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中國大學生同上「四史」思政大課看紅色基因的傳承
2021.06.11
瀏覽數
250
壹、新聞重點
在中國,思政課是所有大學生不分科系必修的共同課程。課程主題雖然包含倫理、哲學與國民教育,但主要以灌輸馬克思主義思想和愛國主義為核心內容。儘管如此,過去思政課由各地大學自行開設,授課較為彈性。自去年(2020年)開始,在中國教育部社會科學司與人民網主導下,舉辦全國大學生同上一堂疫情防控思政大課,上課形式改為遠距直播,對所有大學生雲端開講。今年(2021年)思政大課的主題是包括: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和社會主義發展史的「四史」,根據《人民日報》報導,大學生同上「四史」思政大課活動於5月22日結束,網路直播總觀看量達1,800萬人次。今年適逢中國共產黨迎接建黨百年之際,思政大課以「四史」為題,其用意不僅要敦促全國青年緬懷中共革命先烈的犧牲、感念得來不易之新中國,而且還期許下一代繼承紅色接力棒,共同為實現中國成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貢獻一己之力。照理說,大學生是思想奔放、饒富創意的一代,但在中國卻誕生無數小粉紅,本文從政治社會化的角度來解析「四史」思政大課如何向中國年輕人傳遞紅色基因。[1]
貳、安全意涵
一、集體學「習」不能錯過個人政治態度養成的黃金時期
自中共18大以來,習近平多次在不同場合分別發表和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及社會主義發展史有關的講話,並號召全體黨員、幹部學習「四史」。如今,同上一堂「四史」思政大課進一步將學習的對象從黨員擴及大學生,其目的與其說是增進大學生對四史的認識和掌握,不如說是利用個人政治態度養成的黃金時期,強灌扭曲的歷史觀與黨的意識型態,藉此強化並堅定中國青年對黨領導的信念。過去政治社會化(political socialization)理論指出18到25歲是個人獲取其政治意識型態的關鍵時期,「終身持續模型」(lifelong persistence model)主張一旦個人經由政治社會化形成政治定向(political orientation)便難以撼動,並影響他對於其他政治事務的看法。此外,在比較家庭、學校和同儕等不同社會化場域,學者認為學校因為是正式的學習場合,又可透過一系列教材設定和象徵性儀式進行政治教育,所以傳遞政治價值的效果最強。[2]綜合上述觀點,我們便不難推敲習近平要求中國年輕人學習「四史」的箇中原因。
二、回顧「四史」總結一句:「唯有堅持黨的領導」
以「四史」為題思政大課表面上是要替青年學子總結歷史經驗、掌握歷史發展的規律。儘管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及社會主義發展史各有其重點和時間斷面,但主旨不外乎灌輸大學生紅色政權得來不易、新中國成立並非偶然、改革開放果實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皆是中共理論創新與科學實踐的具體成果。透過主觀地詮釋和註記歷史的發展過程,向學生不斷灌注中國共產黨是帶領中國「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的信仰。於此同時,也強調唯有堅持走社會主義道路,堅持黨領導人民進行社會主義建設,才能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一言以蔽之,貫穿整套歷史背後的邏輯其實就是要強化年輕人心中的黨性,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堅定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並維護黨中央的權威,從而增強習近平所提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三、傳遞「英雄、復興、創新和信念」等紅色基因密碼因應變局
除了回顧中共建設中國的豐功偉業,提醒學生一切歸功於黨的領導之外,「四史」思政大課更重要的是在中國面臨國際情勢百年變局之際,向下一代年輕人傳遞紅色基因,確保紅色江山永不變色。而這些紅色基因的密碼就隱含在四史的主題之中;首先,黨史課程不斷強調共產黨人紅船精神、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等革命精神,藉由將革命先烈描繪為開闢新時代的英雄,暗喻實現中國夢的接力棒終將傳至新時代的年輕人手中。然而實現中國夢的道路絕非平坦,因此新中國史著重中國從百年屈辱中重新站起來的復興過程,並抨擊西方勢力仍抱持狹隘的西方中心主義不斷唱衰、抹黑中國。面對世界巨變的挑戰,新一代的年輕人須肩負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責大任。要克服上述挑戰有賴於創新精神,於是改革開放史則以習近平「創新是改革開放的生命」一語貫穿了從包產到戶、混合所有制、設立經濟特區等制度創新的歷史過程,[3]期勉00後的大學生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時刻,以更大的勇氣開拓創新。最後,改革創新之路顛頗崎嶇在所難免,社會主義發展史則明確指引年輕人必須堅定信仰,提高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心和信念。「英雄」、「復興」、「創新」和「信念」即為大學生同上「四史」思政大課傳遞紅色基因的關鍵密碼。
參、趨勢研判
一、中共將推動全面學習「四史」向下扎根
政治社會化泛指社會將其政治文化由上一代傳承至下一代的過程。在威權國家中,這種政治信念的傳遞過程更可以透過國家機器的運作,滲透至社會各個層面,同時輔以嚴密之監控和言論審查,使政治教化的效果格外突出。為了確保全體國民在實現「兩個一百年」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奮鬥過程中思想統一、目標一致,研判中共將在社會中開展「四史」教育並全面向下扎根。[4]中共教育相關部門可藉此次舉辦全國大學生同上「四史」思政大課的成功經驗,將類似課程推廣至中學生及青少年群體,厚植青少年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的情感,促進紅色基因的薪火相傳。
二、中國平視世界觀或將成為未來思政大課探討的主題
隨著中國在世界的份量越來越重,北京將不甘只做全球事務的參與者,而是企圖扮演領導者的角色,重新形塑有利於己的國際秩序與環境。因此,習近平在今年(2021年)兩會上特別強調中國已經可以平視世界的論述,中國官媒也特地以平視世界為題操弄民調,凸顯中國年輕人對於西方世界從俯視到平視的態度轉變。相較於年長者,新時代的中國青年在面對變局挑戰時,更需要如平視世界般的勇氣與信念,因此我們預期平視世界觀未來亦可能融入思政課程,藉此增強中國年輕一代的文化自信,進而為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目標提供源源不絕的精神動力。[5]
[1] 〈同上一堂“四史”思政大課活動收官〉,人民網,2021年5月26日,http://cpc.people.com.cn/BIG5/n1/2021/0526/c64387-32113455.html。過去思政課由各地高校設計課程供學生修習,授課形式多元活潑,甚至用音樂或藝術來扣連中國歷史,也讓沈悶的思政課具思辨性、人文性和趣味性,詳見〈大學思政課為啥火了〉,百度網,2018年1月2日,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588442423763788697&wfr=spider&for=pc。
[2] 習近平在慶祝改革開放40週年大會上指出:「創新是改革開放的生命」,詳請見蔡文成,〈創新是改革開放的生命〉,人民網,2019年2月25日,http://theory.people.com.cn/BIG5/n1/2019/0225/c40531-30899722.html。
[3] 習近平在慶祝改革開放40週年大會上指出:「創新是改革開放的生命」,詳請見蔡文成,〈創新是改革開放的生命〉,人民網,2019年2月25日,http://theory.people.com.cn/BIG5/n1/2019/0225/c40531-30899722.html。
[4] 習近平倡導全面學習黨史,將愛國的紅色種子埋入每個青少年的心靈深處,詳見習近平,〈學好四史,永保初心、永擔使命〉,《求是》,2021年第11期(2021年6月),http://www.qstheory.cn/dukan/qs/2021-05/31/c_1127509112.htm。
[5] 〈習近平:中國已平視世界 也應在生活中講思政課〉,《中央社》,2021年3月7日,https://www.cna.com.tw/news/acn/202103070101.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