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陶宛正視中國間諜活動為國安威脅
2019.02.15
瀏覽數
93
壹、新聞重點
2019年2月5日,立陶宛國家安全局與隸屬於國防部之第二調查局公布《2019年國家威脅評估》(National Threat Assessment 2019),首度將中國的間諜活動列為國安威脅。該報告指出,隨著中國在立陶宛與其他北約及歐盟國家的政經企圖不斷成長,其情治機構的活動也日趨積極。中國的間諜活動主要由國家安全部及人民解放軍的情報機構負責,其主要的驅力是中國本身的政治關切,例如防止立陶宛支持西藏與台灣獨立或在國際場域提及這些議題。此外,該等活動亦旨在蒐集關於立陶宛的外交政策與經濟、防衛部門、其他國家與中國的合作計畫、以及北約與歐盟等之資訊。中國的間諜活動以立陶宛決策者、對中國友善的人士、以及具政治影響力者為對象,招募手法則包含餽贈、支付赴中國旅費、以及補助赴中國的訓練與上課費用等。[1]
立陶宛總理施克維納里(Saulius Skvernelis)於2月7日受訪時暗示掌握更具體的中國間諜活動情資,並宣示將評估該等威脅與中國的潛在投資,特別是中國企業將投資該國克萊佩達港(Port of Klaipeda)之擴建的傳聞。《2019年國家威脅評估》並無提及中國電信巨擘華為在歐盟引發的資安與國安爭議,而公布該份報告的兩個單位主管則稱將於近期完成對華為的評估。這顯示立陶宛將中國的投資與情報活動相連結。中國駐立陶宛大使館則於2月8日回應表示,立陶宛的指控是「荒謬」且「完全無法接受的」。[2]
貳、安全意涵
一、立陶宛爭取對中經貿利益但重視中國間諜活動的威脅
2017年立陶宛對中國的直接投資僅達2,430餘萬歐元,而同期中國對立陶宛的投資則僅有396萬歐元。前揭克萊佩達港的擴建計畫由中國招商局集團(China Merchants Group)於2009年提出,2015年與克萊佩達港當局簽訂合作意向書,現被列為「一帶一路」與「16+1合作」(即「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機制)的計畫項目之一。歷年來立陶宛相關人士數度表達對中國投資該港的歡迎,但該計畫仍未有實質進展。立陶宛近年來試圖營造相對寬鬆的金融科技(fintech)環境以吸引外資,並於2018年7月的「16+1合作」高峰會上取得將於2019年於首都維爾紐斯(Vilnius)設立「金融科技協調中心」及舉辦高層級的金融科技會議之成果,但中國資金投入與否仍有待觀察。[3]施克維納里在前揭訪問中亦表示「迄今尚未得到來自中國的主要[投資]意圖與真正投資」,意味立陶宛與中國的雙邊經貿關係仍有待發展。
立陶宛不排斥甚至歡迎中國的投資,但對中國間諜活動以及相關投資可能產生的國安威脅亦有戒心。此一立場或與該國安全情勢有關。立陶宛在軍事安全上面臨俄羅斯的威脅而仰賴美國及北約。北約為此於波羅的海三國與波蘭設有「增強前進部署」(Enhanced Forward Presence)多國戰鬥部隊,其中位於立陶宛的部隊則由德國領導。立陶宛在安全與外交上相對親美(與親歐)的立場,或使其更易接受並呼應美國將俄羅斯與中國視為對手的觀點,從而對中國間諜活動的威脅採取謹慎或預警的姿態。
二、歐盟及其成員之安全機構漸以「點名批評」因應中國間諜活動
各國政府對於是否公開外國間諜活動的作法不一。採取低調立場者主要著眼於避免因訊息的揭露而使對手警覺,惟此舉亦可能招致更多的滲透。採取公開立場者往往以「點名批判」(naming and shaming)的方式,公布相關機構、人名、逮捕過程與審判程序等以收嚇阻之效,但易肇生外交爭議;愛沙尼亞即以此因應俄羅斯在該國的間諜活動而受到西方國家關注。2018年3月,前俄羅斯雙面間諜斯克里帕爾(Sergei Skripal)和女兒於英國索爾斯伯里(Salisbury)遭俄羅斯以神經毒劑攻擊,此一事件更使越來越多歐洲國家願意以「點名批判」的方式施壓俄羅斯。[4]立陶宛《2019年國家威脅評估》雖未透露相關個案的資訊,但其明示中國情報機構之作法,顯示該國因應中國間諜活動的策略正往相同方向發展。
進一步來看,立陶宛的舉措和近期歐盟與歐洲國家的作法若合符節。2018年12月3日,捷克情報機構公布年度報告,指莫斯科與北京是在間諜、情報蒐集與假訊息方面最積極與具侵略性的外國政府。波蘭於2019年1月11日以間諜為名逮捕一名華為的中國員工與另一名波蘭的前安全人員,並呼籲歐盟與北約就華為採取共同立場。2月4日,挪威警察安全局(Norwegian Police Security Service, PST)發表年度評估報告,指中國透過華為進行滲透電腦網絡的情報活動,對挪威及其企業構成威脅。2月9日,德國《世界報》(Die Welt)引述歐盟對外事務部(European External Action Service, EEAS)官員的言論指出,歐盟與北約總部所在地布魯塞爾有250名中國和200名俄國間諜活動,外交官和軍事人員須謹慎並避免在特定場所活動。這些舉措藉由「點名批判」的方式嚇阻中國的間諜活動,並可能以集體行動對中國形成壓力。惟這些安全機構的警示並不必然為所屬國家的決策者與政經菁英接受;歐盟及歐洲國家對於中國間諜活動仍未有一致的立場。
參、趨勢研判
一、「16+1合作」的前景備受考驗
前述國家中,立陶宛、捷克與波蘭為「16+1合作」的成員國,中國的間諜活動將對已然出現問題的該合作機制帶來進一步挑戰。「16+1合作」的倡議由中國提出,旨在深化與11個歐盟中東歐成員國及5個巴爾幹國家在投資、運輸、金融、科學、教育與文化等領域的合作;中國則將基礎建設、高科技與綠色科技列為經濟合作的優先領域。該機制由於經濟合作成效不彰,加上其歐盟成員須受歐盟內部市場之法規節制而和5個巴爾幹國家的立場不盡相同,自2012年成立以來實質進展不大。中國為維持其顏面,將力求該機制的持續;惟指控中國間諜活動的立陶宛等國亦將審慎評估與中國的合作項目,不利「16+1合作」的運作。在布魯塞爾視「16+1合作」為中國分化歐盟的手段之氛圍下,該機制的前景並不樂觀。
二、歐盟將積極調和成員國因應敵對情報活動之策略
立陶宛宣示將審慎評估中國投資之舉,以及該國與其他歐盟成員國對中國的「點名批判」,就目前資料觀之較像是各國基於安全考量的舉措,而非歐盟的介入。然而歐盟以政策引導的方式鼓勵成員國的合作,當是歐盟回應中國(與俄羅斯)間諜活動之趨勢。歐盟自2016年以來通過一系列的文件以因應包含間諜活動在內的「混合威脅」並以情況的覺察(situational awareness)、韌性的建構(building resilience)以及回應的能力(capacity to respond)為因應之道。針對敵對的情報活動,2018年的一份共同通訊宣示在「積極的報導」(proactive reporting)之基礎上,建構一個歐盟的識別系統(accreditation system),以提升成員國及歐盟相關建制對於可能的敵對行為者之覺察,特別是那些已由成員國識別者。歐盟亦強調成員國間的協調,例如基於安全或公共秩序而對外國直接投資進行審查(screening)。[5]
[1] State Security Department of the Republic of Lithuania & Second Investigation Department under the Ministry of National Defence, National Threat Assessment 2019, January 10, 2019, http://kam.lt/download/64477
[2] “Chinese investments must be carefully assessed, Lithuanian PM says,” Baltic Times, February 7, 2019, https://m.baltictimes.com/article/jcms/id/143349/; “Lithuanian intelligence to report on possible Huawei security risk soon,” Latvian Information Agency (LETA), February 5, 2019, http://www.leta.lv/eng/defence_matters_eng/defence_matters_eng/news/E991F06A-6391-4703-9602-49F02B595194/; “China denies ‘ridiculous’ spying allegations by Lithuania,”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February 9, 2019, https://tinyurl.com/y6tlz4zy
[3] “Lithuania may have to wait for Chinese fintech investments,” L24.lt, July 12, 2018, http://l24.lt/en/economy/item/254997-lithuania-may-have-to-wait-for-chinese-fintech-investments
[4] Amie Ferris-Rotman & Ellen Nakashima, “Estonia knows a lot about battling Russian spies, and the West is paying attention,” Washington Post, November 1, 2018, https://www.washingtonpost.com/world/europe/estonia-knows-a-lot-about-battling-russian-spies-and-the-west-is-paying-attention-/2018/10/31/7c963774-d649-11e8-aeb7-ddcad4a0a54e_story.html?noredirect=on&utm_term=.48c56df8bca1
[5] European Commission, “Increasing Resilience and Bolstering Capabilities to Address Hybrid Threats,” Joint Communication to the European Parliament, the European Council and the Council, JOIN (2018) 16 final, June 13,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