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軍後勤維修3D列印之應用評估
2020.03.20
瀏覽數
191
壹、新聞重點
法國航空母艦戴高樂號(Charles de Gaulle)的維修團隊提出3D列印(3D printing,又稱積層製造)技術的應用計畫,在得到法國航空維護局(Direction de la Maintenance Aéronautique, DMAÉ)的同意後,由達梭系統(Dassault Systèmes)負責以3D列印技術生產滑油放油嘴(Oil Drain)組件,同時將之裝備於法國海軍所屬飆風戰機(Rafale)上,並於2020年3月初成功完成飛行測試,這也是法國海軍首次將3D列印技術應用在其轄下的機隊上。[1] 由於我國部分軍備面臨消失性商源等後勤維修問題,法軍的3D列印使用經驗可供處理此一問題作參考。
貳、安全意涵
一、3D列印成為國防產業的重點發展項目
法國武器裝備總署(Direction Générale de l’Armement, DGA)針對3D列印在國防領域的應用性已經展開多項可行性研究,如飆風戰機所使用之發動機(Snecma M88)的零組件維修。同時,近年來許多法國國防大廠也投入3D列印的應用研發之中,如以賽峰直升機發動機公司(Safran Helicopter Engines)與海軍集團(Naval Group)為例,在2018年分別使用3D列印製造出直升機的發動機燃料噴射裝置與水面艦與潛艦的螺旋槳,其中主要使用熱熔堆積成型技術(Fused Deposition Modeling),如何透過選擇正確的材料,加快產品列印的速度並提升產品的耐用度是目前研發的關鍵重點。
此外,就我國而言,國內已有多項3D列印的應用成果,在武器零組件方面,中科院飛彈所在2019年11月以鎳金超合金粉末為材料,成功利用3D列印製造飛彈渦輪引擎的試驗案例。在醫學方面,三軍總醫院與國防醫學院在2018年5月成立「國醫中心醫用 3D 列印中心」,將3D列印導入臨床使用當中。
二、效率與彈性為3D列印在軍事領域應用的優勢
3D列印能夠有效提升後勤維修的效率,特別是減輕等待時間過長的問題,根據法國陸軍的估計,3D列印應用在裝甲車輛維修上能夠節省的時間平均為15小時。[2] 如以法軍所使用的寶獅P4越野車(Peugeot P4)發動按鈕為例,在過去,零組件維修從新零件預訂到更換完畢需要耗時數天的時間,在此時間內車輛不但處在無法運作的狀態,整個供電系統也必須一同更換。然而,在使用3D列印之後,新發動按鈕的製造在幾分鐘之內即可完成,不需更換整個系統便可馬上投入運作。
此外,3D列印可以為生產帶來更多彈性,在電腦輔助設計(Computer-Aided Design, CAD)的協助之下,能夠打破鑄模到組裝的傳統生產流程限制,直接根據需求進行少量的生產,免除庫存過多或消失性商源的問題。同時,在每一次的生產過程中也可進行細部修改,更加貼切回應不同戰場時空背景的需求。
三、基層士官兵可利用3D列印作出反饋
在接受基本3D列印技術的教學課程後,法國軍方給予士官兵自由發揮的空間,使其能夠利用該項技術改善其日常任務的執行,藉此直接從使用者得到相關裝備的重要經驗回饋。例如,法國海軍陸戰隊第9輕裝甲旅(La 9e brigade d’infanterie de marine)在2020年2月13日到15日舉辦「3D列印黑客松」(Hackathon MILI 3D)競賽,目的在48小時的賽程中利用3D列印技術解決部隊日常運作所遭遇的問題,最終由74位基層士官兵組成的不同團隊提出了超過54種的產品試驗計畫。[3]
參、趨勢研判
一、前線後勤維修將成為3D列印的主要應用場域
法國許多武器系統存在妥善率偏低的問題。如以法軍轄下的直升機為例,其妥善率在2018年平均僅有36%,其中一個主要原因為繁重的海外任務導致零組件損壞頻繁,待料時間過長所導致。由於3D列印的產品從組件設計、材料選擇到製造進行都可以在作戰現場完成,將可解決海外維修零組件調撥不易的問題,這將使得簡單且體積較輕巧的3D列印機大量應用在海外任務中。如表1所示,包括法國海軍的定期遠航任務與各軍種的海外行動,均有使用3D列印作為後勤保修支援的紀錄。
表、法國軍方近期使用3D列印技術情況
年度 |
任務與行動名稱 |
涉及國家/地區 |
使用單位 |
2019 |
貞德(mission Jeanne d’Arc) |
地中海、東非、大西洋、加勒比海 |
兩棲攻擊艦迪克斯穆德號(Dixmude) |
2020 |
福煦 (mission Foch) |
地中海與北大西洋 |
航空母艦戴高樂號 |
2020 |
新月形沙丘(Opération Barkhane) |
馬利 |
沙漠後勤戰術小組、第13後勤支援基地(La 13e BSMAT) |
2020 |
新月形沙丘 |
查德 |
布爾日軍事學院(École militaire de Bourges) |
資料來源:洪瑞閔整理自公開資料。
二、檢驗標準與品質強化將是3D列印軍事應用的關鍵門檻
儘管3D列印在後勤維修上已有不錯表現,然而其仍有諸多缺陷有待克服。在經濟面向上,3D列印的設備成本仍相對昂貴,一台工業用3D列印機的平均售價超過1萬美元,使其不易在各單位普及化。[4] 在技術面向上,3D列印所生產的零組件與傳統工法相比,在適航性與其他品質認證標準上仍有所不足,除了尚未制定檢驗標準外,長時間使用的穩定性也有待強化,尚無法應用在關鍵的核心組件上。因此,在材料科學尚未突破的情況下,3D列印將扮演短期任務中非結構件維修的補充性角色為主。
三、新技術將帶動創新並節約維修成本
3D列印技術的應用使部隊基層能夠參與技術創新與帶來經濟效益。例如,近日由美國空軍第100空中加油聯隊(100th Air Refueling Wing)士官利用3D列印技術所研發,單件成本15美元的燃油箱檢漏裝置能夠節約75%的時間,可以在一年內節省相當150萬美元的人力工時成本。[5] 因此,透過包括3D列印在內等新技術的導入,基層士官兵的創新潛力將日益受到重視。法國陸軍最近即在內部各單位成立「簡化-創新-數位協調網絡」(réseau de référents simplification-innovation-numérique, RSIN),目標在於獲取基層的針對新技術使用的創新想法,將之進一步發展並成熟化。
[1]Mélanie R.,“Des Rafale de la Marine nationale s’équipent de pièces imprimées en 3D,” 3Dnatives, March 3, 2020, https://www.3dnatives.com/rafale-marine-nationale-impression-3d-03032020/.
[2]Anne-Claire Pérédo,“Vers une maintenance modernisée,” Publication Armée de Terre, February, 2020, https://en.calameo.com/books/0000633021b0a217626a0/.
[3]Laurent Lagneau,“La 9e Brigade d’Infanterie de Marine planche sur les applications de l’impression 3D pour les combattants,” opex360.com, February 16, 2020, http://www.opex360.com/2020/02/16/la-9e-brigade-dinfanterie-de-marine-planche-sur-les-applications-de-limpression-3d-pour-les-combattants/.
[4]Rachael Bartels,“3D printing: reshaping the mining landscape,” Mining Magazine, November 17, 2016, https://www.miningmagazine.com/sustainability/news/1263820/3d-printing-reshaping-mining-landscape.
[5]Christopher Dennis,“Airman’s $15 invention could save the Air Force millions,” Stars and Stripes, March 5, 2020, https://www.stripes.com/news/europe/airman-s-15-invention-could-save-the-air-force-millions-1.621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