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空軍將更新空載「電子戰」飛機
2022.10.21
瀏覽數
2267
壹、新聞重點
美國空軍將以新的EC-37B電戰機取代已服役近40年的EC-130H「羅盤呼叫」(Compass Call),做為下一代戰術電戰干擾機,強化美國空軍空載「電子戰」能力,用於破壞敵方指揮、管制、通訊(C3)能力與導航系統。EC-37B已於2021年首飛,預計將採購10架,替換現有的14架EC-130H。[1]
貳、安全意涵
美國空軍依賴空載「電子戰」平台提供廣區域、戰區外的機載電子攻擊系統,作為「指揮管制及資訊戰系統」(Command and Control Warfare/Information Operations, C2W/IO),EC-37B「羅盤呼叫」電戰機將是美國空軍下一代空載戰術電子干擾平台,任務是干擾敵方「指揮」、「管制」、「通訊」、「雷達」及「導航」,也提供「攻勢性反資訊戰」、「電子攻擊」,以及「防空制壓」能力,除維繫美國空軍空載「電子戰」能力外,也透過新電子技術提升其殺傷力。
一、EC-37B擴大美國空軍空載「電子戰」能力
EC-37B維持原有EC-130H「羅盤呼叫」的作戰能力,電子裝備保持70%相同,其任務為破壞敵方「指揮」、「管制」、「通訊」與「導航」能力,藉阻止對手在武器系統與指揮管制網路間傳遞訊息,以壓制其空防能力。為滿足新任務要求,對抗更先進的敵方威脅,機上增加現代化的電子攻擊技術,應對複雜通訊與電子威脅。其主要任務包括:(一)以距外方式干擾敵方通訊及雷達系統運作;(二)干擾敵方雷達以阻止敵方對敵我空中態勢的覺知;(三)以現代化數位處理器確保支持先進的作戰任務;(四)模組化架構以支持傳統及非正規作戰環境;(五)新商務機平台的機體空間、重量及動力都能確保未來性能提升及增長空間。
二、新電戰機採用模組化系統擴大能力
EC-37B以「灣流」G550(Gulfstream G550)「適形機載預警機」(Conformal Airborne Early Warning, CAEW)的機身為基礎,由L3Harris公司改裝,已在2021年完成首飛,目前有3架,正執行不同階段的測試任務。貝宜公司(BAE System)負責將EC-130H機上配備的系統轉移至EC-37B,並升級至「基線4」(Baseline 4)版本,除採用模組化系統,適應未來升級外,機上並配備額外感測器及通訊系統,增強「距外干擾」(stand-off jamming)能力。貝宜在2021年時提供「小型自適應電子資源」(Small Adaptive Bank of Electronic Resources,SABER)技術,採用開放式架構,將基於硬體的電磁頻譜作戰能力轉換為基於軟體的能力,透過軟體更新便能快速插入新功能,可使機組人員更快速應對威脅。[2]
三、EC-130已服役30年亟待更新
「羅盤呼叫」為美國空軍機載「電子戰」系統的名稱,其中包括「AN/ALR-62警告系統」、「SPASM干擾系統」、「AN/APQ-122多功能雷達」、「AN/APN-147都普勒雷達」、「AN/AAQ-15紅外線偵測系統」、「AN/ARN-52太康導航系統」等。翼下吊艙和機尾裝置刀形天線及垂放式天線,飛行中可延伸數百公尺,用放接收無線電訊號,其主要任務包括「電子戰」、「敵防空制壓」、「攻勢性反制資訊戰」等。「羅盤呼叫」目前以C-130H運輸機為載台,稱為EC-130H,使用4具T56-A-15渦輪螺旋槳發動機作為動力,可帶13名操作人員,以及4名機組人員,於1982年移交空軍,曾部署於科索沃、海地、利比亞、塞爾維亞、阿富汗、伊拉克等地,在過去10年中,EC-130H已執行超過26,000小時的電戰任務。[3] 美空軍在空戰司令部設置「電磁頻譜管理辦公室」,整合各方能力組成電戰部隊,下轄第55聯隊和第350電戰聯隊。55聯隊配備EC-130特種任務機和TC-130電子訓練機。第350電戰聯隊則是美軍首支在電磁頻譜戰中向友軍提供戰場支援作戰的單位。EC-37B使用「灣流」商務機作為平台,提高速度、作戰半徑及續航力,增進其飛行能力,並提高生存性。
參、趨勢研判
在大國競爭時代,作戰環境轉變,美軍將面對全新的高強度「電子戰」威脅,亟需更新其「電子戰」能力,這些均屬「電子戰」、「網路戰」、「訊號情報」(signals intelligence, SIGINT)領域,因此美國各軍種都發展合乎自身軍種作戰環境需求的「電子戰」平台。
一、商務機平台改裝電戰機漸成趨勢
美國空軍已放棄使用大型機作為「電子戰」平台,而是改用較輕快的商務機作為平台,新一代的EC-37B即是此趨勢下產物。商務機機體比軍用運輸機或民航機要小,機體不具備新潮設計或前瞻概念,而是以實用化與成本效益出發,飛行操作靈活。新一代商務機種具備數位化座艙,在民間公司擁有豐富使用經驗,機體改裝彈性大,已成改裝新一代電偵或巡邏機的適當選項。例如美國陸軍的「ARTEMIS電偵機」以「龐巴迪」(Bombardier)的「挑戰者」(Challenger)650商務機改裝,使用渦扇噴射發動機,時速893公里,航程達7,400公里,巡航高度37,000呎,並採「CO-CO模式」運作(承包商擁有、承包商操作,contractor-owned, contractor-operated);新加坡空軍也早在2009年即以「灣流」G550商務機改裝為「CAEW預警機」,裝置以色列「艾爾它」公司(Elta)公司發展的「ELW-2085適形相位陣列雷達」,取代1987年服役的E-2C,其最大航程達10,700公里;澳洲空軍在2019年接收4架G550 CAEW,命名為MC-55A「遊隼」(Peregrine),做為下一代「電子戰」平台;美國海軍亦在2018年接收4架NC-37B,供飛彈追蹤任務使用,機體亦以「灣流」G550改裝。這顯示以商務機為基礎漸成特種任務機發展趨勢。
二、強化空載「電子戰」能力為美軍急務
美國空軍參謀長布朗將軍(Gen. Charles Q. Brown Jr.)2021年2月時指出,由於在阿富汗及伊拉克的作戰中,對手沒有同等級的電戰能力,導致美國空軍在「電子戰」發展上停滯近30年。然而中共與俄羅斯則以「網路戰」等方式實質上侵入美國,美國則未採取實際行動加以阻止。現在「電子戰」更為動態,美國在太平洋地區已不再具有電磁頻譜優勢,不能再僅依靠匿蹤及干擾等防禦能力,必需改採「進攻」態勢。他認為電戰的投資要從硬體及平台轉向軟體,誰編寫程式最快,就能贏得勝利,而投資「電子戰」,比發展精密的飛彈便宜很多。空軍正研究未來部隊架構,要整合新一代動能及非動能擊殺的電戰能力。[4] 美國空軍在2021年4月推出新《電磁頻譜戰略》(Electromagnetic Spectrum Superiority Strategy),以表示對「電子戰」領域重新重視。
三、電磁頻譜戰重要性日益提升
在多領域作戰環境下,電磁頻譜已成一個主要戰鬥領域,需要進行管理及支配。目前電戰已轉向數位化多功能能力,可以愈小的尺寸提供更多的能力,而藉無人機運用,「電子戰」平台也更進一步擴散至不同平台。然而,使用有人機仍具有便利性,因整套系統都在飛機內運作,不用擔心頻寬或延遲問題;但使用小型無人機,則需在平台內外傳輸大量資料,而使用的管道將限制發送的數量。若進一步運用AI或機器學習技術,則能識別資料並傳輸至最需要的使用端,減少傳輸的資料量,從而使無人機更能獨立作戰。
[1]“Air Force Tests an Electronic Attack Jet Based on Gulfstream’s G550,” Flying, September 15, 2022, https://www.flyingmag.com/air-force-tests-an-electronic-attack-jet-based-on-gulfstreams-g550/.
[2]“U.S. Air Force collaboration on leading-edge enhancement to Compass Call Platform,” BAE Systems, December 1, 2021, https://www.baesystems.com/en-us/article/u-s--air-force-collaboration-on-leading-edge-enhancement-to-compass-call-platform.
[3]同註釋1。
[4]“Brown: USAF Has Been ‘Asleep at the Wheel’ Too Long When It Comes to EMS,” Airforce Magazine, January 27. 2021, https://www.airforcemag.com/brown-usaf-has-been-asleep-at-the-wheel-too-long-when-it-comes-to-e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