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日本外長訪中看日中關係發展
2023.04.17
瀏覽數
2101
壹、新聞重點
4月2日,日本外相林芳正赴中國訪問,期間分別與中共中央外事委員會辦公室主任王毅、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強及外長秦剛進行會談。此為林芳正首次與李強及秦剛等新一屆幹部進行實體會談,亦是日本外相近三年以來首度赴中訪問。林芳正訪中前夕,中國政府甫以間諜活動為由拘捕境內某日企職員,復以日中雙方在領土爭議及台海情勢方面仍矛盾未解。在此背景下,日中關係未來走向,殊值關注。
貳、安全意涵
一、日本:以圍堵與對話因應中國之方針不變
在中國持續改變國際社會權力平衡背景下,日本已深切體認中國崛起所帶來之影響。日本除在新版《國家安全保障戰略》將中國定義為「迄今最大戰略挑戰」外,更在國防與經濟安全等範疇推行多項政策因應中國威脅。然如同新版《國家安全保障戰略》揭示的對中政策路線,日本並非一味採取圍堵或對抗,而是以兼具對話之互動方式因應中國崛起。[1]
歷經中國「圍台軍演」及中國導彈落入日本主張之專屬經濟區(EEZ)水域事件後,日中領導人此前於2022年11月實現會談。雙方對領土爭議及台海形勢認知雖存歧異,惟最終仍就維持對話達成共識,其主因即在日中雙方均有意避免對抗情勢進一步升高。日本外相林芳正在民主、專制陣營對立升高及日中關係轉趨緊張之際赴中訪問,亦反映日本同時以圍堵與對話應對中國之方針未見變化。
由日本外相林芳正發言觀之,其於日中會談中並不避諱提起日企職員遭拘捕、領土爭議、中國軍事活動、台海情勢及中國人權等議題,[2] 顯示岸田政權「堅定向中國傳達主張」之政策並未改變。而中方除未正面回應上述議題外,甚至向日方重申「台灣問題是中國核心利益的核心」。[3] 此現象雖意味日本對中國之主張難以取得具體成效,然而在防止偶發性衝突、避免中國遭孤立而更難以預測等諸多考量下,日本仍有必要維持日中對話管道。
二、中國:尋求由日本突破國際社會圍堵
據日本媒體報導,中國「二十大」落幕後,甫當選政治局委員的王毅隨即敦促日本外長盡速實現訪中,中國方面對行前交涉亦進行了前所未有的細緻準備,[4] 間接反映中方對日本外長赴中訪問抱持積極態度。此外,日中雖難以在領土問題及台海情勢方面達成共識,然而中方卻在經濟議題上展現柔性態度。例如,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強稱:「中日為重要經貿夥伴……維護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暢通,共同減少不確定性、增添穩定性……」。[5] 中國外長秦剛亦表示:「美曾用霸凌手段殘酷打壓日本半導體產業,如今對華故技重施。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日本是七國集團(即「七大工業國組織」G7)成員,更是亞洲一員,應正確引導會議基調和方向……」。[6] 由李強及秦剛發言觀之,中國方面企圖為日中對立態勢降溫,尤其在應對半導體供應鏈及七大工業國對中國的圍堵方面,中方亟欲透過與日本之互動向民主陣營展現和解態度。而中國在「二十大」後一改「戰狼外交」路線在外交上採取相對低調態度,更積極就調停烏俄戰事及中東事務表態,推測其主要動機仍在避免如俄國般遭受國際社會孤立,以維持經濟及科技發展基礎。
參、趨勢研判
一、中國:降低「中國威脅」論調,徐圖「改變現狀」
林芳正訪中期間,王毅稱「日本國內一些勢力刻意追隨美國的錯誤對華政策,配合美國在涉及中方核心利益問題上抹黑挑釁……」。[7] 由王毅「日本國內一些勢力」措辭觀之,中方有意將日本圍堵中國之舉措與日本決策者切割,此現象間接反映中國並無與日本全面對立之意。然就實際情況觀之,中國在積極推動日中對話的同時,並未放棄「改變現狀」。
2022年末的日中元首會談期間,習近平雖對岸田文雄拋出「兩國互為合作夥伴,互不構成威脅」主張,然而在會談期間,中方仍派遣海警船進入日本主張之釣魚台領海,艦上更搭載有史以來口徑最大的機砲。[8] 本次林芳正訪中期間,王毅重提「兩國互為合作夥伴、互不構成威脅」,呼應習近平在日中元首會談中所提出之主張。然而,依據日本海上保安廳公布資料顯示,中國自3月30日即派遣4艘海警船進入日本宣稱的釣魚台領海範圍,至4月2日夜間方離開相關水域,滯留時間達80小時36分,刷新日本政府實施釣魚台「國有化」後最長紀錄。[9]
由上述現象觀之,中國有意將對外表態口徑與實際作為分離,主因在於前者代表的是「面子」問題,後者則反映「裡子」問題。中國在「面子」問題上可適時強硬、適時柔軟,並視當前局勢修正措辭;然而在「裡子」問題上必須維持相同作為,方能在領土議題上確保一貫主張。換言之,中國雖積極推動對話,企圖降低國際社會中的「中國威脅」論,惟其對於「改變現狀」之企圖仍未見變化。
二、日本:維持「均勢戰略」的政治及經濟成本將逐漸攀升
長期以來,日本在對中戰略上一貫採取兼具圍堵與對話之手法,亦即在中美對抗局勢下,日本在對外政策上傾向:(一)以美日同盟為基礎、(二)強化自我防衛能力、(三)改善與中國的關係,故其政策具備強烈的「均勢戰略」(Balance of Power Strategy)色彩。[10] 然在中國政府的專制舉措及軍事擴張背景下,日本採取「均勢戰略」的難度逐漸升高。例如岸田執政後啟用與中國關係良好的林芳正擔任外相,即便在自民黨對中強硬意識抬頭背景下,[11] 林芳正仍在內閣改組中獲得留用,推測主要目的即在維持與中國方面的良好對話關係。然而日企職員遭逮捕事件在林芳正訪中期間頻受媒體報導,[12] 更使日中間爭議事項再添一樁,未來恐對雙邊對話成果帶來負面影響。
另一方面,日本過去長期將政府開發援助(ODA)作為維持「均勢戰略」的主要手法。而岸田此前調整對外援助方針,跳脫過去鮮少涉及國家安全、軍事領域的基本原則。[13] 其主因即在於中國持續改變國際社會的權力平衡,日本政府基於「均勢戰略」思考而不得不在對外援助方面涉入過去未曾跨足、且成本更高的領域。換言之,在中國以更大力度改變國際權力平衡背景下,日本欲以「均勢戰略」維持國益的難度及成本,勢將逐漸攀升。
[1]日本《國家安全保障戰略》除將中國定義為「迄今最大戰略挑戰」外,亦敘明「透過經濟及人員交流實現日中兩國利益,以對日本經濟發展及經濟安全有利之形式構築兩國經濟關係,進而促使中國遵循國際規範,並成為可預測的、符合其國際地位之大國」。參見〈国家安全保障戦略について〉,《内閣官房》,2022年12月16日,https://www.cas.go.jp/jp/siryou/221216anzenhoshou/nss-j.pdf。
[2]〈日中外相会談及びワーキング・ランチ〉,《日本外務省》,2023年4月2日,https://www.mofa.go.jp/mofaj/a_o/c_m1/cn/page1_001565.html。
[3]《秦剛同日本外相林芳正舉行會談》,〈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2023年4月2日,https://www.mfa.gov.cn/web/wjdt_674879/gjldrhd_674881/202304/t20230402_11053192.shtml。
[4]〈中国、広島サミット前に林外相歓待 G7結束にくさび狙う〉,《日本経済新聞》,2023年4月3日,https://www.nikkei.com/article/DGXZQOUA0311F0T00C23A4000000/。
[5]〈李強會見日本外相林芳正〉,《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2023年4月2日,https://www.mfa.gov.cn/web/wjdt_674879/gjldrhd_674881/202304/t20230402_11053240.shtml。
[6]《秦剛同日本外相林芳正舉行會談》,〈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2023年4月2日,https://www.mfa.gov.cn/web/wjdt_674879/gjldrhd_674881/202304/t20230402_11053192.shtml。
[7]〈王毅會見日本外相林芳正〉,《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2023年4月2日,https://www.mfa.gov.cn/web/wjdt_674879/gjldrhd_674881/202304/t20230402_11053236.shtml。
[8]〈習近平與岸田文雄會談 對台灣議題各表立場〉,《中央社》,2022年11月18日,https://www.cna.com.tw/news/aopl/202211180005.aspx;〈中国、日中首脳会談前に尖閣接近 防衛力強化欠かせず〉,《日本経済新聞》,2022年11月17日,https://www.nikkei.com/article/DGXZQOUA1754L0X11C22A1000000/。
[9]〈中国船3隻、尖閣諸島の領海出る 侵入最長80時間36分〉,《日本経済新聞》,2023年4月2日,https://www.nikkei.com/article/DGXZQOUA023NL0S3A400C2000000/。
[10]麥可.葛林(Michael J. Green)著,譚天譯,《安倍晉三大戰略》(新北:八旗文化出版,2022 年),頁 56、71、147。
[11]〈日本首相三強角逐 對華強硬成為共識〉,《BBC News中文》,2021年9月13日,https://www.bbc.com/zhongwen/trad/world-58513780。
[12]〈[社説]日中関係の安定にはまず邦人の解放を〉,《日本経済新聞》,2023年4月3日,https://www.nikkei.com/article/DGXZQODK030TU0T00C23A4000000/。
[13]〈政府、友好国軍に装備品供与 第三国への移転は禁止〉,《日本経済新聞》,2023年4月3日,https://www.nikkei.com/article/DGXZQOUA051RE0V00C23A40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