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對中國反介入的島鏈防衛
2022.01.21
瀏覽數
616
壹、新聞重點
美軍參謀首長聯席會議主席密利(Mark Milley)於2021年10月底接受訪問表示,解放軍已經成為擁有陸、海、空、天、電、網等全領域作戰能力的軍隊,不再是以前的農民兵。解放軍「反介入與區域拒止」(anti-access/area denial, A2/AD)戰力涵蓋第一島鏈內外,尤其是台海與日本西南海域。[1]密利稍早在眾院作證表示,2027年解放軍具備攻打台灣能力,但未來兩年他們沒有意願要這麼做。現任印太司令阿奎利諾(John Aquilino)與前任戴維森(Phil Davidson)在國會作證一致表示,未來6年解放軍可能攻台。[2]針對如何應付日益擴張的解放軍「反介入與區域拒止」的能力,美國智庫提出島鏈防衛理念,以及與其他友盟分工合作的可能做法,茲分述如下:
貳、安全意涵
島鏈防衛重點為戰力防護、偵察競爭、遠程攻擊競爭、拒海、集中兵力與反擊為,並以「反介入與區域拒止」反制中國。
一、島鏈防衛
島鏈防衛由友盟進行任務分工,核心為美日兩國,南面由台灣、菲律賓固守。澳大利亞橫跨印度洋與太平洋,可作為後勤基地。南韓與越南是側翼,印度更是可與中國抗衡的重要友盟。島鏈防衛要點是(一)戰力防護:擋住第一波攻擊。(二)偵察競爭:破壞中國偵察能力,防護友盟偵察能力,包括光纖地下化、電戰、加密、網戰等。(三)遠程攻擊競爭:包括攻勢作戰、基地強化、基地疏散、防空與飛彈防禦等。(四)拒海:包括偵察與拒海、源頭打擊、扼制點控制、海岸防禦等。(五)集中兵力與反擊:包括集中兵力與反擊中國競爭,以及反擊作戰。(六)反制灰色地帶侵略。鑒於中國在其近海部署海上民兵與海警部隊,需要預先擬定對策。[3]
對於島鏈防衛任務,台灣是發展不對稱戰力,部署不規則作戰兵力,強調防空飛彈(包括野戰防空)、反艦飛彈與反坦克飛彈。這些不規則作戰武器可增加共軍犯台成本,尤其由隱匿與機動雷達與飛彈發射車組成的防空游擊戰,將增加共軍爭取空中優勢的複雜性,以及其速戰速決的不確定性,達到國軍戰略持久目的。[4]
二、緊縮島鏈
這項緊縮島鏈理念是以敵為師,讓中國也嘗到「反介入與區域拒止」苦果。這項戰略企圖沿著第一島鏈建立陸基精確打擊網,並配合海空、網電等戰力。這個打擊網分散島鏈各地,除了提高其生存性,並在敵人「反介入與區域拒止」威脅範圍內,對解放軍發動內線攻擊。部署在外圍的海空兵力,憑藉優越機動性支援作戰。以美式足球比擬,內線打擊網為美式足球防守線(defensive line),外圍海空兵力則為線衛(linebackers)。[5]
參、趨勢研判
反艦飛彈扼控島鏈出口,偵察嚇阻以無人機情監偵網以及區域多領域融合中心,提升戰場知覺。
一、反艦飛彈遏制島鏈出口
早在島鏈防衛想法提出之前,蘭德公司一份報告指出,以「反介入與區域拒止」反制中國,同時配合遠距封鎖戰略,在第一島鏈扼制點部署陸基反艦飛彈。一旦台灣與日本捲入與中國衝突,台日在沖繩與台灣北部部署射程100-200公里陸基反艦飛彈,即可封鎖解放軍海軍在沖繩以南海域的活動。[6]
二、無人機偵察嚇阻
偵察嚇阻概念源自中國對周邊國家,發動偵打一體戰威脅越來越大。落實偵察嚇阻概念,必須在第一島鏈友盟間建立一套低成本、持續與具互通性的情監偵系統。即時戰場知覺,是因應灰色地帶與傳統造成既定事實侵略的最佳武器。由無人機構成的情監偵系統,可彌補美軍馳援的距離與時間落差,讓友盟能夠迅速集結兵力,以免中國侵略行動生米煮成飯。第一島鏈無人機情監偵網,由南沙群島、南海、台海、釣魚台、中國沿海等區域網組成,機種包括MQ-9系列與RQ-4。每個區域情監偵網視需要保持持續性或間斷性偵察,另有18架為衝突時緊急需求,共需46架無人機。[7]
在台海方面,維持一個持續性偵察軌道,需要4架MQ-9B(如附圖)。無人機偵察重點包括火箭軍東風系列飛彈調動、兩棲部隊集結、海軍作戰與支援艦艇出港、大規模演習、特種部隊部署、戰機與潛艦跨區活動等。一旦出現這些跡象,就能馬上進行緊急疏散等戰力保存動作。[8]
三、區域多領域融合中心強化偵察嚇阻
除了無人機,目前情監偵組織架構還可應用人工智慧等科技,將現有情監偵能力發揮最大效能。現有情監偵系統包括空中無人系統、同溫層氣球、海上無人系統、漂浮感應器(漂浮無人機、浮標、水下偵測網等)以及太空系統(商用衛星、太空飛機等)。同時採取守望相助方式(neighborhood approach),在島鏈設置地區多領域融合中心(regional multi-domain fusion center, RMFC),能夠快速處理蒐集的信息。地區多領域融合中心包括東京、沖繩、菲律賓、帛琉、汶萊、越南、吉隆坡、新加坡、雅加達、泰國、斯里蘭卡、新德里等地。[9]
附圖:MQ-9B海上衛士無人機。
資料來源:歐錫富取自網路公開資料。
[1]Peter Martin, “U.S. General Likens China’s Hypersonic Test to a Sputnik Moment,” Bloomberg, October 27, 2021, https://www.bloomberg.com/news/articles/2021-10-27/milley-likens-china-s-hypersonic-weapon-test-to-sputnik-moment.
[2] Sam LaGrone, “Milley: China Wants Capability to Take Taiwan by 2027, Sees No Near-term Intent to Invade,” USNI News, June 23, 2021, https://news.usni.org/2021/06/23/milley-china-wants-capability-to-take-taiwan-by-2027-sees-no-near-term-intent-to-invade.
[3]Andrew F. Krepinevich, Jr., Archipelagic Defense, Sasakswa Peace Foundation, 2017, https://www.spf.org/en/global-data/SPF_20170810_03.pdf.
[4]Ibid.
[5]Thomas G. Mahnken et al., Tightening the Chain: Implementing a Strategy of Maritime Pressure in the Western Pacific, Center for Strategic and Budgetary Assessments (CSBA), 2019, https://csbaonline.org/research/publications/implementing-a-strategy-of-maritime-pressure-in-the-western-pacific/publication/1.
[6]Terrence K. Kelly, et al., Employing Land-Based Anti-Ship Missile in the Western Pacific, Rand, 2013, https://www.rand.org/content/dam/rand/pubs/technical_reports/TR1300/TR1321/RAND_TR1321.pdf.
[7]Thomas G. Mahnken et al., Deterrence by Detection: A Key Role for Unmanned Aircraft Systems in Great Power Competition, CSBA, 2020, https://csbaonline.org/research/publications/deterrence-by-detection-a-key-role-for-unmanned-aircraft-systems-in-great-power-competition/publication/1.
[8]Ibid.
[9]Thomas G. Mahnken et al., Deterrence by Detection: Innovative Capabilities, Process, and Organizations for Situational Awareness in the Indo-Paific Region, CSBA, 2021, https://csbaonline.org/uploads/documents/CSBA8269_(Implementing_Deterrence_By_Detection)_FINAL_web.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