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民調談如何爭取公眾支持國防預算
2023.01.13
瀏覽數
2062
壹、新聞重點
為強化國防戰力,總統蔡英文於2022年12月27日宣布義務役役期將恢復為1年,此外並搭配「強化訓練內容」、「提高義務役薪資」與「服役年資銜接勞退制度」等方案。報導指出此次兵力結構調整自明(2024)年起執行,至2029年時,我國國防預算將增加約新台幣160億元。[1] 近期不論是美國、歐盟或日本皆大幅增加國防預算,以應對威權擴張的威脅並捍衛自身國家安全,[2] 不過各國面臨的威脅情勢不一,他國國防預算的增長未必是我國應比照辦理的充分理由。畢竟在民主國家中,政府預算不僅須受民意監督,政策推動也仰賴民眾支持。鑒此,本文透過民意調查來瞭解民眾對於國防預算增長之意向,並從中探討爭取公眾支持國防預算的可能途徑。 [3]
貳、安全意涵
過去關於政府預算增減的民調,經常因為題目設計的因素,使得受訪者忽略預算的「排擠效應」,導致調查結果脫離現實。鑒此,本民調參考「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與「雷根國防民意調查」(Reagan National Defense Survey)的民調,先在題目中呈現我國當前的預算總額與分配比例,接著再針對各類別預算項目詢問受訪者要增加、減少或維持現狀。具體而言,民調問卷題目如下: 「根據行政院112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的編列情形,在總預算2.7兆中,國防支出占14.6%、教育科學文化支出占18.2%、經濟發展支出占17.8%、社會福利支出占26.3%、社區發展與環境保護支出占1.1%,如果可以改動以上五種類別的預算分配,請問您會選擇增加、減少或維持現狀?」接著,進一步追問:「如果政府財政收入有限,請問您最優先想增加哪一類的預算?」以釐清民眾對於政府預算考量的優先順序。
一、相對多數民眾贊成增加國防預算
在讓受訪者知悉包含「國防支出」、「教育科學文化支出」、「經濟發展支出」、「社會福利支出」與「社區發展與環境保護支出」共五種類別之現有預算分配百分比之後,調查結果顯示約有44%贊成增加國防預算、39%贊同維持現狀、17%傾向減少(圖1)。相較於其他預算項目,贊成增加國防預算的比例不僅最高,而且也是唯一一項主張增加預算之比例大於維持現狀的類別,可見民眾對於增加國防預算有一定程度的期待。
然而,當進一步詢問「如果政府財政收入有限,請問您最優先想增加哪一類的預算?」時,有32%的受訪者優先選擇增加「經濟發展」的預算,「國防」排名第二,約占25%,其後依序為「教育科學文化」(17%)、「社會福利」(16%)與「社區發展與環境保護」(10%)。該結果顯示在議題首要性與預算排擠效應下,民眾傾向將資源優先投注在「經濟發展」之上。事實上,民眾優先關注民生或經濟議題的現象在各國民調中屢見不鮮;例如,皮尤研究中心發現高達71%的美國民眾認為振興經濟為美國總統與國會最須重視的議題,而僅約37%主張提升軍事戰力。[4] 因此從台灣的民調結果來看,儘管增加國防預算的優先性不及經濟發展,但這股民意確實也不容忽視。
圖1、民眾對於政府各類預算項目增減之態度分布
說明:小數點四捨五入至整數。
資料來源:作者整理自國防院《台灣國防安全民意調查》2022年第四波調查。
二、藍綠政治分歧是造成國防預算支持態度差距的主因
圖2進一步分析不同背景民眾對國防預算態度的影響。我們發現不同性別與各年齡層之間,支持國防預算的態度有些許差異。例如,男性受訪者中,約有49%主張增加國防預算,但女性支持增加國防預算的比例較低,約為37%。在各年齡層的態度分布上,40至49歲者主張增加國防預算的比例最高(48%),60歲以上的長者則相對較低(39%)。雖然不同性別、年齡的人對於增加國防預算有些微的態度差異,但藍綠政治分歧才是影響國防預算支持差距的主因。在認同泛綠的受訪者中,有高達72%主張增加國防預算,相較之下,泛藍支持者僅約25%贊成增加國防預算。至於無特定政黨認同的中立者,贊成增加國防預算的比例(39%)也略低於全體受訪者的平均值(44%)。由於超過五成的全體受訪者選擇維持現狀或減少預算(39%+17%),且產生差異的主因來自於政黨認同,可見民眾對於國防預算增長尚未形成共識。儘管跨越藍綠政治鴻溝困難重重,但從政策溝通與說服的角度來說,爭取多數民眾支持國防預算仍是政府責無旁貸、矢志不渝的任務。
圖2、不同背景民眾對國防預算增減的態度差異
說明:小數點四捨五入至整數。
資料來源:作者整理自國防院《台灣國防安全民意調查》2022年第四波調查。
參、趨勢研判
事實上,過去研究顯示民眾的「威脅認知」與「軍隊戰力評價」,具有推動防衛預算增長的效果。[5] 因此,以下本文進一步控制民眾的威脅認知與國軍戰力評價,探討爭取跨黨派支持國防預算的可能途徑,供政府相關單位參考。
一、揭露敵情威脅將有助於爭取公眾支持國防預算
在「威脅認知」的測量上,我們的民調請受訪者指出未來五年對我國國家安全最嚴重的威脅為何,39%認為是中共的威脅,占比最高,其次依序為經濟發展停滯(22%)、少子化危機(20.5%)、能源短缺(13.8%)、新冠肺炎疫情(4.4%)。
圖3、「威脅認知」對不同政黨認同者支持國防預算的影響
說明:小數點四捨五入至整數。
資料來源:作者整理自國防院《台灣國防安全民意調查》2022年第四波調查。
圖3控制受訪者的政黨認同後,檢視「威脅認知」對於民眾國防預算支持態度的影響。在泛藍認同者中,當其認知的首要威脅是中共時(紅色圓點),其贊同增加國防預算的比例上升到44.4%,相較於首要威脅為其他的泛藍認同者(黑色圓點),支持增加國防預算的比例差距為26.2%。在無特定認同的中立者身上,「威脅認知」對國防預算支持度的作用力更明顯,當中立者認定中共是危害我國國家安全的首要威脅時,其支持增加國防預算的比例為65.4%,對比其他威脅的25.6%,兩者差距可達約40個百分點,可見「威脅認知」對於民眾國防預算支持態度的影響效果。過去我國國安單位大多為了穩定民心,而不願在威脅情勢上多做文章,避免製造恐慌。這種作法固然有其道理,但在現今資訊快速傳播的時代,則顯得過於保守、被動。根據我們的分析,若民眾缺乏對我國安全情勢的正確認識,事實上並不容易說服他們支持國防預算。
二、國軍戰力「有感」提升將增進國防預算的公眾支持
在「國軍戰力評價」方面,本民調透過詢問「整體而言,請問您覺得國軍現在的戰力跟過去相比有沒有變強」來加以測量,全體受訪者中,約39.1%認為有變強,60.9%則認為沒有。圖4控制受訪者的政黨認同,並檢視「國軍戰力評價」對於國防預算支持態度的影響。相似地,我們發現民眾對國軍戰力提升「有感」,具有增進國防預算支持的效果。具體來說,在泛藍認同者中,認為國軍戰力有變強的人,其支持增加國防預算的比例有44%(藍色圓點),相較於那些認為國軍戰力沒有變強者(黃色圓點),兩者之間贊同增加國防預算的比例差距為22.5%。同樣地,「國軍戰力評價」的作用力在無特定政黨認同者上最明顯,認為國軍戰力有變強的中立者之中,有六成支持增加國防預算;反觀在認為國軍戰力沒變強的中立者身上,僅27.8%贊同增加防衛預算。換言之,國軍戰力的發揚與呈現也有助於爭取公眾支持國防預算,因此,國軍應思考如何藉由平時的戰備演訓任務,向國人展示其精實戰力,對於日後爭取國防預算事關重大。
圖4、國軍戰力對不同政黨認同者支持國防預算的影響
說明:小數點四捨五入至整數。
資料來源:作者整理自國防院《台灣國防安全民意調查》2022年第四波調查。
[1]相關報導請見楊智強、孔德廉,〈蔡政府推重磅國防改革:兵役恢復一年、美軍模組化訓練、民防首納國防體系〉,《報導者》,2022年12月27日,https://reurl.cc/kqbY8L。
[2]關於歐美國家國防預算增長,詳見〈兵役延長鞏固國防 展守疆衛土決心〉,《青年日報》,2023年1月3日,https://www.ydn.com.tw/news/newsInsidePage?chapterID=1556909。
[3]本民調是財團法人國防安全研究院委託國立政治大學選舉研究中心Pollcracy Lab線上調查實驗室執行,並以LimeSurvey網路民意調查系統進行訪問。調查對象是台灣年滿20歲以上的成年人,執行的時間為2022年11月14日至11月16日,總計完成1,250份成功樣本。排除專注度檢核題回答錯誤的樣本後,實際分析的個案數為1,245份。雖然訪問對象來自於政治大學選舉研究中心歷次電訪案中所匯集而成之受訪者資料庫,概念上可視為「類機率樣本」,且整體偏誤較全然自願樣本來得小,詳見俞振華,〈網路民意調查的理論與實務〉,陳陸輝主編,《民意調查新論》(台北:五南,2013),頁89-110。但是否參與網路調查仍屬自願性質,故樣本特徵與網路使用族群的特徵較為接近。
[4]“Public’s Top Priority for 2022: Strengthening the Nation’s Economy,” Pew Research Center, February 16, 2022, https://www.pewresearch.org/politics/2022/02/16/publics-top-priority-for-2022-strengthening-the-nations-economy/.
[5]Erik M. Fay, “Individual and Contextual Influences on Public Support for Military Spending in NATO,” Defence and Peace Economics Vol. 31, No. 7, September 2019, pp. 762-7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