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新型態作戰的特性:以不對稱作戰為例
2020.12.29
瀏覽數
928
前言
自 1990 年代以來,不乏以描述美國及其盟國、俄羅斯在中東和東歐地區遂行戰爭類型而流行的術語(terms)。其中一些是長期積澱的軍事思想,它們已經牢固地扎根在武裝部隊的軍事學說當中。另有一些則是當代學者的創意發想,他們致力於似乎不屬於既定範式(paradigm)的行為,不僅賦予了新的名稱,也給予新的形式和功能上的界定;有些存在重疊性,有些則具有相似性。例如,不對稱作戰(asymmetric warfare)、認知戰(cognitive warfare)、複合戰(compound warfare)、灰色地帶衝突(gray zone conflict)、混合戰(hybrid warfare)、影響力作戰(influence operations)、不規則衝突(irregular conflict)、有限戰爭(limited war)、低強度衝突(low-intensity conflict)、非正規作戰(unconventional warfare)、超限戰(unrestricted warfare)[1],以及其他許多方面,顯得琳瑯滿目,讓人眼花撩亂。上述戰爭型態的內容相互涵蓋,既有文鬥和武鬥的性質,亦兼有文攻武鬥的特色,以現在的軍事學說來看就是不對稱作戰的綜合體現。
所謂文鬥包含認知戰、灰色地帶衝突以及影響力作戰:認知戰是一種結合心理戰(psychological warfare)、資訊戰(information warfare)、宣傳戰(propaganda warfare)以及輿論戰(public opinion warfare)的綜合體; 灰色地帶衝突主要是透過經濟、金融、資訊攻擊、民兵襲擾等手段,對目標國形成程度不等的壓力,以達到改變現狀的目的;[2] 而影響力作戰也是透過文化、經濟、媒體、輿論等手段對目標塑造影響力。這些作戰型態並未直接涉及武鬥(武力戰)的層面,卻又包含在不對稱作戰、超限戰和混合戰(複合戰)的範疇之內,它們既是一種不規則和低強度衝突的型態, 也是非正規作戰和有限戰爭的一環。
儘管這些戰爭型態從古迄今始終存在,但具體的術語辭彙卻是在最近30 年來才陸續被定義出來,使其有別於傳統的武力戰。因此,雖然覺得似曾相識,卻也有種耳目一新的興味。受限於篇幅的規範,本章內容僅析論不對稱作戰,其他新型態戰爭的部分態樣也會在本年報的後續章節中論述;本章以理論為綱,後續篇章則以實際現況以及發展趨勢為目。儘管不對稱作戰和其他新型態作戰相互之間摻雜著「你泥中有我,我泥中有你」的混雜情境,但可以確定的是,不對稱作戰為傳統作戰類型注入了新的元素,也賦予了新的意涵,給弱小國家提供並且堅定了以寡擊眾的思維和信心。本章將彙整其定義,分析其特性,透過統整和歸納,從中找到可資制定戰略與政策參考的依據。
* 江炘杓,國防安全研究院國防戰略與資源研究所政策分析員。
[1] 喬良和王湘穗著作的《超限戰》,有些中文版封面的英文譯為「Transfinite War」,transfinite 是無限的意思,從字面上看transfinite war 即意味著無限戰,但超限畢竟不等於無限。因此, 學界多以具不受限制的戰爭「unrestricted war」作為「超限戰」的英譯,本文亦予採用。
[2] 〈灰色地帶衝突特輯〉,《國防情勢特刊》,第 2 期,2020 年 6 月 5 日,編輯報告頁。本期特刊輯錄九篇關於灰色地帶衝突的論文,從不同的層面對若干國家遂行的不對稱作戰加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