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週報第75期
壹、新聞重點
2023年2月,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旗下的「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航天五院」),從西昌衛星發射中心以「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將「中星26號」衛星成功送入地球同步軌道(GSO)。「中星26號」是中國首顆傳輸容量超過100Gbps的高速寬頻通訊衛星,將定點於東經125度,為中國全境及其周邊地區的固定、車載、船載、機載終端提供衛星網路服務。
與此同時,鑑於美國Space X公司「星鏈」(Starlink)計畫的衛星網路服務在俄烏戰爭中成功協助烏克蘭軍,解放軍研究人員建議中國應在低軌道(中國稱「近地軌道」,LEO)建立大規模的衛星星座(constellation),對美國「星鏈」衛星進行長期、近距離監視,並發射雷射、高功率微波或癱瘓網路等加以壓制,以確保中國在近地軌道的一席之地,並尋求在其他軌道的機會和優勢。衛星互聯網在商業上和軍事上都極具重要性,將成為中美科技戰的熱門前線之一。[1]
貳、安全意涵
一、中共衛星互聯網建設藍圖逐漸清晰
北斗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於2020年開通,同年4月,中共將衛星互聯網建設劃定為「十四五」時期「新基建」通訊基礎設施之一。除了地球靜止軌道(GEO)的「天鏈」系列中繼衛星,以及前述地球同步軌道的「中星」系列衛星等中高軌衛星群之外,中共衛星互聯網之規劃,主要還有航天科技集團的「鴻雁全球衛星星座通信系統」工程(以下簡稱「鴻雁星座」工程)、[2] 航天科工集團的「虹雲」工程等(附表)。[3] 為了統籌衛星互聯網建設,2021年4月中共成立央企「中國衛星網路集團有限公司」,負責低軌衛星互聯網;未來還預定成立「國網」(Guo Wang)公司,負責整體衛星互聯網建設之規劃和營運。[4]
衛星互聯網是中國「空天地海一體化通訊體系」的一環。中共預定以地面網路(5G/6G)為主、太空網路為輔,建構多層次的通訊基礎設施,包括:天基(高、中、低軌衛星通訊網)、空基(飛機、熱氣球、無人機等通訊網)、陸基(地面蜂巢式網路)、海基(海洋水下無線通訊和近海沿岸無線網路)等,以實現全球任何地點的即時雙向通訊(附圖)。簡言之,是以衛星互聯網克服5G地面通訊必須密集設置小型基地台(小基站)之缺點,並為架構多元異質且可智慧連網的6G通訊做好準備。
二、中共急於搶佔低軌衛星通訊資源
各種衛星互聯網之中,低軌衛星互聯網在5G、物聯網、太空技術和軍事能力發展等方面最為關鍵。由於衛星軌道和通訊頻段一旦被佔滿,後來者將被排擠在外,低軌衛星通訊資源遂成為兵家必爭之地。[5] 原先美國衛星布局以通訊衛星為主,中共衛星布局則以遙感衛星為主,現在因低軌衛星通訊之重要性,中共急於搶佔低軌衛星組網通訊資源。低軌道之衛星總容量約為6萬顆,僅美國「星鏈」計畫就預計發射41,926顆。[6] 再加上低軌衛星通訊的Ku頻段和Ka頻段逐漸趨於飽和,中國雖在2020年向「國際電信聯盟」(ITU)提出以12,992顆衛星組網的「GW」(「國網」)計畫,最終可能只能爭取到有限頻段。另一方面,相對於Space X在2021年創下單次火箭發射143顆衛星(一箭143星)的紀錄,中共至2022年才達成「一箭22星」的成績;更遑論Space X在2021年即有能力回收「獵鷹九號」重型運載火箭,而中共至今仍無同等能力,也難怪解放軍人士急得跳腳。
參、趨勢研判
一、低軌衛星互聯網將以軍用為優先
儘管低軌衛星互聯網多由民間企業提出組網計畫,但是商業應用市場仍不如軍用市場成熟。正如Space X公司在2022年底提出「星盾」(Starshield)計畫般,[7] 低軌衛星互聯網未來應會以軍用為優先。其理由除了低軌衛星互聯網可提升軍隊移動通信、偵察、太空作戰、精確打擊、預先防禦能力之外,主要也有經濟成本考量。低軌衛星互聯網之小型衛星數量多、壽命短(3-5年左右),又容易受到太陽磁暴等大規模傷害,其發射、維護和營運等成本相當高昂。因此,儘管中共目前有「銀河航天」、「九天微星」、「零重空間」、「時空道宇」等民間公司發布多個低軌衛星通訊和遙感星座組網計畫(附表),最後在「軍民融合」政策和民間企業之龐大資金需求下,各項功能和數據都將優先提供軍用。屆時,對我國防安全之威脅將再大幅提高,我國必須儘早擬定對策。
二、中共低軌衛星互聯網可能和空基互聯網同步發展
中共衛星互聯網之進展至目前為止仍十分緩慢。例如:「鴻雁星座」工程和「虹雲」工程,分別規劃由300顆和156顆衛星組成,但是至2022年11月為止,兩個計畫都只發射完成首顆試驗衛星;即使是在軌運行衛星數量最多(29顆)的「吉林一號」計畫,距原本規劃的138顆衛星仍相當遙遠(附表)。為此,中共除了開始規劃「超低軌道衛星星座建設計畫」之外,[8] 基於其在無人機和5G通訊等領域之研製優勢,恐將同步加速空基互聯網之布局。從世界各地近來頻見的「間諜氣球」被中共官方稱為民間「無人飛艇」一點,或許可窺見一斑。
附表、中國低軌衛星星座組網計畫(至2022/11為止)
附表、中國低軌衛星星座組網計畫(至2022/11為止)
計畫名稱
|
公司名稱
|
總星數∕顆
|
軌道高度∕Km
|
用途
|
進展
|
鴻雁星座
|
航天科技
|
300
|
1,100
|
行動通訊
|
首顆試驗星發射入軌
|
虹雲工程
|
航天科工
|
156
|
1,000
|
寬頻通訊
|
首顆試驗星發射入軌
|
銀河Galaxy
|
銀河航天
|
650-2,800
|
500-1,000
|
寬頻通訊
|
已發射7顆衛星在軌運行
|
行雲工程
|
航天科工
|
80
|
800-1,400
|
窄頻物聯網
|
已發射2顆衛星在軌
|
九天微星星座
|
九天微星
|
72
|
700
|
窄頻物聯網
|
已完成系統級驗證
|
天啟星座
|
國電高科
|
38
|
900
|
寬頻物聯網
|
已發射14顆衛星在軌運行
|
翔雲
|
歐科微
|
28
|
500
|
物聯網通訊
|
首顆試驗星發射入軌
|
吉林一號
|
長光衛星
|
138
|
500-700
|
商業光學遙感
|
已有29顆衛星在軌運行
|
高景星座
|
航天科技
|
28-56
|
500
|
商業遙感
|
已發射4顆衛星組網
|
靈鵲星座
|
零重空間
|
160-378
|
500
|
商業遙感
|
已發射10顆衛星在軌運行
|
吉利未來出行星座
|
時空道宇
|
72-168
|
600
|
商業遙感
|
已發射9顆衛星在軌運行
|
國網工程
GW
|
中國星網
|
12,992
|
500-1,200
|
衛星通訊
|
已向ITU提交2大星座(GW-A59及GW-2)之頻譜申請
|
資料來源:王綉雯整理自公開資料。
附圖、中共空天地海一體化網絡架構
資料來源:〈空天地海一體化網絡〉,《DEIN數能網絡實驗室》,2022年4月7日,https://reurl.cc/Q4WAMo。
[1]〈中星26號衛星成功發射〉,《新華網》,2023年2月24日,https://reurl.cc/EGRk9v;〈中搶射衛星佔軌道 壓制星鏈〉,《自由時報》,2023年2月26日,https://reurl.cc/jlGXZD。
[2]「鴻雁全球衛星通信星座系統」,簡稱「鴻雁星座」工程,由300顆低軌道小型衛星及全球資料業務處理中心構成,具全天候、全時段、克服複雜地形困難的即時雙向通訊能力。2018年12月發射首顆星,預計2023年完成骨幹星座系統。
[3]「虹雲」工程是中共首度提出的低軌星載寬頻衛星互聯網建設,將通訊、導航、遙感三種功能一體化。預計發射156顆小型衞星,在距地面1,000公里的軌道上組成全球移動互聯網。
[4]中國中科院院士、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制導與控制專家包為民於2021年4月之言,見〈用12992顆衛星打造太空「國網」!中國「星鏈」組建越來越近了〉,《新浪網》,2021年7月28日,https://k.sina.com.cn/article_1808670265_6bce1e3900100x8sy.html#/。
[5]近年發布衛星網絡建設計畫之國家,還有美國、英國、德國、加拿大、日本、俄羅斯、印度等。
[6]「星鏈」計畫至2022年10月為止,在軌衛星達3,558顆。其他各國民間企業之低軌衛星網路建設計畫,如:英國OneWeb規劃發射7,020顆(目前已發射428顆)、美國Amazon的Kuiper計畫規劃發射7,774顆、加拿大TeleSat的Lightspeed計畫規劃發射1,816顆等。
[7] 「星盾」計畫是Space X在2022年12月提出、針對軍用市場和國家安全等政府服務之衛星互聯網計畫,初步服務為地球觀測、安全通信和有效載荷託管等。
[8]〈宋曉明委員:我國將建超低軌衛星星座 首發星9月具備發射條件〉,《人民網》,2023年3月8日,http://kpzg.people.com.cn/BIG5/n1/2023/0308/c404214-326395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