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中國大限電看全球能源危機之影響
2021.10.29
瀏覽數
358
壹、新聞重點
2021年9月下旬起,中國多地突然依據中央「能耗雙控」政策發佈限電令,23省中至少有20省被「拉閘限電」。限電衝擊從華南珠三角地區開始逐漸向北擴展,廣東、江蘇、浙江等省之企業紛紛收到當地政府「開二停五」或「開一停六」等限電停產通知。到了東北三省最為嚴重,不僅民生用電無預警停電,連交通號誌、醫院及手機2G以上之通訊都停擺。缺電情形嚴峻到北京和上海等一級都市,也在電網例行檢修之名義下,從9月27日至10月初執行「計畫停電」,引起舉世注目。[1]
對此,中共國務院總理李克強10月8日在國務院會議中表示,必須糾正地方政府「一刀切」限電限產或「運動式減碳」,並指明須保障能源安全和產業供應鏈穩定。但是至10月中旬為止,遼寧省兩週內發出5次電力短缺10-20%之橙色預警,重慶市也有部分地區「因變電站故障」而大規模停電,中國大限電短期內恐無法結束。[2]
貳、安全意涵
一、中國大限電最主要原因是煤炭短缺
中國突然「拉閘限電」之原因,目前眾說紛紜。包括:習近平欲使2022年2月冬奧期間再現「北京藍」、中國欲在2021年11月的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COP26)中展現節能減碳和生態文明之成果、習期望與拜登政府在氣候變遷領域合作、中國地方電廠因發電成本高於電價收益而直接「躺平」、地方政府為完成年度內「能耗雙控」目標而追補額度等。無論如何歸因,最直接之原因應是中國煤炭嚴重短缺。[3]
依據《BP世界能源統計年鑑2020》,中國至2019年都是世界最大的煤炭生產國與消費國,且中國發電結構70%是火力發電。[4]換言之,煤炭向來是中國電力供應之主要資源。然而,為了實現「綠色減碳」能源轉型,中國近年實施煤炭供給側改革,關閉一部份國內礦坑,並使產煤集中在山西、陝西和內蒙古等地。此外,為了抗議澳洲追究新冠疫情起源,中國自2020年11月起對澳洲煤實施進口禁令,減少每年約3,500-4,000萬噸的澳洲煤進口,導致各地煤炭庫存捉襟見肘。
另一方面,新冠疫情在東南亞快速蔓延,使原本外移到當地的產線紛紛移回中國。中國廠商為訂單趕工生產造成用電需求大增,5月起已有某些地方開始限電。再加上2021年夏季高溫增加冷氣用電,導致中國電力缺口急速擴大。偏偏10月初國務院發布對應措施之後,產煤重地山西省和陝西省卻因暴雨釀災而關閉60座煤礦,使中國煤炭短缺問題更加惡化。
二、疫後經濟復甦引爆全球能源危機
中國煤炭嚴重短缺的主因之一,是國際能源需求因全球經濟疫後復甦而急速增加,但是全球能源生產卻供不應求。這不僅導致煤炭價格高漲,連天然氣和石油的國際價格都大幅上揚。例如:澳洲煤之國際價格至9月已上漲126.5%、國際原油價格在9月超過每桶80美元,為三年來最高價;天然氣價格則自2021年初起已飆漲數倍,歐盟和英國都不得不看俄羅斯臉色。[5]
能源大宗商品價格高漲之主要原因,第一,歐美先進國家追求節能減碳而轉向潔淨能源,但是太陽能、風電和水力發電之不穩定性高,且無法彌補石化能源之缺口,造成國際天然氣價格飆漲。第二,國際煤炭則因各國減少投資和開採,造成粥少僧多,使得日本和韓國等溫帶國家都因擔心今年冬季能源短缺而競相提高煤炭或天然氣庫存。第三,煤炭和天然氣之供需缺口增加了石油需求,但OPEC+國家卻表明不願增產等。此外,疫後各國逐漸朝數位經濟發展,電動車、5G、大數據、區塊鏈、加密貨幣等新型產業,都需要龐大的用電量。各國競逐有限能源,更加深中國購買海外能源的難度,並加速消耗其外匯存底。
參、趨勢研判
一、中國持續限電及提高電價將加劇全球通貨膨脹
拉閘限電嚴重打擊中國做為全球最大製造國之地位,特別是九、十月是產業旺季,許多廠商都正為聖誕節訂單趕工,大限電如同自廢武功。為此,全球主要銀行及投資機構紛紛下調中國全年GDP成長預測,並警告大限電和恆大事件將拖累中國之出口貿易和經濟成長。[6]依據中國統計局最新資料,中國2021年第三季GDP 年增率僅4.9%,和第一季GDP年增率18.3%、第二季年增率7.9%相較,顯然快速衰退。[7]
目前因中國限電而產生斷鏈危機的產業,包括:電子業、汽車、食品加工、水泥、造紙、紡織、玩具、製鞋、電腦、機械零組件、家具等,許多都和民生消費息息相關。為了解決火力發電業者因煤炭價格過高、不堪虧損而不願增加供電之問題,中國國家發改委在10月12日宣布,燃煤發電價格之浮動上限由10%擴大至20%,意謂中國電價將上漲20%。這不但可能引發中國中小企業倒閉潮,[8]產業為了反應生產成本,也會帶動商品價格上漲,加劇疫後正在成形的全球通貨膨脹。
二、跨國企業可能加速將供應鏈遷出中國
對於在中國生產的跨國企業而言,中國大限電已造成蘋果、特斯拉等世界品牌供應鏈延遲交貨,嚴重損害其收益。[9]中國「能耗雙控」政策目的之一,是想逼迫高耗能產業離開中國。然而,大限電使紡織、玩具、製鞋等勞力密集產業也慘遭池魚之殃。若再加上中國總體經濟持續下行、共同富裕等對民營企業的連續打擊、大限電造成企業倒閉或失業率上升、人事成本和原物料上漲等種種因素,跨國企業或台商可能因為中國經濟不確定性升高,而加速將供應鏈移出中國。依據專家對亞洲資本市場變局之預測,東協和印度可能接替中國成為世界新生產基地、香港可能成為全球最慘市場,日本崛起而南韓衰退,台灣則可能先蹲後跳。[10]
[1] 〈多地為何“拉閘限電”?後續電力供應能否保障?〉,《新華網》,2021年9月29日,http://www.news.cn/politics/2021-09/29/c_1127914464.htm。
[2] 〈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人民網》,2021年10月09日,http://politics.people.com.cn/BIG5/n1/2021/1009/c1024-32247686.html;〈【多地限電】傳北京部分地區被限電 國網北京電力:常規檢修〉,《香港經濟日報》,2021年9月28日,https://reurl.cc/WXR5dL;〈國網重慶電力回應部分區域停電:因變電站故障跳閘 並非拉閘限電〉,《新浪新聞》,2021年10月14日,https://news.sina.com.tw/article/20211014/40221056.html。
[3] 〈中國多省突發限電令 各方分析原因及影響〉,《大紀元》,2021年9月27日,https://www.epochtimes.com/b5/21/9/26/n13262087.htm。
[4] 〈2019年世界十大煤炭生產、消費國排名〉,《能源界》,2020年6月19日,http://www.nengyuanjie.net/article/37687.html。
[5] 〈油價:需求持續上漲,原油價格三年來首次突破每桶80美元〉,《BBC中文網》,2021年9月30日,https://www.bbc.com/zhongwen/trad/business-58731914。
[6] 這些銀行包括:野村證券、星展銀行、澳盛銀行、大摩、美國銀行、花旗銀行、德意志銀行、高盛、匯豐銀行、渣打銀行、小摩、瑞銀、瑞士信貸等。〈危機四伏!10大銀行下調對中國GDP預測〉,《自由時報》,2021年10月15日,https://reurl.cc/Q6akoo。
[7] 〈中國第三季GDP年增率重摔至4.9% 低於預期〉,《鉅亨網》,2021年10月18日,https://news.cnyes.com/news/id/4747274。
[8] 〈中國限電還沒「將死美國」自己先出事!謝金河:恐掀中小企倒閉潮〉,《蘋果新聞網》,2021年10月15日,https://reurl.cc/vgLjja。
[9] 〈中國限電導致蘋果、特斯拉供應商停產〉,《德國之聲》,2021年9月27日,https://reurl.cc/0xdddb。
[10] 〈資本市場預告下一個大棋局〉,《謝金河臉書》,2021年10月14日,https://www.facebook.com/permalink.php?story_fbid=4415594578527309&id=100002304327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