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析日本軍援菲國的戰略思考
2023.03.17
瀏覽數
2693
壹、新聞重點
菲律賓總統小馬可仕(Ferdinand Marcos Jr.)於今(2023)年2月8日至12日訪問日本,2月9日與岸田文雄首相舉行峰會並發表《聯合聲明》(Japan–Philippines Joint Statement),聲明中提到日本政府「意圖建構裨益於對象國軍隊的新型協力框架,以深化安全合作」(聲明第23點),並將推動防衛裝備與相關科技移轉(聲明第21點);菲國對此表示歡迎。[1] 事實上,《產經新聞》在小馬可仕總統抵達日本的首日(2月8日)即提前披露,日本將制定防衛領域的「非ODA型」新外援框架(按:ODA為「政府開發援助」(Official Development Assistance)之意,以下視情況簡稱ODA)以向他國軍隊提供援助,而該框架首個適用國家便是菲律賓。[2]
日本現行ODA大綱《開發協力大綱》規定,日本ODA應當運用在「非軍事性援助」,同時應避免該援助被「使用於軍事用途或助長國際衝突」;若係為民生或救災等非軍事目的,而必須援助他國軍隊或持有軍籍之人士時,則應著眼於援助的實質意義,依照個案具體檢討。[3] 不過,去(2022)年公布的新版日本《國家安全保障戰略》(頁16)強調,要建構有別於現行ODA規範的新框架,提供志同道合國家之軍隊等對象,包含防衛裝備和基礎建設等安保援助,以提升該國安保能力與嚇阻能力,並稱這是加強日本綜合防衛體系的作為。[4] 判斷日菲《聯合聲明》所指的新型協力框架,就是指《國家安全保障戰略》所指之框架。
貳、安全意涵
一、日本藉強化菲國抗中能力減輕自身面對的中國壓力
儘管迄今日本已運用ODA,向菲國提供包含海上巡邏艇與雷達等裝備,然現在欲更進一步跨越ODA相關限制,遂行防衛裝備移轉,此背後顯係有其戰略思考,主要考量因素便是中國。日本乃有意透過提升菲律賓抗衡中國(尤其在南海)的力量,來分散或減輕日本在東亞地區(主要在東海)所面對來自中國的壓力。
關於此等「牽制」的戰略思維,日本學者北岡伸一在擔任「日本國際協力機構」(Japan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Agency, JICA)理事長任內,曾經在日本參議院聽證會上作出以下表示:「日本可發揮其力量之處,便是在海上安保方面,由日本向菲律賓等國家提供船艇,同時也在日本對其船員實施教育。日本提升多島嶼國家的海上執法能力,不僅只是為了海洋自由;從各種意義來看,迫使中國海警局向南方部署船隻,對日本的國家利益也是有所貢獻。」[5]
換言之,北岡著眼於東南亞國家在南海牽制中國海上力量的作用,認為菲律賓等國家若能在南海牽制中國,日本在東海所面對來自中國海警乃至於海軍的壓力便可減輕。目前日本政府推動的「對菲安保協力」,不啻是北岡「牽制」思維的實踐。
二、菲國可借日本援助強化對中國的因應能力
今(2023)年2月13日甫傳出,1艘中國海警船在南沙群島仁愛暗沙以軍用級雷射光,兩度照射當時正在執行海軍運補任務的菲國海岸防衛隊巡邏艇,致使後者船員短暫失明的事件。翌(14)日,小馬可仕總統召見中國駐菲大使黃溪連表達嚴正關切,但15日遭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駁稱並無此事,甚至藉機強調中國對南沙群島擁有無可爭辯的主權。[6]
儘管小馬可仕總統去(2022)年7月25日在首次國情咨文演說上曾說,「菲國絕不放棄任何一寸國土」;[7] 今年2月18日,渠於菲律賓軍校(Philippine Military Academy, PMA)演說時,再度重申菲國領土主權「寸土不讓」,[8] 然其在抗衡中國的能力方面其實力有未逮。於此,日本制定新型協力框架,並在該框架下提供菲國安保援助,實有利於後者因應中國威脅。
參、趨勢研判
一、日菲在傳統安全領域合作將更公開而顯著
目前菲國海巡部門僅擁有2艘大型巡邏艦,且皆是由日本提供;未來日本預定再提供5艘,不排除在前述新型援助框架之下,日本可能提供更先進的防衛裝備給菲國海軍,俾利菲國海巡和菲國軍隊共同抵禦中國在南海之擴張。
未來日本將不僅可運用現行ODA強化菲國因應來自中國的非傳統安全挑戰(例如中國的海上民兵、海警等),同時也可運用新型協力框架,強化菲國因應解放軍海軍等傳統安全威脅的能力,包含陸海空以及網路、電戰等作戰領域。未來日菲兩國政府若簽署《相互准入協定》(Reciprocal Access Agreement, RAA)或《物品勞務相互提供協定》(Acquisition and Cross Servicing Agreement, ACSA),兩國軍隊合作將更密切,而新型協力框架下進行的裝備移轉,更將有助於兩軍聯合演訓時的裝備相互操作性。
二、菲不放棄經濟倚中之想法恐弱化日援助效果
只不過,正如同小馬可仕總統今(2023)年1月初訪問中國所展現的姿態顯示,除對抗中國的硬實力不足的面向之外,菲國政府似乎至今也仍未拋棄在經濟上依賴中國的想法。[9] 這樣的想法,可能讓菲國未來在面對中國挑釁時,即便具備某種程度與中國對抗的能力,卻可能在北京的經濟槓桿壓力之下,最終難以下定對中國「示強」的決心。如此一來,日本對菲國的安保援助,便無法保證能夠發揮東京當局預想的作用,日本援菲以「牽制」中國的目的,也就未必能夠順利實現。
[1]“Japan–Philippines Joint Statement,” Japan’s Ministry of Foreign Affairs, February 9, 2023, https://www.mofa.go.jp/mofaj/files/100457147.pdf.
[2]〈<特報>政府、フィリピンに「非ODA」活用へ 中国にらみ安保能力強化〉,《産経新聞》,2023年2月8日,https://www.sankei.com/article/20230208-PR7U7LBSZZJYTE6WQY7EZFV6WI/。
[3]〈開発協力大綱について〉,《日本外務省》,2015年2月10日,頁9,https://www.mofa.go.jp/mofaj/gaiko/oda/files/000072774.pdf。
[4]〈国家安全保障戦略について〉,《日本防衛省》,2022年12月日,頁16,https://www.mod.go.jp/j/policy/agenda/guideline/pdf/security_strategy.pdf。
[5]《国際経済・外交に関する調査報告》,《日本參議院》,2022年6月3日,頁55,https://www.sangiin.go.jp/japanese/chousakai/houkoku/dai12ki/kokusai2022.pdf。
[6] 〈菲律賓控中國海警船照射軍事級雷射光 船員暫時失明〉,《中央社》,2023年2月13日,https://www.cna.com.tw/news/aopl/202302130184.aspx;〈中國海警船軍用雷射照菲巡邏艇 小馬可仕召見中國大使質問〉,《中央社》,2023年2月14日,https://www.cna.com.tw/news/acn/202302140382.aspx;陳妍君,〈北京稱海警船未照雷射 菲律賓指船員確實短暫失明〉,《中央社》,2023年2月16日,https://www.cna.com.tw/news/aopl/202302160240.aspx。
[7]陳妍君,〈小馬可仕首次國情咨文:堅守每吋菲律賓領土[影]〉,《中央社》,2022年7月25日,https://www.cna.com.tw/news/aopl/202207250352.aspx。
[8]〈菲律賓與中國在南海爭端 小馬可仕稱寸土不讓〉《中央社》,2023年2月18日,https://www.cna.com.tw/news/aopl/202302180210.aspx。
[9]〈小馬可仕抵中訪問 盼推進經貿投資緩和南海爭議〉,《中央社》,2023年1月4日,https://www.cna.com.tw/news/aopl/202301040235.aspx;〈北京展開榴槤外交 菲律賓總統獲7000億投資承諾〉,《中央社》,2023年1月4日,https://www.cna.com.tw/news/aopl/202301060205.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