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戰爭週年美國挺烏民意持續及其對台啟示
2023.03.17
瀏覽數
2527
壹、新聞重點
國際知名調查公司YouGov於今(2023)年3月2日釋出最新民調顯示,相較於與中國維持良好關係(24%),多數美國民眾(51%)認為美國對中國應採取強硬的立場,以防止中國控制台灣較為重要。當進一步詢問,如果中國與台灣發生軍事衝突,約37%美國人支持美國派兵保護台灣,41%表示不知道,22%則不支持美國派兵介入台海。[1] 上個月,美國智庫「芝加哥全球事務委員會」(Chicago Council on Global Affairs)於俄烏戰爭週年發布民調報告指出,大多數美國公眾仍舊支持對基輔的軍事與經濟援助;包括75%支持加強對俄羅斯的經濟與外交制裁、73%支持美國接納烏克蘭難民、66%贊成提供烏克蘭經濟援助,及65%贊成提供烏克蘭軍事武器援助。[2] 與開戰初期的民調數字相比,美國國內挺烏的民意儘管略微下滑,但基本上保持穩定。雖然烏克蘭局勢與台灣不同,不過美國持續挺烏的民意對於一旦「台海有事」時國際友盟的民意趨向仍能提供一些參考。本文從民意的角度探討美國公眾持續支持烏克蘭的緣由、趨勢及其對台啟示。
貳、安全意涵
當一個國家遭逢戰爭或外部威脅危機時,國家領導人或政府可在一定的期限內獲得很高的支持度,以團結對外,但隨著時間拉長與公眾注意力轉移,民意支持大多會逐漸消散,在政治學研究中稱為「聚旗效應」(Rally ‘round the flag effect)。從這個角度而言,美國公眾在俄烏戰爭超過一年的情況下持續支持烏克蘭,相當罕見。美國的民意支持當然與俄羅斯入侵他國、發動不義之戰相關,不過民意能夠持續有兩個關鍵的因素:
一、美國公眾對於如何幫助烏克蘭有高度的共識
自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以來,美國社會對於幫助烏克蘭的方式具有高度的共識,包括:對俄羅斯實施經濟與外交制裁、提供烏克蘭人道與經濟援助、支援烏克蘭武器與軍備補給品等。但與此同時,「芝加哥全球事務委員會」從去年3月至今的民調亦顯示,僅約3成民眾支持美國派兵介入烏克蘭戰事。換言之,美國國內對於協助烏克蘭的方法具有一定程度的共識。這樣的共識也反映在民眾對烏援助的程度多寡之上,「芝加哥全球事務委員會」綜合美國不同民調機構於今年1月的調查指出,相對多數的美國民眾認為目前美國在支持烏克蘭方面做得恰到好處,如ABC新聞的民調顯示,46%認為華盛頓對基輔提供的援助程度剛好,20%覺得太少,33%覺得太多。因此,美國挺烏民意能夠延續至今的一個重要條件是,關於如何幫助烏克蘭的社會共識。
二、戰況發展「對烏有利」有助於挺烏民意之延續
事實上,民意猶如戰場上的民心士氣,在一定的程度上受到戰況發展的影響。去(2022)年10月美國馬里蘭大學的民調發現,美國民眾支持烏克蘭的態度傾向受到戰事發展的影響。對於那些認為俄羅斯正在失敗或烏克蘭正在勝利的人來說,他們更願意承擔能源價格上漲或通膨的成本而支持援助烏克蘭。例如,認為烏克蘭會取得勝利的美國人中,69%仍舊挺烏即便支付更高的能源價格,62%支持美對烏的援助即使通貨膨脹加劇。[3] 因此,民眾對於俄烏戰爭戰況發展走向的認知,也會影響他們對於華府各種援烏政策的支持態度。
參、趨勢研判
一、俄烏「消耗戰」:時間將成為美國挺烏民意的阻礙
戰場上,時間是高科技武器戰果的敵人,亦即當戰事拖的愈久,敵人愈懂得迴避或應對來自高科技武器的襲擊,使得時間和高科技武器戰果呈負相關。[4] 相似地,俄烏戰爭走向曠日廢時的「消耗戰」,時間也將成為美國挺烏民意的阻礙。儘管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2月20日秘密旋風式造訪基輔,並稱「無論需要多長時間,美國都會跟烏克蘭站在同一陣線」,[5] 但根據「芝加哥全球事務委員會」的民調,美國的民意在「美國無論多久都應支持烏克蘭,即使美國家庭要支付更高的能源與食品價格」和「美國應敦促烏克蘭儘快和平解決,即使這意味烏克蘭將喪失一些領土」兩種主張之間拉鋸,全體受訪民眾中支持前者的比例約為48%,贊同後者約為47%。[6] 可見俄烏戰事拖延不利於美國國內挺烏民意之延續。
二、平時展現防衛決心、戰時頑強抵抗有助鞏固友盟的民意支持
對台灣而言,來自國際友盟的支持,不論是在「避免戰爭」、「嚇阻戰爭」與「打贏戰爭」層次上皆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7] 舉例而言,國際社會可以呼籲兩岸以和平方式解決分歧來避免戰爭;國際社會也可揚言外交、經濟制裁,甚至是軍事援助來嚇阻中共武力犯台的野心;最後萬一戰爭爆發,國際社會亦可選擇軍事介入協助防衛台灣,迫使共軍奪台任務失敗。因此,爭取友盟的民意支持至關重要。儘管美國如何幫助台灣防衛取決於華府,而非台北,但從美國挺烏民意的案例來推敲,台灣在爭取友盟民意支持的過程中並非毫無動能可言,因為民意的本質是流動的且可被影響的。是故,台灣在平時做好準備,展現自我防衛的決心,戰時頑強抵抗並掌握戰事對台有利的發展方向,都將有助於鞏固來自於友盟的民意支持。
[1]YouGov民調的受訪者是從其網路樣本庫隨機抽取而來,並於2023年2月25至28日執行訪問,共完成1,500份成功樣本,樣本經加權後足以代表美國成年公民,抽樣誤差約為3%。詳見Taylor Orth, “More Americans Prefer Taking a Strong Stand to Protect Taiwan than Would Choose Good China Relations,” YouGovAmerica, March 2, 2023, https://reurl.cc/XL532D。
[2] Dina Smeltz and Emily Sullivan, “A Year in, Americans Still Support Ukraine,” The Chicago Council of Global Affairs, February 13, 2023, https://globalaffairs.org/research/public-opinion-survey/year-americans-still-support-ukraine.
[3]Shibley Telhami, “Public Support for Ukraine Remains High in the U.S., Survey Shows,” The Washington Post, October 20, 2022, https://www.washingtonpost.com/politics/2022/10/20/us-support-ukraine-war-midterms/.
[4]吳崑玉,〈吳崑玉:俄烏戰爭一週年,有哪些戰略教訓?高科技武器為何無法終結戰事?〉,《端傳媒》,2023年2月28日,https://theinitium.com/article/20230228-opinion-russia-ukraine-war-anniversary-analysis/。
[5]〈烏克蘭戰爭:拜登秘訪基輔五小時更多細節披露,記者手機被收,行前已告知俄羅斯〉,《BBC中文網》,2023年2月21日,https://www.bbc.com/zhongwen/trad/world-64688269。
[6]Dina Smeltz, Craig Kafura, and Emily Sullivan, “Growing US Divide on How Long to Support Ukraine,” The Chicago Council of Global Affairs, December 5, 2022, https://globalaffairs.org/research/public-opinion-survey/growing-us-divide-how-long-support-ukraine.
[7]「避免戰爭」、「嚇阻戰爭」及「打贏戰爭」層次之區分並非作者之創見,詳見李喜明,《臺灣的勝算:以小制大的不對稱戰略,全臺灣人都應了解的整體防衛構想》(台北:聯經,2022年),頁159-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