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以挽留:外企將繼續離開中國
2023.04.17
瀏覽數
2117
壹、新聞重點
中國發展高層論壇年會於2023年3月25至27日在北京舉行,多名世界500強企業負責人、國際學術機構專家學者、主要國際組織代表參加。中共高層領導人亦出席並發表講話,國務院總理李強在會中表示中國將「堅定不移擴大對外開放」,國務院副總理丁薛祥亦強調,對外開放是中國的「基本國策……(將)持續擴大市場准入,全面優化營商環境,落實好外資企業國民待遇……」,而國家主席習近平則透過祝賀信向與會人員強調,中國將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堅定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不斷以大陸新發展為世界提供新機遇。[1] 中國發展高層論壇時隔三年恢復實體舉辦,顯示出中國已正式揮別疫情與「清零」政策,而中共高層在論壇中所發表的言論呼應了李強在今年兩會報告中提出的「堅定擴大對外開放,深化互利共贏的國際經貿合作」目標,[2] 可視為中共在兩會之後欲吸引外資企業(外企)赴/留中,對外企信心喊話的一個明確訊號。
外國直接投資(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FDI)是中國以往高速經濟成長的重要推手之一,而如今中國內部的經濟放緩促使中共以較保守穩定的經濟成長為政策目標,對外企等經濟行動者招手,寄望這些外資能夠幫助中國脫離經濟停滯的狀態,不過外企是否會買單?對此,筆者提出「外企投資趨勢」、「外企對中國投資環境信心」及「地方政府吸引外資能力」三個指標,試圖對外企後續的行為做出初步的評估。
貳、安全意涵
一、外企移出中國為近年之趨勢
中國曾為「世界工廠」,也是全世界數一數二的市場,龐大商機促使跨國企業紛紛向其靠攏,但新冠肺炎疫情以及地緣政治動盪對全球經濟造成了巨大的影響,尤其是供應鏈的重組。從下列的數據可看出端倪:中國的外人直接投資(FDI)佔國內GDP比例在2000至2008年皆保持3%以上的數字,2005至2007年甚至來到4.5%;2008年遭遇全球金融海嘯,此比例在2009年後則開始下滑,2019年到2021年的數字落在1.5至2.5%之間(圖一)。台灣經濟時常被認為高度依賴中國,但台商對中的投資也在近幾年產生變化。以台商對外投資額來說,中國佔其整體投資額的比例自2010年之後就逐漸下滑,[3] 而即便中國仍舊為台商對外投資最主要地區,但2018至2021年台商對東協地區的投資大幅增長,東協地區獲得的投資占全球的比例分別為8%、21%、15%及37.13%,表示台商對中國的依存度正逐漸降低(圖二)。蘋果CEO庫克(Tim Cook)出席了今年的中國發展高層論壇會,[4] 但多方消息皆顯示,連高度依賴中國製造的蘋果都已將部份產能撤出中國移到印度,[5] 蘋果的動作也是很多外企的策略:分散風險,部分產能移出中國。根據種種跡象,外企移出中國為近年的趨勢,即便中共調整其經濟政策恐怕也難以在短期內扭轉,更何況到目前為止尚未看到中共在口號以外有提出更明確的政策來吸引外企回頭。
圖1、中國歷年外資淨流入(FDI佔GDP百分比)
資料來源:方琮嬿整理自The World Bank,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net inflows (% of GDP)-China,” https://data.worldbank.org/indicator/BX.KLT.DINV.WD.GD.ZS?locations=CN。
圖2、台灣投資全球主要區域佔比(上面數字為百分比)
資料來源:方琮嬿整理自〈台商投資東協首度超越中國 南向概念股新勢力崛起〉,《鉅亨網》,2022年1月5日, https://news.cnyes.com/news/id/4796864。
二、外企尚未恢復對中投資環境信心
現今外企需要比以往更多的信心來投資中國,但中共除了喊出「擴大對外開放」的口號外卻未描繪出「進駐中國」後外企所偏好的投資環境樣貌,且近期更釋放出相互矛盾的訊號。今年兩會中,習近平參與了全國政協民建、工商聯組會,會中直指民營經濟需自覺走「高質量發展」的路,要求民營企業轉換發展的方式,揚棄過去粗放式經濟發展的思維。從中共的角度,民營經濟需要被提升才能解決中國目前的經濟困局,但民營企業仍需服膺黨的政策方向,替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服務。[6] 中共不僅要求含外企在內的民營企業服膺於黨,更將手伸入民營企業的內部管理,加深對於這些企業的控制。2023年2月20日,家樂福中國和安徽省的地方政府達成「戰略合作協議」,推動雙方在「供應鏈」、資金、商業營運等多方面的深度合作,[7] 這是繼阿里巴巴、騰訊及字節跳動後另一個大型的民營企業被引入中國國資,但因家樂福本身為外資企業,因此這樣的消息顯示中共的「國進民退」也涵蓋外企。中共在兩會所提出的要求以及其近期的行為對於已歷經清零政策與監管風暴的外企而言只是更加深了其對於中國經商環境高度政治化,投資風險竄升的疑慮。
三、地方政府吸引外資的效果有限
中國的地方政府為政策的主要執行者,在改革開放時期,中央將權力下放,透過財稅體制的改革使得地方政府有高度的動機提高財政收入,造成地方政府為了快速的經濟成長而積極招商引資,藉由稅收、土地等融資優惠、甚至是刻意忽略勞動標準等方法吸引外資。2000年中旬後,中國由上到下推動產業升級,許多地方政府藉由「騰籠換鳥」措施將傳統製造業移出,冀望藉此來引進高端產業。但2018年3月12日,中共人大財經委副主任委員尹中卿在中共十三屆人大會議上表示「騰籠換鳥」效果有限,「籠子騰出來、鳥沒引進來」。[8] 如前面所述,中共要求民營企業朝向高質量發展,意即產業升級,由於中共要吸引的是高端產業,這對已嘗試過產業升級卻遭遇困難的地方政府處境將更加艱難。
參、趨勢研判
中國將難以挽留外企
對許多外企而言,中國的經濟與市場依然有其重要性,但越來越多外企已經意識到地緣政治風險不斷升高,其投資與相關決策必須將地緣政治納入考量,因而做出將部份產能撤離中國的避險做法。而中國政府至今亦沒有給予更多可安撫外企的訊號,反而在高喊擴大對外開放之餘繼續推動「國進民退」,即便中國內部的環境在20大之後已經趨於穩定,但「黨大於一切」的氛圍下,外企未來的營運勢必要配合黨的政策,反而增添了不確定性。而實際執行政策的地方政府在缺乏政策空間下恐很難吸引到外資進駐。外企將不會在一夕之間離開中國,但近期中共釋放出來的友善態度效果也有限。外企恐將繼續離開中國。
[1]〈李強會見發展高層論壇境外代表:穩步擴大制度型開放〉,《財新網》,2023年3月27日,https://economy.caixin.com/2023-03-27/102012638.html;〈丁薛祥發表主旨演講 為開放型世界經濟提出五點倡議〉,《財新網》,2023年3月27日,https://economy.caixin.com/2023-03-26/102012250.html;朱紹聖、吳泓勳,〈習近平向中國發展高層論壇致賀信 堅持對外開放、互利共贏〉,《中時新聞網》,2023年3月26日, https://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230326001728-260409?chdtv。
[2]〈李強總理出席記者會並回答中外記者提問〉,《人民網》,2023年3月14日, http://lianghui.people.com.cn/2023/BIG5/n1/2023/0314/c452482-32643672.html。
[3]李國盛,〈台商投資大陸創新低,大陸吸引力銳減?〉,《遠見》,2019年12月3日,https://www.gvm.com.tw/article/69647。
[4]葉文義,〈中國發展高層論壇今開幕 蘋果三星等百位外企高管出席〉,《聯合報》,2023年3月25日,https://udn.com/news/story/7333/7055554。
[5]李心平,〈iPhone正在撕去中國標籤!蘋果大力轉向「印度製造」的決心有多大?〉,《經理人》,2023年2月23日,https://www.managertoday.com.tw/articles/view/66433。
[6]梁書瑗,〈中國「兩會」與民營經濟的未來》,2023年3月15日https://indsr.org.tw/focus?uid=11&pid=1595&typeid=22。
[7]謝藝觀,〈家樂福中國引入國資戰投?回應稱已達成戰略合作簽約〉,《新浪財經》,2023年2月22日,https://finance.sina.com.cn/jjxw/2023-02-22/doc-imyhnuqn8663281.shtml。
[8]〈政府控制斷後路 騰籠換鳥鳥不來〉,《新唐人電視台》,2018年3月14日,https://www.ntdtv.com/b5/2018/03/14/a13672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