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特斯拉案觀察中共對科技業之脅迫手法
2021.06.11
瀏覽數
240
壹、新聞重點
根據《路透社》(Reuters)於2021年5月21日報導,北京和上海傳出政府機關疑似基於國家安全理由,禁止員工將特斯拉(Tesla)電動車停放在辦公大樓停車場。美國特斯拉電動車的執行長馬斯克(Elon Musk)過去一直在電動車配置的攝影鏡頭與偵測器追求創新發展,聲稱該兩項配備所能蒐集之資料,將有助於研發自駕車。對於資料蒐集所引發的國安疑慮,特斯拉電動車表示,未來將讓特斯拉電動車蒐集之資料存於其在中國境內所設立資料中心,實現「資料落地」(data localization)。[1] 這樣的舉動被視為是屈服於中共的脅迫,[2] 但外特斯拉近年來遭受中共官方多方阻擾,外界時有所聞,故本文欲藉特斯拉案,一窺中共對於外來科技業者的脅迫手法。
貳、安全意涵
一、特斯拉的「資料落地」表為法遵而實則受脅迫
特斯拉身為全球電動自駕車的龍頭,不論是對車內駕駛行為與生理數據量測、車本身系統元件與對外在環境的感測,其車載通訊系統與車聯網的發展與資料數據的蒐集分析,均挹注於人工智慧與類神經網絡自動駕駛演算法。此外,特斯拉電動車的攝影鏡頭與偵測雷達技術先進,在北美推出車種甚至捨微波雷達而改採光學探測,而其Model 3車款在中國也是2020年銷售冠軍。但特斯拉在中國卻屢招掣肘,尤其2021年3月中共人大通過「十四五規劃」並將電動車列入重點發展項目之後,就陸續傳出解放軍擔心特斯拉電動車的攝影鏡頭與偵測雷達蒐集軍事設施或政府機關大樓情資。中共即以造成國安疑慮為由,限制軍方、涉及敏感工業的國企,以及國家機關人員駕駛、或者在辦公處停車位停放特斯拉電動車。[3]
前述5月這一波地方政府對特斯拉電動車的限制,時機上適逢中共網信辦於5月12日就《汽車數據安全管理若干規定(徵求意見稿)》公開徵求意見。徵求意見稿明列「軍事管理區、國防科工等涉及國家秘密的單位、縣級以上黨政機關等重要敏感區域的人流車流數據為重要數據」;而個資或者重要資料應當依法在境內存儲,確需向境外提供的,應當通過中共網信辦的資料出境安全評估。[4] 這促使特斯拉宣示將其電動車在中國境內所蒐集到的資料—無論是駕駛本人或車外行人個資、車輛運行與路況、環境資料,都儲存在中國境內的資料中心(data center)。特斯拉以這個飽受評議的動作,宣示服膺中共法規意味濃厚。但不論如何,該管理規定尚僅處於徵求意見的審稿階段,由此觀之,與其說特斯拉的宣示只是法遵,實質上卻出自受中共官方脅迫所致。
二、中共以國家安全名義行保護主義壓迫
特斯拉遭遇中共官方的脅迫,並不止於法規面向。2021年2月8日中共市場監管總局公布,中國市場監管總局、網信辦、工業和信息化部、交通運輸部以及應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五個部會對在中國北京和上海的特斯拉,就消費者反映的「異常加速」、「電池起火」、「車輛遠程升級」等問題約談。[5] 4月19日在上海車展,則罕見有女子身穿印有「刹車失靈」T恤跳上特斯拉伸張「維權」,凸顯特斯拉面對中國消費者反映問題時的傲慢態度。[6]
在法規之外,從中共官方聯合多部會的大陣仗,到明目張膽車展「維權」暢行無阻,特斯拉案所透露的是中共對於科技外商的脅迫手法多樣。基於中共本身許多企業投入發展電動車,尤其通訊營運商意圖發展車載通訊與車聯網,諸如百度、小米、華為、OPPO、恆大等中國網路數據運營商紛紛宣布投入電動車研製,特斯拉案之所以引發中共這許多動作,其實是為保護本土電動車產業,短期內也見成效,讓特斯拉銷售訂單腰斬。[7]
參、趨勢研判
一、中共加強混淆網路主權與歐盟相關概念
特斯拉案彰顯中共逐步將其網路主權落實在對於資訊存放與跨境傳輸的管控。中共對個資與資訊的保護管制法規,目前通過施行的以《網路安全法》為主,其餘《個人信息保護法(草案)》和《數據安全法(草案)》在4月29日公布二審稿向社會公眾徵求意見,這兩者截止日期均為5月28日。《個人信息保護法(草案)》和《數據安全法(草案)》均強調中國境內蒐集之資料應在地存放,境外輸出資料須經中共網信辦審理核准,並聲稱其作法與精神與歐盟《一般資料保護規則》(General Data Protection Regulation, GDPR)吻合。
中共意圖以此混淆其網路主權觀與歐盟數位主權一致。其實,中共網路主權是政府從上而下企圖擁有並控制境內外公民與境內外國人所產生之資料數據,而歐盟視個資為人權不可分割一部分、因而由下而上促使公權力積極防止侵害隱私,兩者根本是完全背道而馳。然而,可預見中共未來將加強內外宣,持續擴大宣傳其網路主權觀與配套法規是與歐盟一致,以達到混淆認知目的。
二、對科技廠脅迫仍將兼採官方關切與利益團體騷擾
特斯拉案所凸顯的,是中共出手打壓外國科技廠商時,不論是基於國家安全考量,還是為保護本土產業,其脅迫手法將不僅侷限於官方執法。鑒於中共國家資本大舉進駐科技產業,因此不論是法規施壓、官方約談,還是輿論撻伐、民間投訴、抗議維權甚至唆使鬧場,往往都是公私協作的體現。即使特斯拉或其他科技廠因垂涎中國市場而以法遵為名做出讓步,在中國官商勾結尋租結構下,中共仍可能以官方與利益團體在背後唆使的騷擾並行的模式,對外來科技廠持續脅迫。
[1] “Tesla cars barred from some China government compounds - sources,” Reuters, May 21, 2021, https://www.reuters.com/world/china/tesla-cars-barred-some-china-government-compounds-sources-2021-05-21/.
[2]高鋒,〈輿論圍剿下被迫就範? 特斯拉在中國設立資料中心〉,《自由亞洲電台》,2021年5月26日,https://www.rfa.org/mandarin/yataibaodao/jingmao/gf0526a-05262021065527.html。
[3] “Tesla cars banned from China’s military complexes on security concerns –sources,” Reuters, March 19, 2021, https://www.reuters.com/article/us-tesla-china-iduskbn2bb18r.
[4]〈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關於《汽車數據安全管理若干規定(徵求意見稿)》公開徵求意見的通知〉,中共網信辦,2021年5月12日,http://www.cac.gov.cn/2021-05/12/c_1622400511898266.htm。中共網信辦全稱為「中共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委員會辦公室」或「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
[5]喬龍、陳駿豪,〈網信辦等部門約談特斯拉 輿論指產品危害國家安全〉,《自由亞洲電台》,2021年2月10日,https://www.rfa.org/cantonese/news/tesla-02102021041012.html。
[6]夏小華,〈中國官媒圍剿特斯拉 背後有政治目的〉,《自由亞洲電台》,2021年4月21日,https://www.rfa.org/mandarin/yataibaodao/junshiwaijiao/hx-04212021101852.html。
[7] “Tesla’s China orders fall by nearly half in May – report,”
Reuters
, June 4, 2021, https://www.reuters.com/world/china/teslas-china-orders-halved-may-information-2021-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