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數位戰場上的科技心戰
2020.12.29
瀏覽數
928
將一個人的意志強加於另一人的方法或將被純粹的心理戰取代, 其中甚至不需使用武器、不需尋找戰場,或以失去生命或肢體為目標;而是一國藉由其意志的影響,腐化另一國人們的理性、蒙蔽其智力,與解體其道德及精神生活而實現。
富勒(J. F. C. Fuller)[1]
前言
距今 100 年前, 英國軍事理論家富勒在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教訓,特別是新武器如裝甲戰車時,提出心理戰(psychological warfare)一詞,據信是此概念的創始人。時至今日,心理戰被賦予各項正面與負面意涵,並和宣傳(propaganda)、資訊戰(information warfare)、公共外交 (public diplomacy)與戰略溝通(strategic communication)等相重疊。美國國防部將「心理作戰」(psychological operations, psyops)視為資訊作戰 (information operations, IO)的五個支柱之一。[2]美國特種作戰司令部(U.S. Special Operations Command, USSOCOM)於 2010 年 6 月將「心理作戰」一詞改為「軍事資訊協助行動」(military information support operations, MISO)。因此美國國防部的軍語辭典在 2016 年的修訂版稱該詞為誤用;2020 年 6 月的修訂版雖保留「psyop」此一簡稱,但已無相關詞條的說明。美軍對「psyop」與「MISO」的定義一致,意指「有計畫的作戰,目的是將特定的資訊與指標傳達予國外聽眾以影響其情感、動機、客觀的理智, 最終則是外國政府、組織、群體與個人的行為,使之有利於發起方的目標」。[3]
由此定義來看,美軍對心戰範圍界定相當廣泛。其一分類方式是將之區分為戰略(strategic)、作戰(operational)與戰術(tactical)三層次, 分別對應一國國際資訊活動、特定作戰區在平時與戰時的所有軍事作戰, 以及特定戰術指揮官對抗敵對勢力的所有軍事作戰。[4]不過隨著資通訊科技進步,此一分野逐漸模糊。另一個分類方式則是依軍事行動的性質或強度,將之區分為戰爭與非戰爭軍事行動(Military Operations Other Than War)兩階段,後者又可區分並修正為危機與平時。本章依據美軍報告將心戰的範圍調整如表10-1,右方欄位探討當前若干科技輔助心戰的實例與未來趨勢。由於心戰涵蓋範圍橫跨戰爭、危機與和平時期,就前述定義而言其目標亦不僅針對外部敵人,亦包含一國友盟,其目的可說兼具攻勢與守勢。本章進一步以圖 10-1 作為概念架構,並於第貳節逐一析論。
表 10-1 心戰的範圍與應用
軍事作戰 | 總體目標 | 傳統方式/工具 | 心戰科技應用 |
戰爭 | 作戰與獲勝 | y 擴音器、傳單空投、廣播節目 y 面對面溝通 |
y 無人載具發揮恫嚇效果 y 廣播科技強化宣傳說服 y 擴增實境加強心戰反制 |
非戰爭軍事行動 |
嚇阻戰爭與解決衝突 | y 訓練地主國軍隊 y 資訊手冊 y 電視廣告 |
y 虛擬實境輔助軍隊訓練 y 人工智慧支援網路心戰 |
維持有利之國際氛圍 | y 漫畫書、新奇事物 y 報紙、雜誌 y 傳單、海報 |
y 社群媒體經營輿論利基 y 娛樂產業跨足軍事傳播 |
資料來源:李俊毅修改自 “Psychological Operations Tactics, Techniques, and Procedures,” Headquarters, Department of the Army, FM 3-05.301, December 31, 2003, p. 1-2。
圖 10-1 科技心戰的概念與架構
資料來源:劉姝廷繪製。
全文連結: 第十章 數位戰場上的科技心戰.pdf
* 劉姝廷,國防安全研究院國防戰略與資源研究所政策分析員,負責本章第貳節廣播科技、擴增實境、虛擬實境、社群媒體、娛樂產業及第參節第三部分;李俊毅,國防安全研究院國家安全所副研究員,負責本章第壹節與第貳節無人載具、人工智慧及第參節第一、二部分。
[1] J. F. C. Fuller, Tanks in the Great War: 1914-1918 (New York: E. P. Button and Company, 1920), p. 320.
[2] “Defense Primer: Information Operations,” Congressional Research Service, January 14, 2020, https://crsreports.congress.gov/product/pdf/IF/IF10771. 資訊作戰的其他四個支柱為「電腦網路作戰」(computer network operations, CNO)、「電子戰」(electronic warfare, EW)、「作戰安全」(operations security, OPSEC)與「軍事欺敵」(military deception, MILDEC)。
[3] Alfred Paddock, Jr., “PSYOP: On a Complete Change in Organization, Practice, and Doctrine,” Small Wars Journal, June 26, 2010, https://tinyurl.com/y64lau3e; US Department of Defense, Department of Defense Dictionary of Military and Associated Terms, JP 1-02, November 8, 2010 (as amended through 15 February 2016), p. B-3; US Department of Defense, Department of Defense Dictionary of Military and Associated Terms, JP 1-02, (as of June 2020), p. 142. 為行文方便,本文仍使用「心理戰」或「心戰」。
[4] Arturo Munoz, U.S. Military Information Operations in Afghanistan: Effectiveness of Psychological Operations 2001–2010 (Santa Monica, CA: RAND Corporation, 2012), p.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