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深陷制裁泥沼之後續觀察
2023.01.13
瀏覽數
2062
壹、新聞重點
根據美國《華爾街日報》2022年12月27日指出,中國電信巨頭華為(Huawei Technologies Co.)和芬蘭電信設備製造商諾基亞(Nokia)12月23日達成協議,宣布延長雙方原定2022年到期的技術共享專利許可協議,將繼續授權對方攸關智慧手機和網路方面等技術。[1]
貳、安全意涵
一、擴大專利授權意圖變現止血
華為自2019年受美國制裁後,手機與5G通訊設備事業遭受重創,2022年、2021年全年營收6,369億元人民幣、6,368億元人民幣,已較2020年減少28.6%。[2] 為彌補部分因美國制裁而損失的收入,華為急於提振公司營收,故轉而積極拓展專利授權客戶。根據華為美國首席智慧財產權法律顧問蓋斯勒(Steven Geiszler)透露,2019年至2021年間,華為全球專利授權收入約為12億美元(約83.88億元人民幣)。[3] 美國制裁雖將華為拒於西方市場以外,然專利作為公開披露技術,不受美國限制,截至2021年底,華為在全球持有之有效授權專利超過11萬件,其中90%以上專利為發明專利,華為2021年度專利授權量在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與歐洲專利局都是排名第一,在美國專利商標局則位居第五。[4] 對照華為前幾年的亮眼營收,當前販賣技術專利授權所獲金額雖看似杯水車薪,但短期可暫解燃眉之急,試圖先「生存下來」,至少撐過禁令下的嚴峻形勢。
二、開拓多元業務領域另闢蹊徑
美國技術出口限制已全面癱瘓華為智慧型手機業務,其先進通訊設備在已開發市場幾乎喪失殆盡,形同斬斷華為最重要的左膀右臂,目前幾乎只能依靠中國市場勉強支撐其營收。然而,華為已知如何另起爐灶,當前除跨界銷售電視,更提供網路及智慧化系統,結合車企布局電動車;2021年10月華為針對煤礦、智慧公路、海關和港口、太陽能和資料中心能源組建五大軍團;[5] 2022年3月成立互動媒體、運動健康、顯示芯核、園區網路、資料中心網路、資料中心底座、網站及模組電源、機場軌道、電力數位化服務、政務一網通等十大軍團;[6] 2022年5月接續打造數位金融、網站能源、機器視覺、製造行業數位化系統部和公共事業系統部等五大軍團。[7] 這些均凸顯其集結內部行業專家,挖掘各業務最大潛力,並結合華為在5G的數位智能化服務優勢,輻射到不同領域和項目,冀培育新的盈利來源。然短短2年內迅速成立20個軍團亦側面反映其多方下注的焦慮感,能否成功轉型並找到比肩智慧型手機與通訊設備的兩大「金脈」,以扛起華為盈利重任支撐經營根基,則仍待後續觀察。
參、趨勢研判
一、投入大規模技術研發,力拚自主化突破重圍
根據歐盟執委會公布「2022年歐盟工業研發投資記分牌」(The 2022 EU Industrial R&D Investment Scoreboard),研發投資金額的前三名企業分別為美國的ALPHABET/Google(278.668億歐元)、META/Facebook(217.685億歐元)、微軟(216.422億歐元),而華為以195.338億歐元支出排名全球第四、蘋果(193.484億歐元)位列第五。[8] 近十年來,華為研發費用達到8,450億元人民幣,華為近年將每年收入15%以上投入研發,2021年更增至22.4%,[9] 透過研發投資的回報,得以再投資和再創新。例如其近年自主研發的伺服器操作系統軟體「鴻蒙」(Harmony OS),鎖定目標係消費電子產品領域,冀與(蘋果)iOS、Android(安卓)形成三足鼎立之勢;「歐拉」(open Euler)則主攻與基礎設施有關的服務器、存儲、雲服務、工控產品。
觀諸華為2022年11月所發聲明,申請發展先進晶圓製程的主要設備——微影光雕機台(EUV)的相關技術專利;針對此事,外媒認為一台高度複雜的EUV除需要諸多先進零組件,另需要相關上下游產業鏈配合,故不看好華為做出中國製EUV。[10] 然此舉亦代表華為欲向外界展現其捲土重來的決心,未來賡續在相關半導體製造設備研發上投入更多資源。華為2022年全年營收6,369億元人民幣,與2021年基本持平,顯示當前華為在制裁下已邁入正常運營的階段,預判經歷此役禁令風暴,後續加快自研系統的策略只會更為徹底,執行「去美國化」、「半導體自主化」營運模式,以避免在全球市場再次遭遇瓦解危機。
二、以競合取代競爭,深化與對手在關鍵業務鏈結
根據韓媒《The Elec》報導,2022年11月南韓三星(Samsung)移轉98項在美國擁有的專利給華為,涵蓋通訊、充電、相機、顯示器等領域,三星迄已共移轉給華為179項專利,是華為最大的專利授權者。[11] 其後華為於2022年12月9日發布聲明,將授權給其本土對手Oppo包括第五代行動通訊技術(5G)在內的蜂窩通信標準基本專利,[12] 加上近期與諾基亞宣布續簽雙方專利許可協議,均可顯示華為為突破美國制裁,積極與其他曾在智慧手機和通訊設備的對手企業合作,期以競合代替競爭,在研發上合作,冀能節省成本支出並加強技術表現。華為2022年亦同智慧型手機、車聯網和物聯網等國外20多家業者簽署專利許可協議,僅汽車行業,就與包括賓士、BMW、保時捷、藍寶堅尼和賓利等知名15家車商達成使用華為無線技術協議。[13]
鑒於當前華為在網路技術方面領先,市場對取得華為5G專利仍存在需求,使其在業界具有談判籌碼,故讓上述各國知名車廠、南韓三星、芬蘭諾基亞等公司,在美國全面封殺下,仍願意與華為議約。當前英國因擔憂5G網路中斷,宣布開始移除華為設備之時間從原訂2023年1月28日延期至2023年12月31日,而全面移除華為設備最後期限仍維持在2027年底不變。[14] 但德國政府則表示,會提高對華為等中國5G電信設備製造商審查門檻,不會完全仿效美國禁令。[15] 這顯示各國政府與企業在風聲鶴唳的制裁初期,的確擺出全力配合美國姿態,惟後續衡量對現實獲利需求、替代供應商方案、市場機制壓力與對華為產品依賴之具體情況,決定跟進辦理程度不一;加上華為亦在東南亞、非洲及中東等新興市場仍占主導地位,可見華為在渠等網路世界根深蒂固,短期將難以連根拔起。
[1]Dan Strumpf,〈華為與諾基亞達成技術授權協議,儘管美國實施限制〉,《華爾街日報》,2022年12月27日,https://reurl.cc/VRggZN。
[2]〈華為預計2022年營收6369億元,與上年基本持平〉,《深圳證券時報社》,2022年12月30日,https://www.stcn.com/article/detail/765516.html。
[3]張雅涵,〈美國封殺下 華為拓展專利授權彌補損失〉,《中央廣播電台》,2022年12月23日,https://www.rti.org.tw/news/view/id/2154295。
[4]李文輝,〈華為專利授權收入 連續兩年超過支付費用〉,《中國時報》,2022年12月24日,https://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221224002764-260409?chdtv。
[5]〈自煤炭軍團後華為再成立港口、公路、能源、光伏四大軍團〉,《新浪財經網》,2021年10月12日,https://finance.sina.com.cn/chanjing/gsnews/2021-10-12/doc-iktzscyx9287513.shtml。
[6]Money DJ,〈華為續推全球化戰略,扎根互動媒體十領域布局〉,《科技新報》,2022年3月2日,https://technews.tw/2022/03/02/huawei-further-promotes-globalization-strategy/。
[7]葉文義,〈華為打造新的增長引擎 成立第3批軍團〉,《中國時報》,2022年6月1日,https://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220601003741-260409?chdtv。
[8]Grassano, N., Hernandez Guevara, H., Fako, P., Nindl, E., Georgakaki, A., Ince, E., Napolitano, L., Rentocchini, F. and Tübke, A., “The 2022 EU Industrial R&D Investment Scoreboard,” European Commission, December 13, 2022, https://iri.jrc.ec.europa.eu/scoreboard/2022-eu-industrial-rd-investment-scoreboard.
[9]〈通信行業研究週報:華為發佈21年財報 研發投入再創新高〉,《新浪財經》,2022年4月7日,https://reurl.cc/ROlz6D。
[10]Anton Shilov, “Huawei EUV Scanner Patent Suggests Sub-7nm Chips for China,” Tom's Hardware, December 25, 2022, https://www.tomshardware.com/news/huawe-euv-scanner.
[11]林瑜淳,〈手機事業瓦解尋出路 華為累計接收三星179件專利〉,《DIGITIMES》,2022年12月27日,https://reurl.cc/7jvdDN。
[12]楊又肇,〈華為宣布與OPPO簽訂5G技術專利交叉授權〉,《聯合報》,2022年12月13日,https://udn.com/news/story/7086/6834074。
[13]〈華為與諾基亞續簽專利交叉許可協議 提升產業可持續創新能力〉,《人民網》,2022年12月24日,http://finance.people.com.cn/BIG5/n1/2022/1224/c1004-32592893.html。
[14]林妤柔,〈英國延後華為臨時禁令,宣布 2027 年底前全面移除華為 5G 設備〉,《科技新報》,2022年10月14日,https://technews.tw/2022/10/14/huawei-uk/。
[15]楊日興,〈美揪團封殺華為 德國不跟〉,《工商時報》,2022年12月4日,https://ctee.com.tw/news/china/7669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