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近期對港台統戰之比較
2022.07.29
瀏覽數
9005
壹、新聞重點
中國領導人習近平近期分別對香港及台灣親身進行統戰作為,先是於2022年6月30日赴港參與「香港回歸25週年」活動,後於7月11日以個人名義回信給參與「第二十屆海峽青年論壇」的青年。本文藉由分析習的相關講話和信件內容,探討比較其背後統戰意涵,及評估未來中共對港台兩地統戰作為趨勢。
貳、安全意涵
依據毛澤東對於「統一戰線」的操作原則,「區分敵人和利用其分化是必要的」,如在對日抗戰期間,將中共自居於「進步派」,而中共以外的政治勢力則分成「中間派」和「頑固派」,當時靠著拉攏「中間派」來發展「進步派」,[1] 最終完成打擊「頑固派」取得中國政權。本文基於此統戰原則來分別探討對港台之統戰作為。
一、習對港強硬踩穩「一國兩制」底線
習近平於2022年6月30日、7月1日連兩日前往香港參與「香港回歸祖國25週年大會」系列活動並參加香港特別行政區第六屆政府就職典禮。習近平此行除了秉持自江澤民以來,每逢5、10的香港回歸慶典必由中國國家領導人出席的傳統外,適逢香港特首更替以及後疫情復甦的關鍵時刻,使人格外注目其所欲釋放的政治信號。
習於6月30日甫一到港,就在發言中強調「只要毫不動搖堅持『一國兩制』,香港的未來一定會更加美好,香港一定能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出新的更大貢獻」。[2] 7月1日,習在香港會見新任香港特首李家超時,更當面告誡他「帶領特別行政區政府全面準確貫徹落實『一國兩制』方針和基本法,團結香港各界人士務實進取,推動香港從由亂到治走向由治及興」。[3] 接連二日的公開行程發言皆捍衛「一國兩制」底線,並等同將香港的治理與民族復興相連結,給予新的香港政府團隊「期許」的同時,也賦予了極大的政治壓力,不樂見香港再次因「民主抗爭」或「外部勢力支持」而重新擺脫中共中央的掌控。另一方面,這也代表習的統戰重點在於鞏固支持「一國兩制」的「愛國者治港」,未來不存在任何「中間派」的模糊空間,「民主派」人士則持續作為「頑固派」而成為被打擊的主要目標。
二、中共對台統戰策略自相矛盾
習近平在給台灣青年的信中除了一貫的強調「兩岸一家親」之外,針對青年族群呼籲「祖國和民族的前途寄託在青年人身上。我們將一如既往為兩岸青年互學互鑒創造良好條件,為臺灣青年在大陸學習、就業、創業、生活提供更多便利」。[4] 字裡行間的涵義在於習仍期望能借重中國市場一直以來的磁吸效應,吸納台灣青年前往就學和就業,以中國為主體讓台灣青年自願融入對岸生活,甚至成為未來促進兩岸融合的主力。但相對於上述軟性訴求,近期禁止台灣石斑魚、芒果輸入中國大陸的舉動,卻又使得利用其市場對台磁吸的效果遭到抵銷,陷入所謂「惠台政策」自相矛盾的窘境。
誠然,兩者在統戰策略觸及定位有所不同,目前兩岸融合所繫的主要對象為台灣青年,而禁止輸入的對象則是台灣傳統產業,故論及對中國本身的益處而言,前者當然較後者更兼具政治和經濟二方面的利用價值。對岸培養台灣青年網紅、演藝明星作為統戰樣板,即為二者兼具的明顯案例,持續將台灣青年作為有希望拉攏的中間派。故在執行對台統戰政策的同時,欲保留一定懲罰機制的對象時,犧牲台灣傳統產業就成為對岸涉台部門的優先選項,但在符合統戰原則的同時,卻也呈現出看似要爭取台灣民心又自相矛盾的表象。
參、趨勢研判
一、未來中國對台較對港統戰作為將更具有彈性
個別分析近期習近平對於港台的統戰作為後,可從兩方面探討其策略差異性。首先,因台灣與香港的最大不同在於「未處於中共直接管制下」,故即使港台青年都傾向反專制獨裁,但包括習本人在內的涉台部門對於台灣青年卻從未有過重話批評,這與自「反送中運動」以來持續批評香港青年「亂港」、「攬炒」有著截然不同的態度。其次,中共目前的統戰策略是一方面集中火力批評台灣政府,另一方面拉攏有赴陸發展潛力的青年為中間派,並鞏固台灣內部積極配合宣傳中國統一理念的政治人物或人民團體,意圖從三個面向分化台灣社會。反觀對於香港的統戰策略,已經在《港版國安法》出爐後,完全取消任何中間的模糊空間,政治人物皆必須向中國中央政府宣示表忠。故從中共對港台二者的統戰策略而言,無疑對台會比對港的統戰策略更加具有彈性。
二、中共對台統戰標的將持續保持模糊
回到本文標題重點在於分析習近平個人對港台的統戰作為,分析其統戰標的之設定。照原有的制度設計,中共中央港澳工作領導小組的小組長是國務院副總理韓正,而習作為中國領導人並身兼中共中央對台工作領導小組小組長的主要工作應當集中在台灣。但自從「反送中運動」以來的香港持續動盪,使得習不得不親自出手從港澳系統開始整頓,安插自己的親信政協副主席夏寶龍去兼任國務院港澳辦主任,並多次親自公開對香港問題表態。故以習個人來說,對港的統戰標的在於鞏固願意配合「愛國者治港」的「統一戰線」,嚴打民主派的立場十分明確。但對於台灣的統戰標的則相對模糊,因為這存在兩難,既不能對台寬容示弱以免助長台灣獨派勢力,但又不能太過強硬嚇跑可能爭取到的中間勢力,尤其是在台年輕一代的台灣主體意識高漲的當下,很難去界定除台灣政府以外的打擊標的和其他可拉攏對象。故觀察習近平本人的對台發言,除了持續劃出反對台獨的紅線外,模糊地混用和平統一和「一國兩制」更是配合模糊化統戰標的之趨勢。有論者或許會提出中共的外交打壓和共軍持續擾台以為反證,但以習近平個人作為中國領導人高度的發言和作為而論,確實正在藉由模糊統戰台灣標的來設法擴大可爭取台灣群眾基礎,而不是貿然地將台灣民眾都歸類到反對統一的對立面去。
[1]毛澤東,〈目前抗日統一戰線中的策略問題(1940年3月11日)〉《毛澤東選集》(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頁744-752。
[2]〈出席慶祝香港回歸祖國25週年大會暨香港特別行政區第六屆政府就職典禮並對香港進行視察 習近平抵達香港 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等前往高鐵西九龍站迎接〉,《新華網》,2022年6月30日,http://www.news.cn/politics/leaders/2022-06/30/c_1128792387.htm。
[3]〈習近平會見李家超〉,《新華網》,2022年7月1日,https://reurl.cc/ZbOgR6。
[4]〈習近平給參加海峽青年論壇的臺灣青年回信〉,《人民網》,2022年7月12日,http://politics.people.com.cn/n1/2022/0713/c1024-324734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