘭陽號」巡防艦與花蓮和平火力電廠煙囪的照片,製造軍力強盛與恫嚇效果。此照片經 「台灣事實查核中心」證實由《新華社》造假合成,透過如《美聯社》(Associated Press)等受信賴的國際通訊社轉載,藉此取信於全球媒體和國際社會,各國媒體因此成為中共散播假訊息的幫兇。[5]
中共融媒體發布假訊息,再由其他在地媒體接力傳播,是中共對台發動「認知戰」的策略之一,主要有以下特徵:一是「通篇複製」。2023 年 4 月中共環台軍演期間,部分台灣媒體未經編輯與平衡報導,全篇照搬中共融媒體新聞,引發台灣在地媒體為中共軍事宣傳的疑慮;[6]二是「配合捏造」,2023 年7 月9 日,有台灣媒體以「美要台灣設 P4 實驗室開發生物戰劑?」為題,聲稱揭露台灣政府的 「南海工作會議記錄全文」,[7]卻被發現其所引述的文本使用「各軍總部」、「本黨」等常見的中共用語。雖經台、美政府澄清為假訊息,[8]但該報導迅速被中國融媒體跟風炒作,在網路持續渲染,擴大影響力。[9]
二、民主國家以公私協力擴大反制基礎
中共藉在地媒體對民主社會發動認知戰,一方面利用社會大眾對新聞媒體的信任,鎖定特定媒體的既有客群,強化有利中共的意識形態與價值觀; 另一方面,中共或意識到近年台灣民眾的國安意識提升,對於中共、中國社群媒體及其散布的假訊息等外部資訊已有所警覺,因此鎖定民主社會內部信任的資訊來源,遮掩中共對台認知操弄的傳播路徑與痕跡,藉此爭取台灣民眾的信任,強化對民眾的認知影響。尤其國防軍事議題與民眾的生命安全切身相關,往往牽動民心,此一策略對民主國家勢將帶來挑戰。
面對中共的「假訊息」攻勢,民主國家在事實查核、即時澄清與社會溝通等面向上,或可透過公私協力持續擴大反制基礎。就媒體而言,民主社會保障新聞自由的目的,是為確保新聞媒體免於受到外部與內部的干預,達到「第四權」的監督功能。[10]因此,建立媒體的自律和問責機制將是反制中共「認知戰」的思考方向。對公民來說,民眾主動查證與檢舉爭議訊息,並分享正確的國防資訊,是公民協力的重要一環。本次「國防民調」結果顯示,「18-29 歲」的網路原生世代,對於中國社群媒體呈現相對較高的接觸程度與信任程度。由此而言,提升台灣年輕群體的媒體識讀能力至關重要,而善用數位工具的年輕群體也將是民主國家關鍵的反制力量。
[1]湖北電視台盜用墾丁即時影像 民眾舉國旗逼下架〉,《公視新聞網》,2023 年 07 月 10 日, https://reurl.cc/kX9XY9。
[2]〈國家網信辦公布最新版《互聯網新聞信息稿源單位名單》〉,《人民網》,2021 年10 月20 日, https://reurl.cc/K0ELpg。
[3]本民調委託「益普索」(Ipsos)市場研究股份有限公司執行的網路調查,抽樣母體為「益普索」會員資料庫,依 112 年內政部戶政司的各地區 18 歲以上人口統計資料進行分層比例隨機抽樣。調查訪問執行時間為 2023 年 6 月 8 日至 6 月 16 日,總計回收 1,100 份成功問卷,在 95%的信心水準下,抽樣誤差約為±2.83%。本調查針對受訪者性別和年齡進行配額管控(男女各半, 18-39 歲占 4 成,40 歲以上占 6 成),惟網路調查有涵蓋限制,訪問成功樣本的人口特徵與網 路使用人口特徵較為相似,不宜過度推論。
[4]Roobina Ohanian, “Construction and Validation of a Scale to Measure Celebrity Endorsers’ Perceived Expertise, Trustworthiness, and Attractiveness,” Journal of Advertising, Vol. 19, No.3, 1990, pp. 39- 52, http://www.jstor.org/stable/4188769.
[5]〈【錯誤】網傳照片「解放軍海軍官兵近距離目視台灣花蓮和平電廠,巡航台灣海岸線」?〉, 《台灣事實查核中心》,2022 年 08 月 09 日,https://reurl.cc/LAVjX4。
[6]陸委會:中共軍演官宣畫面 用意在恐嚇台灣民眾〉,《中央社》,2023 年 04 月 10 日, https://reurl.cc/VL7pNR。
[7]〈美要台灣設 P4 實驗室開發生物戰劑? 文件顯示民進黨政府曾開會討論〉,《聯合報》,2023 年 07 月 09 日,https://reurl.cc/65k8Qy;〈傳美要求台灣研發生物戰劑 一圖看 P4 實驗室在做什麼〉,《聯合報》,2023 年 07 月 10 日,https://reurl.cc/N0DWyn。
[8]〈美國要求我方投資研發生物戰劑 國防部:假訊息〉,《漢聲廣播電台》,2023 年07 月12 日, https://reurl.cc/51amM7;〈美國務院駁斥要台灣發展生物戰劑 稱報導無事實根據〉,《中央社》, 2023 年 07 月 12 日,https://reurl.cc/nDXKq1。
[9]〈美國要求臺灣建 P4 實驗室開發生物戰劑?島內網友:美國唯恐天下不亂〉,《環球網》, 2023 年 07 月 10 日,https://reurl.cc/N0DWQe;〈宋忠平:美國要求臺灣研發生物武器,不是空穴來風〉,《台海網》,2023 年 07 月 12 日,https://reurl.cc/XE3zZ0。
[10]〈釋字第 509 號〉,《全國法規資料庫》,https://reurl.cc/qL3v2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