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國家第六代戰機合作發展現況
2019.09.20
瀏覽數
95
壹、新聞重點
義大利李奧納多集團(Leonardo)在2019年9月14至17日於英國舉辦的「國際防務與安全裝備展」(Defence and Security Equipment International, DSEI 2019)中宣布,加入英國「暴風」(Tempest)戰機研發陣營,成為繼瑞典在2018年7月16日與貝宜(BAE)簽約計畫後,第三個加入的國家;另外,法國總統馬克宏(Emmanuel Macron)與德國及西班牙國防部長在2019年6月17日巴黎航展期間為六代戰機全尺寸概念模型揭幕,稱為「未來空中戰鬥系統」(Future Combat Air System, FCAS),使得歐洲六代戰機形成以英國為首及以法德為首兩大集團跨英吉利海峽競爭的態勢。
貳、安全意涵
英國貝宜航太在2018年推出「暴風」戰機全尺寸模型,希望在2040年時用以取代現役的歐洲戰鬥機(Eurofighter),並供應歐洲及國際外銷市場。依計畫,「暴風」戰機將在2035年達到初始戰力(initial operating capability, IOC),5年後完成全戰備,預計將會服役至2070甚至2080年;法、德、西三國合作的FCAS,目前僅有設計概念,尚無具體設計細節。
一、暴風戰機將採模組化設計因應未來挑戰
由於預計服役時間仍長,英國「暴風」戰機設計的挑戰,是面對未知的需求時,需能設計靈活、適應性強,並採模組化設計。因此在早期設計過程最重要的是先發展任務系統架構,而不是精確的需求,包括概念設計、需要何種技術及如何取得,其關鍵可能是如何提出一種適應性強,能滿足客戶不同需求的戰機。[1]
不過由外觀來看,不論美國曾展示過的六代戰機,或是法德合作的FCAS,「暴風」仍保留雙垂直尾翼,主翼則採用雙三角翼概念,翼後緣有雙重後掠角,並採用雙發動機,較像是歐洲版的五代半戰機。不過其先進之處並非外型,而是整體航電及武器設計,以及運用先進生產及後勤技術。「暴風」戰機將運用先進發動機、自動化地面支持系統、數位化生產程序及自動化機器人,機體上採用先進無線射頻感測器、新一代飛控系統、平衡的可生存性設計、分散式多重光譜感測器、整合式感測器及下一代反制措施。座艙最大亮點為運用虛擬座艙概念,貝宜在2018年於法茵堡航展展出的虛擬實境顯示器,則是使用台灣廠商宏達電子(HTC)的產品。
二、英國「暴風」戰機借重他國經驗擴大合作面向
由英國空軍支持的「暴風」戰機發展正在加速,在1年內已投入1,000餘名全時人力,預計明年將增至1,800人,約有80個相關子計畫開始進行,130家公司參與計畫,除新加入的李奧納多外,瑞典紳寶(SAAB)集團、歐陸的空中巴士(Airbus)集團、美國洛克希德馬汀(Lockheed Martin)也已加入團隊。紳寶將提供發展「獅鷲」E(Gripen E)的經驗,貝宜也是「獅鷲」的合作夥伴,不過英國與瑞典合作必須克服的問題是,瑞典在出口戰鬥機與其他軍備產品時,出口法規比英國更嚴格。[2] 紳寶集團也曾在2018年法茵堡航展提出六代戰機概念,設計沿用「獅鷲」的前翼與三角翼、雙垂直尾翼、單發動機,武器仍採用外掛,不強調匿蹤性,但強調全機360度偵測能力,能應付各種威脅,並以雷達干擾方式欺敵,不過僅為概念,並無進一步細節。
瑞典採守勢戰略,其發展戰機的經驗受國際重視,除能適應其國土防禦作戰需求,可在高速公路起降外,並可使用美製或歐洲製武器,運用彈性極佳。除英國及巴西外,紳寶也與波音合作,提供其成本控管與設計經驗予T-X先進教練機發展計畫,並將在美國印第安那州設廠,組裝後部機身,估計T-X未來國際訂單可能多達2,000架以上。
三、英國及法德西三國競爭預劃未來戰機發展方向
法國、德國及西班牙三國合作的FCAS計畫,主合約商將是法國達梭航空工業公司(Dassault),空中巴士軍用機部門則領導作戰系統等發展。FCAS除了外型看來較第五代戰機更扁平、匿蹤性更佳外,沒有公布太多發動機、航電、結構設計等細節,似是因為對至2040年的空中威脅尚無具體看法。相較之下,英國的設計已較為具體,並開始細部設計與技術發展,進度較法德團隊更快。
不過歐洲其他航太裝備大廠,例如歐洲飛彈及武器大廠MBDA集團也將為兩大集團提出全新空戰概念,供應六代戰機用於深入打擊、戰術打擊或空對空作戰的武器與航電系統,還包括無人機控制,當面對高度威脅空戰環境時,可以派出無人僚機進行穿透打擊,避免本身遭受攻擊。 [3]
參、趨勢研判
雖然以英國為首的團隊及以德法為首的團隊都推出「六代戰機」概念,但「六代」尚難以確切定義,美國及其他國家五代戰機也都尚未服役或形成戰力。由於第六代戰機技術更為先進,未來合作模式仍有可能變化。美國近期重啟六代戰機計畫,是否因受到歐洲合作的刺激而加速推動,仍待觀察。
一、歐洲戰機計畫能否重振航空工業仍待觀察
歐洲國家因市場規模小及資金不足等因素,多以國際合作或與美國合作兩種方式獲得作戰飛機,例如1974年「龍捲風」(Tornado)戰機為英、德、義三國合作發展,1968年推出的「美洲虎」戰機為英法合作發展、1973年的「阿爾法」(Alpha Jet)噴射教練機為德法合作、1994年首飛的歐洲戰鬥機(Eurofighter)則是英、德、義、西四國合作發展。另外,德國、義大利、西班牙、葡萄牙、荷蘭、比利時、丹麥、希臘、土耳其、芬蘭等國,二次大戰之後也以合作生產等方式由美國引進戰機,包括F-86、F-104、F-4、F-16、F/A-18,以及現在的F-35等。
除目前的跨國合作計畫外,2014年11月,英法兩國國防部長也簽約同意合作發展無人戰鬥系統(Unmanned Combat Air System, UCAS),為未來歐洲合作發展未來空戰系統舖路。六家合作夥伴涵蓋英、法、義大利主要航太、電子與發動機生產製造集團,包括貝宜、達梭、台利斯法國分公司(Thales France)、塞雷斯聯合系統(Selex ES)、勞斯萊斯(Rolls-Royce)及法國賽峰集團(Safran)等。這項計畫在比較兩國的發展及設計概念,並藉此導生出任何可能的無人空中作戰系統展示計畫。
不過歐洲國家在第五代戰機發展則未無建樹。五代戰機除美國外,僅中國與俄羅斯有發展計畫,歐洲各國均無相關研發計畫,未來歐洲國家若需採購具匿蹤能力的五代戰機,僅有美國F-35單一選擇。更有甚者,目前歐洲戰機製造廠商中,僅瑞典紳寶的「獅鷲」戰機仍在生產,將提供巴西空軍使用,法國的「疾風」(Rafale)戰機在爭取印度後續訂單上仍有風險。英國及法國領銜提出六代戰機計畫,目的均在確保歐洲航空工業在未來國際戰機發展上的地位。
二、美國第六代戰機可能加速推動
美國海空軍在過去數年曾提出未來戰機計畫,美國海軍稱為F/A-XX,美國空軍則稱為「下一代空防系統」(NGAD),原本尚無明確定義,也未進一步發展,其原因是對未來空戰或空中威脅看法尚難整合,但已展開未來武器系統及相關技術發展,例如空載雷射武器、空射極超音速飛彈、新一代發動機等。美國空軍「空優2030飛行計畫」(Air Superiority 2030 Flight Plan),指出未來需要一種「穿透性制空」(Penetrating counter-air, PCA)平台,可深入敵境進行致命或非致命打擊,機體需具備多頻譜匿蹤能力,但海軍「F/A-XX」計畫則希望能讓航艦部署在離岸1,000至1,200浬距離,以遠離敵人飛彈攻擊。六代戰機也應具備系統化或系統家族概念,以便快速升級,因應未來數十年間空中威脅的可能變化。 [4]
最近傳出美國空軍準備大幅改變其對下一代戰機的採購戰略,將要求航空工業在5年內設計、發展、並生產一型新戰機。新計畫尚未命名,可能延用過去「世紀系列」(Century Series)經驗,不是累積數年時間研發最先進的戰機,但花費高昂成本,而是整合現有科技發展工業界能提供的最佳戰機、採購較少數量,數年後根據新科技再發展下一種戰機,並結合先進的3D設計、開放架構、數位工程等技術。目前國會對空軍想法「反應良好」,但擔心成本及風險問題。[5]
三、歐洲六代戰機競爭反應其防務合作現實
英國原本與歐洲在國防事務上緊密合作,英法兩國曾在2010年簽署《蘭卡斯特宮條約》」(Lancaster House Treaty)加強兩國國防事務合作,合作項目包括建立聯合遠征部隊、海軍航空母艦合作、核武合作等。英國在歐洲防務合作上扮演關鍵性角色,但國內對於與歐陸進行防務整合抱持若即若離態度。英國在2016年公投決定脫歐(Brexit),使英法合作蒙上陰影。公投後原訂2019年3月英國脫歐,但因立法程序與歐盟談判一直延宕,不過英國保守黨黨揆、新任首相強生(Boris Johnson)立場傾向脫歐,今年恐將完成脫歐程序。
為面對英國脫歐後歐盟防務合作情況,歐盟勢須有所因應。法德兩國將領導新防務合作,並在不考慮北約情況下提出有效指揮管制機制。[6] 法國仍希望與英國強化防務合作,雖然英國內部對將武裝部隊與歐洲整合一直抱持懷疑態度,但其國防預算持續緊縮,也說明英國不可能獨自負擔武器研發及其他參與反恐行動等國防開支,法國總統馬克宏也不斷遊說英國持續強化防務合作。然而法德合作發展戰機,恐亦說明兩國對未來歐洲軍備發展合作前景的憂慮。
對英國而言,國防產業是其重要經濟組成部分,其軍備出口佔國際市場9%,並持續在國際市場獲得重要合約,因此保持與歐洲合作關係,仍對英國有利。[7] 「暴風」戰機計畫若能成功,對英國維持每年60億英鎊的航空產業出口至關重要,這佔了過去10年來英國國防出口的80%以上。[8]
[1]Stew Magnuson, “NEWS FROM DSEI: RAF Puts Development of Tempest Next-Gen Fighter into ‘Hyperdrive,’” National Defense Magazine, September 12, 2019, https://reurl.cc/gvW76L.
[2]Andrew Chuter, “Sweden to join British ‘Tempest’ next-gen fighter push,” Defense News, July 7, 2019, https://reurl.cc/4gaRL3.
[3]Christina Mackenzie, “FCAS or Tempest? European missile company has its eyes on both,” Defense News, June, 6, 2019, https://reurl.cc/Ob01YD.
[4]Jon Harper, “What to Expect from Sixth-Gen Aircraft,” National Defense, September 16, 2019, https://www.nationaldefensemagazine.org/articles/2019/9/16/what-to-expect-from-sixth-gen-aircraft.
[5]Valerie Insinna, “The US Air Force’s radical plan for a future fighter could field a jet in 5 years,” Defense News, September 9, 2019, https://reurl.cc/5grlE6.
[6]蘇宏達、周弘編,《廿一世紀歐洲聯盟的對外關係》,(台北:台灣大學出版中心,2018年),頁51至53。
[7]“Anglo-French defence co-operation marches on,” Financial Times, January 17, 2018, https://www.ft.com/content/bcbaa4f8-fab6-11e7-a492-2c9be7f3120a.
[8]Helen Warrell, Sylvia Pfeifer, “Italy joins forces with UK in European fighter jet race,” Financial Times, September 12, 2019, https://reurl.cc/qDgd2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