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內外宣的流行用語
2021.10.29
瀏覽數
358
壹、新聞重點
2021年10月6日,中國駐美大使秦剛出席美國美亞學會(US-Asia Institute)與金沙集團合辦的「旅遊和人文交流」主題論壇開幕式,結合「人民至上、生命至上」(people first, life first)、「逆行者」(heroes in harm’s way)、「躺平」(lie flat)、「凡爾賽」(Versailles)、「內捲」(involution)、「雙減」(double reduction)與「飯圈」(celebrity fan clubs)等7個中國流行用語,向美國介紹中國最新的發展情況和中國人的價值觀。[1]隨後,中國外交部西亞北非司也發布7個「熱詞」的阿拉伯語版本。[2]
無獨有偶,10月15日《求是》刊登習近平於2021年8月在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十次講話內容,亦使用「內捲」、「躺平」等用語。[3]中國政府一方面認為網路流行語是「碎片化書寫」、「病毒式傳播」,不利青少年學習發展;一方面卻開始在政府的內宣、外宣工作中,頻繁使用相關詞彙。本文試析中共如何看待這些網路「熱詞」(熱門詞彙),以及「流行語大外宣」未來可能的走向。
貳、安全意涵
一、 微調「戰狼外交」路線
中共素來重視政治宣傳,慣於提出許多打動人心的政治口號,如1944年毛澤東喊出「為人民服務」、2003年胡錦濤提出「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等。2018年《紐約時報》記者走訪北京大街小巷的共產黨宣傳標語,認為習近平在中國境內仍在利用各種宣傳手法來維護「習核心」,並將共產黨的主導地位延伸到人民的日常生活中。[4]中共也隨著時間與社會發展,不斷調整宣傳方向與手法。如2008年起,中共開始積極進行「大外宣」,但北京當局發現,使用共產黨的慣用語進行國際宣傳成效不彰,由於「資訊輸出」不等於「資訊被接受」,故《中國環球電視網》(China Global Television Network, CGTN)、《央視》(China Central Television, CCTV)傳播聲音雖然很大,但收效有限。[5]2019年習近平考察《人民日報》時提到,中國對外傳播,要在樂於接受和易於理解上下功夫,讓更多國外受眾聽得懂、聽得進、聽得明白;2021年5月31日出席中共中央政治局第30次集體學習時亦表示「(國際傳播)要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展示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6]本次駐美大使秦剛的談話內容與宣傳方式,可以看作是展示「真實、立體、全面」中國形象的實踐,亦是外宣部門繼「戰狼外交」後的路線微調。
同時,中共亦結合政治宣傳常使用的「三七」手法,[7]意即以三分的自我批判(反映中國部分年輕人的生活方式和思想狀態,以及社交媒體文化和商業化追星行為),及七分宣揚中共治理成效(中國政府正積極整飭資本無節制逐利壟斷,損害社會公共利益的行為)的正負面並陳方式,提高宣傳內容的可信度。
二、 對內利用網路流行語凝聚社會共識
2019年開始,中國外交部發言人的回應成為中國網民熱議的話題,前發言人耿爽曾以「成語10連發」上過熱搜;現任外交部部長助理的華春瑩亦有引用中國古詩詞文章發表看法的習慣。除了成語、俗語和詩詞外,網路詞彙也開始頻頻出現在外交部記者會上。如耿爽曾以「加戲」(in the spotlight)、「退群」(withdrawals)形容美國;華春瑩曾回應外媒記者「美方稱中方經常出爾反爾」的問題時,回答「我只想『呵呵』兩聲」;2021年7月,趙立堅也在回答《彭博社》(Bloomberg)抗疫排名時,表示「世界民眾只能呵呵」。本次秦剛的用語更「跟得上時代」,「躺平」、「內捲」都可算作是最新網路用語。
北京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曾於2020年2月在《人民日報》發表文章,認為網路流行語是收集研究輿情民意的重要訊息來源,因此關注和分析網路流行語,通過流行語傾聽人民群眾呼聲、回應人民群眾關切,是網上群眾路線的重要途徑。[8]中國外交部發言人使用網路流行語回答問題,形成正式場合與網路文化的反差感,不但可以拉近民眾距離,更可展現共產黨親民形象,凝聚社會共識。
參、趨勢研判
一、 中共將逐步主導「流行語」產生過程
《新華社》9月1日發布文章,批判中國當今社會動輒使用網路流行語溝通,造成心中所想難以付諸為文字,造成「文字失語」的社會問題。9月27日,中國國務院印發《中國兒童發展綱要》(2021-2030年),表示將加強網路語言文明教育,堅決遏阻庸俗暴戾網路語言傳播。對中共當局來說,網路用語中充斥大量不符合社會文明規範的消極成分,故應該對網路語言進行引導甚至監管。特別是「躺平」、「內捲」與習近平「擼起袖子加油幹」背道而馳的精神,更是遭到中共當局強力禁止,因此,雖然近期中共官員開始頻繁使用網路用語,但對北京當局而言,流行用語只是政府拉進中國年輕族群距離的手段。未來中共將持續透過「使用流行語」來爭取中國民眾認同,但也會打壓不符合政府利益的流行語,甚至試圖引導網路流行語的產生過程。
二、 中共藉由流行語爭奪話語權
根據2020年3月《自由亞洲電台》報導,中國近年將大外宣平台逐漸轉移至西方社交平台推特,大量發送有利中國政府立場的訊息,藉以「改造」本身的國際形象。[9]本次秦剛發表7個流行語後,在其個人twitter以#buzzword為標記,發布10篇推文維持討論熱度,且又在10月9日回應美國CIA宣布成立中國任務中心時強調「美國『內捲』到無法自拔,為何不『雙減』一下」,重複使用上述流行語。習近平近期發言也開始提及相關內容。由此觀察,中共或從台灣習慣使用中國流行語議題中,發現運用生活化、日常化用語來進行對外宣傳相當有效,未來相關類似的議題操作將持續出現,並可能擴及到其他宣傳部門。
[1] 〈從熱詞裡感知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中華人民共和國駐美大使館,2021年10月6日,http://www.china-embassy.org/chn/zmgx/t1912831.htm。
[2] 〈秦剛大使講話中出現的這些中國熱詞,阿拉伯語都怎麼說?〉,中國外交部西亞北非司微信公眾號「中東瞭望」,2021年10月11日,https://bit.ly/3vnai1m。
[3] 〈扎實推動共同富裕〉,《求是》,2021年10月15日,http://www.qstheory.cn/dukan/qs/2021-10/15/c_1127959365.htm。
[4] 赫海威,〈時報駐京記者:我上班路上那些共產黨宣傳標語〉,《紐約時報》,2018年1月29日,https://nyti.ms/3vMtwh2。
[5] 何清漣,〈何清漣:中國大外宣那條看不見的戰線〉,《上報》,2021年6月2日,https://www.upmedia.mg/news_info.php?SerialNo=115981。
[6] 〈加強和改進國際傳播工作 展示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人民網》,2021年6月2日,https://bit.ly/3gaEtSs。
[7] 蔡文軒,〈辨清敵我、傳達暗碼 ─ 中國「空氣式語言」如何洗白吹哨者危機?〉,中央研究院,2021年4月1日,https://bit.ly/3BfFf92。
[8] 〈新知新覺:利用網絡流行語更好凝聚社會共識〉,《人民日報》,2020年2月18日,http://theory.people.com.cn/BIG5/n1/2020/0218/c40531-31591587.html。
[9] 〈北京大外宣進軍推特 專家分析目前成效不彰〉,《自由亞洲電台》,2020年3月28日,https://www.rfa.org/cantonese/news/twitter-032820201143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