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戰事周年: 主戰裝備的戰場經驗與教訓
2023.03.17
瀏覽數
2570
壹、新聞重點
俄羅斯部隊在2022年2月24日入侵烏克蘭,俄總統普欽宣稱這是「特別軍事行動」,目的在解除烏克蘭武裝。然而戰事發展至今,俄不僅未達其解除烏克蘭武裝目的,且烏克蘭在西方國家支持下,仍能持續維持與俄羅斯作戰的韌性。俄烏戰爭是21世紀第一場大規模傳統戰爭,世界各地的軍事觀察家都在密切關注,也試圖了解俄烏戰事對未來戰爭提供何種經驗與教訓。
貳、安全意涵
近期美、英等西方智庫,均密切觀察俄烏戰事的戰局變化,並探討其對未來戰爭的意義。美國目前是烏克蘭最大的軍備支持者,每年投注數千億美元在先進武器的發展。然而,若未經歷實際作戰,政策制定者很少能了解這些龐大的投資是否得到回報。蘭德公司(RAND)便認為,工業戰時代似乎再度重返,未來美國可能要打一場和目前作戰計劃截然不同的戰爭。[1]
一、傳統主戰武器在戰場運用的教訓
在烏克蘭戰場上,對傳統武器的運用及作戰價值,已有不少新的看法,例如無所不在的無人機及反戰車武器,使人懷疑主戰車是否仍有存在價值。然而烏克蘭後期的反攻,又說明若沒有裝甲戰,烏克蘭幾無反攻及佔領失地的能力;有人戰機在烏克蘭戰場的角色已退居第二線,烏克蘭空軍並未完全失去對空作戰的主動權,俄空軍戰機對地面戰事未發揮任何支援效果。西方裝備優異性能也充分展現,例如精準火砲、標槍反戰車飛彈、刺針肩射防空飛彈、高機動性砲兵火箭系統(HIMARS),都彌補烏克蘭的損失及不足,並支撐其作戰韌性至今。
烏克蘭軍隊在對抗俄羅斯裝甲部隊方面取得極佳成果,烏克蘭人摧毀的俄軍戰車、裝甲車和重型卡車數量幾達數千輛,大部分歸功於北約國家提供的手持反裝甲武器(英國NLAWS、美國標槍飛彈),加上西方提供情報的成果。然而,這並非淘汰戰車,改使用其他新武器如無人系統的時機。戰車仍是有效的主戰裝備,但須結合其他武器聯合運用,避免遭到廉價武器的攻擊。[2]
直升機及低空飛行的戰機的近距離空中支援,面對低空防空武器時的脆弱性也顯露無疑。[3] 俄羅斯已損失170架直升機,美國在20年反恐戰爭中,損失尚不到75架。在透明化戰場上,便攜式防空飛彈、無人機、遠程火力、遊蕩武器甚至反戰車飛彈,都使直升機的生存性遭到懷疑。[4] 有報告認為,美國陸軍要增加用於情、監、偵和近距離空中支援任務的消耗性無人機,以及滯空攻擊武器(loitering munition)的投資,並依賴生存性更佳的空軍和海軍戰機。補給物資可能需要由消耗性運輸無人機,或載人或無人車輛運送。部隊需要更具生存能力的裝甲車輛,或以輕步兵方式分散並徒步滲透。[5]
二、現代情監偵能力對陸戰的挑戰
透明化戰場對陸地作戰帶來挑戰。先進感測器可穿透天候掩護,運用人工智慧(AI)的感測器,在追蹤和瞄準目標的模式變化,可能具備更致命的作戰能力。大型軍隊編制,包括戰甲車輛、錯綜複雜的後勤網路等,都會成為攻擊目標,而以烏克蘭戰術為例,攻擊後勤體系可能比攻擊主戰部隊更為有效。美國陸軍部長Christine Wormuth也認為,從俄烏戰爭得到的教訓是,陸軍需減少電子訊號曝露、能抵抗先進無人機,並維持彈藥儲備及國防工業基地。[6]
英國皇家三軍研究所(Royal United Services Institute, RUSI)也認為,現代戰場上無處不在的情報、監視、目標獲得和偵察(ISTAR)能力,以及戰術層面多重感測器部署,使地面部隊很難維持隱蔽性。要想獲得生存能力,就要充分分散,成為一個不經濟的目標。藉快速移動可破壞敵人的擊殺鏈,從而避免遭敵攻擊。部隊應優先考慮效力的集中,同時只在有利條件下考慮火力的集中,並優先考慮將機動性作為其生存能力的關鍵組成部分。[7]
三、俄軍表現不如預期
皇家三軍研究所也認為,俄各軍種存在優先等級,地面部隊優序最高,導致不同軍、兵種運用順序有異;俄軍養成教育有其缺陷,雖有聯合訓練,但缺乏將部隊整合的基層領導能力;俄軍普遍依賴上級命令而不知變通,不改變此領導模式,作戰就可能失敗。不過不同軍種有其差異,相較於陸、海軍,這種文化在航太軍較不明顯。俄軍也普遍缺乏整合資訊能力,不願向執行命令者提供判斷背景,並鼓勵不實報告;俄軍作戰及編隊很容易互相衝突,電戰(EW)系統和其他能力經常彼此干擾,敵我識別及管控措施也不充分,這使得這些作戰能力必須分開運用,未能發揮戰力加乘的效果。[8]
俄羅斯在烏克蘭的失敗,顯示攻擊敵人前線比防守更困難。這是因為難以在充滿感測器的戰場上實現戰術和戰略突襲,使未被發現的戰術運動變得非常困難,這是因為俄烏戰場主要在地面進行,而空戰和海戰則更為快速流暢。
參、趨勢研判
在烏克蘭戰場上,無人機、商用太空系統、電子戰等在戰場的運用,說明新型態戰爭的來臨。西方國家提供的武器,使烏克蘭得以擺脫老舊俄製武器庫的困境,烏克蘭軍人也快速適應西方武器,這些武器並非特別先進,但烏軍仍能善加運用,結合適當戰術戰法,發揮關鍵作用,另烏克蘭仍在持續爭取能夠更發揮關鍵效果的武器,如F-16戰機等。[9]
一、烏軍善用西方裝備發揮作戰威力
俄烏戰事從2月進行至今,原本認為俄烏軍力無法對比,烏克蘭可能快速崩潰,然而在西方國家源源不斷提供武器、通訊及技術支援,以及烏軍操作人員的有效運用,使其在面對俄軍時能保持優勢。北約盟軍轉型司令部副指揮官指出,西方提供的軍事技術是烏克蘭能抵抗俄軍的關鍵。
外界認為烏克蘭部隊所以獲勝,是因為他們採用北約標準,包括建立一支專業士官團隊,並採用稱為任務式指揮的分散式西方指揮哲學。北約訓練被認為在戰爭初期給烏克蘭士兵帶來優勢,因為他們建立一個分散、靈活的防禦系統,這與俄羅斯方面不同。但北約教官也從烏克蘭身上獲得經驗教訓,而烏軍部隊也常採即興式創作,和北約或俄式指揮體系不盡相同。
戰爭需要大量儲備和巨大張力。儘管反戰車武器表現突出,但烏克蘭仍依賴砲兵大規模火力挫敗俄軍。作戰過程中,最初一個半月烏軍尚保持砲兵均勢,然後開始彈藥不足,至6月時俄軍火力已有10:1優勢,當時北約國家沒有足夠武器儲備,也沒有工業能力維持大規模作戰,只有美國能提供足夠彈藥。至10月底時,美國已由邊境送進烏克蘭176億美元援助。[10] 美國提供武器包括刺針飛彈、標槍反戰車飛彈、155公厘榴砲、無人機、無人艦、戰術車輛、直升機、電子干擾裝備、雷達、迫砲、榴彈發射器、小口徑武器、數百萬發彈藥、防彈衣、頭盔等武器裝備,接著也提供火力及精確度更佳的高機動性砲兵火箭系統;以及「國家先進地對空飛彈系統」(NASAMS),並使用陸射型先進中程空對空飛彈(AMRAAM)。其他北約國家也提供火砲、戰車、步兵戰鬥車、短程防空飛彈,以及防空戰車等武器。
西方武器使烏克蘭得以擺脫老舊俄製武器困境,烏克蘭軍人也快速適應西方武器,這些武器並非特別先進,但烏軍能善加運用西方技術,結合適當戰術戰法,在作戰時發揮關鍵作用,例如以無人機標定俄軍目標,並以遠程火力加以精準打擊;而烏克蘭在俄軍以硬殺及網路等攻勢阻斷其通訊時,運用商用太空系統持續維持通訊運作,並發布戰況消息,爭取國際輿論支持,有效阻止俄軍攻勢;運用商業低軌道衛星等公開情報資訊,提供俄軍動態情況,幫助外界瞭解烏克蘭現況,以及俄軍部署及動向,並藉由民間公司人工智慧服務,得以對俄軍動態進行大規模監視。[11] 俄軍運用優勢電子戰能力,對烏克蘭部隊在烏東等地區的作戰通訊、無人機遙控等進行干擾,也發揮阻撓作用,然而藉由俄軍被俘的電戰裝備、及西方國家的電子情報蒐集裝備,也使烏軍得以蒐獲大量俄軍電子戰能力。
二、沒有改變遊戲規則的武器系統
刺針、標槍飛彈、TB2無人機、機動砲兵火箭等,被認為對俄烏戰場帶來革命性影響,然而這是戰場上各個單位的協調行動,可能得到美國的情監偵與目標獲得(ISTAR)支持而促成。例如,部分TB2無人機還能在戰場上空成功作戰,是因為高機動性多管火箭精準摧毀俄羅斯的指揮管制節點和雷達系統,造成俄羅斯的防空系統的漏洞。
這些武器效用被媒體大幅報導,引發關於重型武器如主戰車和有人駕駛飛機是否仍然適用現代戰場的爭論。許多人認為這些平台在未來戰鬥的威力減弱,需要強調更輕、更小、更機動的系統。然而,更輕、更小、更機動的系統不太可能在大國戰爭中佔據主導地位,烏克蘭戰場顯示,地面衝突仍然依賴陸基火砲,無人機主要用於偵察和瞄準;戰車提供的機動性、防護和火力,在地面作戰根本沒有替代品。烏克蘭部隊一直要求提供裝甲、火砲、機動性和防空系統,而非更輕、機動性更強的系統。最初的突破和大部分激烈戰鬥仍須由裝甲部隊完成,重火力及重武裝仍會是戰場主流。
無人機(UAS)和反無人機系統(C-UAS)對各兵種及各作戰單位都極為重要,特別是戰場態勢感知,對提升戰力至關重要。但無人機有90%會在使用中損失。在大多數情況下,無人機系統必須是廉價和可損耗的。對於陸軍來說,無人機必須成為部隊的建制內的基本配備,以達到情況感知和目標獲取的目的。另外,俄烏戰場上,反無人機的主要手段是電子戰。
三、需維持戰場的「制精確權」
英國皇家三軍研究所認為,現代戰爭中沒有安全區。敵人可以在整個戰役縱深進行攻擊,因此生存能力取決於能否分散彈藥庫存、指揮管制(C2)、後勤維修,以及作戰單位如飛機等。商業技術包括消費型無人機、星鏈Starlink衛星天線和民營公司衛星圖像——使烏克蘭獲得優勢。但這是因為俄烏戰場上,這些以西方國家為基地的服務者不會受到敵人攻擊。但在烏克蘭境內則沒有地理避風港,固定目標如關鍵基礎設施,將成為俄長程精確打擊的目標。
軍隊必須為「制精確權」(the right to precision)而戰。精確性不僅在提供最佳作戰效果,也能使部隊減少所需的彈藥後勤準備量,使其更具生存能力。但精確武器不但數量稀少,並且可被電戰手段打敗。為了使擊殺鏈能以可及的速度運作,用於攻擊、保護和定向的電子戰,是現代多兵種協同行動的關鍵因素。
電磁頻譜的爭奪十分重要。電子戰手段會減緩擊殺鏈,增加戰場混亂,最重要的是降低武器精準度,制定火力順序以破壞電子對抗手段,從而為精確打擊創造機會視窗至關重要。電子戰和動能攻擊(軟殺及硬殺)的分層次進行,對於確保有限的精準武器庫存產生所需的效果至關重要,可藉干擾導航頻率來破壞敵方對目標提供精準打擊的嘗試,從而阻礙敵方的精準目標獲取。使用電子戰基線來確定干擾源的位置,或使用非精準射擊,迫使敵電子戰裝備移動,從而打開機會之窗,獲得精確的打擊座標。為了保證擊殺鏈,確保精準彈藥的有效性,必須積極爭奪電磁頻譜優勢。
[1]“Is the U.S. Military Capable of Learning From the War in Ukraine?” Foreign Policy, February 2, 2023, https://foreignpolicy.com/2023/02/02/us-military-lessons-war-ukraine-russia-weapons-tactics/.
[2]“What the U.S. Military Needs to Learn from the Ukraine War,” Time, April 11, 2022, https://time.com/6165506/military-strategy-ukraine-war/.
[3]ibid.
[4]“The Other Big Lessons That the U.S. Army Should Learn from Ukraine,” War on the Rocks, June 27, 2022, https://warontherocks.com/2022/06/the-other-big-lessons-that-the-u-s-army-should-learn-from-ukraine/.
[5]Ibid.
[6]Ibid.
[7]“Preliminary Lessons in Conventional Warfighting from Russia’s Invasion of Ukraine: February–July 2022,” Royal United Services Institute, November 30, 2022, https://rusi.org/explore-our-research/publications/special-resources/preliminary-lessons-conventional-warfighting-russias-invasion-ukraine-february-july-2022.
[8] Ibid.
[9] “6 Wrong Lessons for Taiwan From the War in Ukraine,” Foreign Policy, November 2, 2022, https://foreignpolicy.com/2022/11/02/lessons-ukraine-russia-war-taiwan-china-military-weapons-strategy-tactics/.
[10]“Ukraine War Proves Western Technology is Superior, German General Says,” DefenseNews, October 26, https://www.defensenews.com/battlefield-tech/2022/10/25/ukraine-war-proves-western-technology-is-superior-german-general-says/.
[11]“As Russia Plots Its Next Move, an AI Listens to the Chatter,” Wired, April 4, 2022, https://www.wired.com/story/russia-ukraine-war-ai-surveill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