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論
2020.12.30
瀏覽數
809
於 2020 年 1 月,正值華人農曆春節期間,新冠肺炎病毒從中國武漢地區爆發以來就在全球各地快速蔓延,並具有高度傳染性與致死率,因此成為國際共同關注的重要議題。為有效控制疫情擴散,各國幾乎都以直接實施鎖國與封城的政策來控制這場疫情蔓延,雖然在一定程度上獲得防疫成效,但卻也間接地影響了每個國家在其國內與國際的政治、社會、經濟、貿易、文化教育等發展,其中以經貿領域受到的衝擊最為嚴重,世界前十大經濟體包括美國、中國、日本、印度、加拿大、德國、英國、法國、義大利、巴西等國無一倖免淪陷為新冠肺炎重災區,國內外產業的生產與消費均紛紛停滯,造成國家經濟衰退與失業率攀升。世界銀行(World Bank)在 2020 年 6 月的《全球經濟展望》(2020 Global Economic Prospects)報告中曾預測,世界經濟在 2020 年將萎縮 5.2%,這現象是 80 年來最為嚴重的衰退情況。
自新冠肺炎爆發以來迄 2020 年底,該病毒仍輪流在各國間爆發,這場世紀疫情何時能結束尚在未定之天。受疫情嚴重肆虐的各國對於中國未能明確交代該病毒的發生原因感到憤慨,但在國際現實上卻無法與中國割斷在經貿上的互賴關係,甚至必須協助中國儘快抑制疫情,因為中國對世界扮演著相當重要經貿角色,中國近年來不僅 GDP 排名世界第二, 僅次於美國,其中全球 GDP 有 16% 來自於中國,因此當中國發展趨緩或產業鏈中斷時,負面效應便會外溢到印太周邊地區,甚至是世界各地。同樣地,美國若未能有效遏制疫情,其負面效果也會外溢到其他地區。換言之,從國際社會互賴的角度觀之,當全球發展仍需高度仰賴中國的參與時,大部分的國家就無法與中國在現實利益上做切割。從國際政治發展的角度,當各國忙於防疫與抗疫之際,國際關係也正在逐漸改變發展走向, 其變化關鍵仍會是以美國與中國之間大國關係的消長為主要驅動力,尤其是在印太地區。
在當前美中在印太區域進行軍事與經貿競爭的態勢下,美國如果無法像中國一樣有效控制疫情,將會造成國家發展停滯且綜合國力下滑。相較之下,中國將可能因在經濟上的復甦,在國際上經濟優勢與軍事影響力因此高於美國,這將使美國世界超強的地位受到挑戰。此外,美國若無法在一定期間內有效控制疫情,而中國又控制得當並持續恢復經貿發展動能,加上一貫的經貿外援與大外宣加持,則部分歐洲國家、開發中國家和第三世界,對世界強權的認同將可能調整,到時國際關係可能形成美中兩大集團在國際議題上的交鋒,也就是傳統上親美反中的國家再結盟,以對抗中國所領導的發展中國家與第三世界國家等。
2020 年可以說是美中戰略競爭白熱化的一年,隨著中國軍事力量擴張對區域威脅程度的深化,再加上在中國爆發的新冠肺炎疫情催化之下, 因而造成印太區域國際關係的互動中存有安全困境,形成猶如一場西方民主聯盟對中國進行圍堵的新冷戰局勢,也就是以「四方安全對話」四國(美國、日本、印度、澳洲)為核心的聯盟對抗積極擴張的中國,該對抗趨勢對印太區域的影響可歸納如下:
就東北亞而言,在朝鮮半島方面,全球在 2020 年廣泛受到新冠肺炎 的衝擊,北韓亦無法自外於疫情影響;加上北韓領導人金正恩曾於 4 月間傳出健康惡化的消息,鞏固政局穩定成為當務之急,造成北韓未如往年般,持續性地執行核武計畫。對此,美國延續「川金會」的立場,要求北韓達成無核化的目標。南韓希望能重啟北韓無核化談判,強調對北韓關係能走出自己的路,並非完全支持美國北韓的政策。中國因處理國內疫情,而無暇著力北韓無核化議題。在日本方面,雖然與南韓的關係仍未改善,但來自北韓的威脅因疫情較去年有稍微緩和。再者,新冠肺炎疫情對中國海警船在東海釣魚台附近的行動毫無影響,且騷擾次數有增無減,這因此成為日本 2020 年的主要安全考量。
就東南亞區域而言,中國未因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而減緩在南海的軍事作為,導致美國加大對中國進行軍事戰略制衡,並強化對其友盟的承諾。在此情勢下,東協雖因內部的不一致而難以形塑強硬的對中立場,其個別成員國菲律賓與越南則有逐漸採取強硬對中政策的趨勢。儘管中國與菲律賓或越南爆發傳統戰爭的可能性雖低,但可能因海上灰色地帶衝突而產生局部緊張關係。
就南亞而言,印度所面對的安全形勢則較以往複雜,其面臨的中國威脅有變本加厲之局勢,尤其在 6 月和 9 月中印兩國部隊在邊界爆發嚴重軍事對峙態勢迄今未減,在南亞其他地區,中國持續藉由「一帶一路」倡議,作為創造與擴張其在南亞影響力的有利手段。同時,中國也透過支援印度宿敵巴基斯坦,持續在地緣上牽制印度。印度則強化與孟加拉、斯里蘭卡等主要區域鄰國間之關係來抗衡中國,包括強化美印之間的軍事互助合作。
就南太而言,面對美中戰略競爭對區域的衝擊,澳洲尋求發揮更積極的領導作用外,更重視強化軍事武力以提升北方「內弧」防衛能力。在外交上,除以美澳為安全主軸外,更企圖以各類「小型多邊主義」合作方式來進行避險,無論是在傳統安全或非傳統安全方面,都可以見到澳洲採取實際且積極的行動,以因應中國影響力向南太擴張。南太平洋諸島與澳洲地緣關係密切,雖然受疫情影響程度有限,但同樣經歷了區域政治緊張的一年,為了強化對南太區域的領導地位,澳洲除了強化與紐西蘭合作關係之外,對該南太地區不僅祭出特別紓困方案,並加強該區域安全的承諾。
就台海與南海而言,2020 年的武漢肺炎疫情、蔡英文總統連任、美 國總統大選以及北京對美台友好關係發展的強勢回應等,都是影響台海關係主要因素。隨著武漢肺炎疫情在美國迅速地蔓延與惡化,川普政府對中國的敵意與打擊達到新高點,此也讓美中關係呈現出自 1979 年建交來最低潮的一刻,台海關係在對峙的中美互動中,因此相當容易受到影響。就南海而言,美中兩國在南海的競逐態勢基本上仍是延續 2019 年的路線, 也就是中國依然堅守其在南海的領土主權之主張,而美國則繼續維持其 「航行自由行動」與軍事演習以作為反制。雖然在川普政府時代,美台外交與軍事關係比以往緊密,確保南海區域穩定更具行動力,但卻也造成了台海與南海局勢更加緊繃。中國於 2020 年在台海與南海進行一連串的軍事演習,更動輒以軍機軍艦和軍演對台海與南海進行極限施壓,其目的不外乎就是對美施壓,這也使美國學界與政界建議華府採「戰略清晰」方式,以更明確的態度來遏制中國單方面改變區域現狀之作為。
總而言之,這場無國界的新冠疫情不只是考驗著每個國家的綜合國力與治理效率,也的確讓國家、社會與人民體驗到無形敵人的可怕,未知病毒的毀滅力更勝過當代高科技武器,同時讓國際社會重新思考全球化的代價、對國際關係的再定義、對全球治理、政治制度以及社會規範的反思。面對日益白熱化的美中兩國戰略競爭,以及逐步以 QUAD 為核心的印太戰略架構,台灣不僅僅要加強與理念相同的民主各國合作以爭取國際生存與發展空間,現在也應思考如何在全球疫情趨緩之際,開始進行社會與經貿重建的超前部署作為,以因應美國民主黨拜登政府執政後,未來美中競爭下的印太區域關係可能的政經變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