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美國「軸輻體系」變化與「台灣有事」之連動
2024.01.03
瀏覽數
1622
前言
本文旨在探討美國自二戰以降,於亞太地區設立「軸輻體系」(Huband-Spokes System)近期之變化,與「台灣有事」(Taiwan Contingency)之連動性。美方「軸輻體系」主要係由美日、美韓、美澳、美菲與美泰等「雙邊」(bilateral)「安全同盟」(security alliance)所組成,其中以美國作為中心的「軸」(hub),數個「雙邊同盟」為「輻」(spokes),形成美國試圖在東亞與印太區域,維持穩定秩序的安全架構。[1]長期以來,透過學界辯論,為何美國在亞太無法建立類似「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簡稱「北約」)的「多邊」(multilateral)安全架構,凸顯美國「軸輻體系」,在美日、美韓、美澳等雙邊同盟之間,橫向接軌有限及協調不足之事實。[2]換言之,美方「軸輻體系」的運作模式,主要以美國與其雙邊同盟國間,各別的互動為主,體系中不同的「輻」(例如美日同盟、美韓同盟或美菲同盟等),較少橫向的合作。
然 而, 美 方「 軸 輻 體 系 」 運 作 模 式, 近 期 於 拜 登 政 府(Biden Administration)「印太戰略」(Indo-Pacific Strategy)框架中,產生調整與變化。以美國總統拜登、日本首相岸田文雄(Fumio Kishida)及南韓總統尹錫悅(Yoon Suk Yeol),於 2023 年 8 月 18 日在美國馬里蘭州「大衛營」(Camp David)舉行三方元首峰會後,發布的《大衛營精神》(Sprit of Camp David)為例,美國正藉著強化美日關係與美韓關係,進一步提升美日韓三邊戰略合作關係,也代表美日與美韓的同盟關係,彼此之間展開新的橫向互動。[3]《大衛營精神》強調,美日韓三邊提升的關係不僅國防「能力」(Capability),亦包含經濟與科技安全、網路與資訊安全、供應鏈韌性,乃至區域發展等綜合性安全面向。事實上,不僅美日韓三邊戰略關係提升,韓國總統尹錫悅於今年紀念反日運動的「三一節」(March First Independence Movement Day)演說中,更公開表達對於日本過去軍國主義侵略印象之改觀,稱日本為南韓理念價值共享之夥伴。[4]美國也同日本、澳洲於 2023 年 8 月 24 日於菲律賓水域附近舉行三邊聯合軍事演習,菲律賓海軍船塢登陸艦「南納卯號(BRP Davao del Sur)亦參與演訓。[5]
跡象顯示,美國當前的「軸輻體系」已在能力、內部橫向的協調與動員,與安全範疇之界定,產生變化。然現階段學界對此變化產生之討論,多半關注於中國對區域秩序形成的挑戰,對於「台灣有事」 —中國進犯台灣並攻占,與美方引領「軸輻體系」變化間的連動探析較為有限。本文引用瓦特(Stephen M. Walt)的「威脅平衡」(Balance of Threat)概念,試圖論證美方「軸輻體系」的變化與強化,係因「軸輻」內的各行為者認知到,若中共進犯並成功占領台灣,所可能產生的威脅,不利於區域行為者的利益,因此同意順應美方「軸輻體系」的調整。[6] 換言之,驅動「軸輻體系」變化的威脅認知,並不係來自於中國被視為「系統性之挑戰」(systemic challenge,「挑戰」亦非「威脅」),而是中國片面改變台海「現狀」(status quo)之舉動,與可能進犯台灣之意圖,造成「台灣有事」之最壞情況想定,連動產生區域威脅的預判與反應。簡單來說,現今「軸輻體系」的變化,來自於美方與印太各盟國已逐步形成「台海有事」牽動「『軸輻』有事」的威脅共識。美國「軸輻體系」之所以強化,與產生「小多邊」(minilateral)橫向互聯,旨在「嚇阻」(deter)中國,維持台海區域之和平與穩定。
[1] 中華民國(台灣)於 1954 年 12 月 3 日至 1979 年 12 月 31 日亦係美國「軸輻」聯盟體系中的一環。參閱 Richard C. Bush, “America’s Alliances and Security Partnerships in East Asia: Introduction,” Brookings, July 13, 2016, https://shorturl.at/IJUY9.
[2] Victor D. Cha, “Origins of the U.S. Alliance System in Asia,” International Security, Vol. 34, No. 3, 2010, pp. 158-196.
[3] “The Spirit of Camp David: Joint Statement of Japan, the Republic of Korea, and the United States,”The White House, August 18, 2023, https://shorturl.at/kopwA.
[4] Mitch Shin, “South Korean President Calls Japan ‘Partner’ on Independence Day,” The Diplomat, March 1, 2023, https://shorturl.at/nuvx1.
[5] Dzirhan Mahadzir, “U.S., Australia, Japan Drill with the Philippines in South China Sea; China Flies Military Drone Near Taiwan,” USNI News, August 27, 2023, https://shorturl.at/aBDGL.
[6] 促使美方「軸輻體系」變化的因素,除了盟國對中國認知的轉變 —從「挑戰」過度至「威脅」的光譜之外,尚有其他變數,例如北韓問題、南海領土爭端、釣魚台主權爭議,或美國內政資源與經費分配等議題,然礙於篇幅限制,本文僅針對「台灣有事」的面向相進行討論。作者也認為,相較於北韓與領土爭議,中國近年來對台灣,軍機騷擾或繞台等威逼行為,在進逼的強度上已高過領土爭議的衝突可能性,故單純就區域行為者考慮中國可能進犯台灣的最壞情況進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