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軍艦通過台灣海峽的戰略意涵
2018.07.20
瀏覽數
123
壹、新聞重點
我國國防部2018年7月7日表示,2艘配備神盾作戰系統的美國海軍伯克級驅逐艦馬斯廷號(USS DDG-89)與班福特號(USS DDG-65),於當天上午取道台灣海峽,由南向北航行。7月8日,美國太平洋艦隊則證實,美海軍兩艘軍艦於7月7日(週6)與8日(週日)通過台海國際海域,並稱這是「例行性的過境」(routine transit)。稍後,我國與美方則同時公佈,這兩艘軍艦在繞過台灣東北部海域之後,沿著台灣東部的水域南下,並與從南海北上的美國航空母艦雷根號(USS CVN-76)戰鬥群在台灣東部海域會合。
對此,我國國防部強調,國軍時刻堅守崗位,掌握周邊動態,有信心與能力維護區域穩定,捍衞國家安全;美國太平洋艦隊發言人Charlie Brown上校則強調,兩艘軍艦的通過只是例行過境,美國海軍在南海和東海之間穿越台海已行之多年。在中國方面,雖然其外交部與國防部並未發表評論,但是國台辦主任劉結一對此表示,堅決反對任何危害中國國家利益的事情,「台灣同胞應該認清美國行動的真實目的,千萬不要有人幫助美國打『台灣牌』,傷害台灣同胞的根本利益」。官方媒體《環球時報》則在社論中批評,美國正在進行心理游擊戰,其行為乃加劇台海的緊張局勢,中國方面必須予以監控。美國國防部亞太助理部長薛瑞福(Randall Schriver)於7月18日表示台灣海峽是國際水域,美國軍艦有權利通過,台灣當然是美國自由開放的印太策略的一部分,他相信台灣是一個可以做出正面貢獻的印太戰略夥伴。
貳、安全意涵
一、美方重視台海安全並以靈活手段因應中方作為
此次美國海軍驅逐艦通過台灣海峽,顯示華盛頓是為了反制北京近年來向台灣所施加的軍事壓力,並且進一步地關注台海安全。而這也是繼美國川普總統簽署《台灣旅行法》,以及美國國會參眾兩院分別通過2018年與2019年《國防授權法》之後,華盛頓進一步地落實對台海安全的重視。雖然美國海軍經常在東海、台灣東部海域、以及南海航行與巡弋,然而穿越台灣海峽卻是具有「直接而強烈」的宣示意義,即反對北京方面以軍事力量為手段破壞台海的安全與和平。值得注意的是,雖然只是2艘驅逐艦通過台灣海峽,但是此2艘皆為具備強大作戰能力的驅逐艦。而事後也印證,它們與美國在南海巡弋的雷根號航艦戰鬥群並未脫離,也並未如外界所預測地直接返回日本,而是在通過台海之後轉至台灣東部海域與航艦戰鬥群會合。準此,美國是針對中國展現其海軍的出其不意與靈活機動,但卻又不對北京構成太過強烈的刺激,薛瑞福的發言更印證了美國對台海安全的重視。
二、台海安全可視為美國印太戰略的一部分
美國在台灣海峽軍事力量的呈現,說明華盛頓將此一水域視為其印太戰略的一部分。就地理位置而言,東海、台海、南海即為西太平洋的三大水域,而台灣海峽又是連結東海與南海的重要水道,因此一個相對安全與穩定的台灣海峽,事實上是有助於美國落實其目前所倡議的印太戰略。而此次美軍通過台灣海峽,其所航行的水道正是國際公法上的公海與國際水道,本身即具備「開放與自由的航行」意義。美艦通過台灣東部海域的行動,一方面呼應其在南海的主張,另一方面也呼應其印太戰略的倡議。
三、構成中國軍機軍艦繞台與突破第一島鏈的障礙
對華盛頓而言,國際公海是其法理與行動的依據,北京無法依國際法提出反駁。因此,中國的策略是批判美方大打「台灣牌」制衡中方,呼籲台灣方面不要配合美國的行動,以致於損及台灣自身的利益,並留意華盛頓進一步的作為。因此,美國可能持續採取類似作為,對中國的軍機與軍艦繞台及試圖突破第一島鏈的作為形成障礙。
參、趨勢研判
一、美國在台海議題上逐漸從「戰略模糊」走向「戰略清晰」
隨著美國國會通過若干支持台灣的法案,並且在台海公佈其軍事力量的呈現,華盛頓在台海安全議題上逐漸從「戰略模糊」走向「戰略清晰」。而未來美艦再度通過台海的可能性也將大為提高。由於美方無法達成要求中方停止並去除對南海人工島礁的軍事化,加以解放軍持續對台灣加大軍事力量的威脅,未來美國軍艦通過台灣海峽的次數與頻率將逐漸增加。隨之而來,美國軍機也可能巡弋於台灣海峽或台灣附近空域。因此美中雙方將因台灣問題而有越來越多的軍事較量。
二、未來美艦通過台海的時間與形式值得關注
若未來美國軍艦通過台灣海峽的次數與頻率會逐漸增加,則其通過的時間與形式將值得關注。就時間點而言,美方行動應視共機共艦繞台而定。由於台灣是一個民主政體,因此當台灣即將進行重大選舉之際(特別是總統選舉),若是北京再以武力進行威嚇,則美艦可能於此時通過台灣海峽。換言之,若中國增加其軍機軍艦繞台的次數與頻率,則美國軍機與軍艦再次出現在台海的可能性也會隨之提升。就形式而言,未來美軍可能以更大規模的艦隊編組、軍機飛越或海空聯合的方式通過台海地區,這些都是未來值得關注的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