緒論
2021.12.22
瀏覽數
1356
全文連結: 緒論
拜登(Joe Biden)於 2021 年初就任美國總統,無疑為今年印太區域安全的最大變數,世人莫不關切拜登是否延續川普(Donald Trump)的「印太戰略」(Indo-Pacific Strategy),而印太地區情勢又將如何轉變。隨著 2021 年 3 月《國家安全戰略中期指導方針》(Interim National Security Strategic Guidance)的頒布,拜登政府的「印太戰略」愈發清晰明朗,其不但承襲川普抗中路線,更上綱為民主與威權之爭,強調要重建美國民主體制,以號召盟友對抗中國。為扮演稱職的國際社會領導者,拜登政府在全球戰略上亦對應調整,多邊主義(multilateralism)則為其關鍵。
就印太地區安全情勢而言,身為「印太戰略」的圍堵對象 — 中國,認為拜登政府將專注國內事務而無暇與中國競爭,為此世界必然呈現「東升西降」態勢。故中國對外展開一連串挑釁政策,惟世局卻未出現其所預期的坦途,反倒讓美國得以號召盟友對抗中國,更為後續的南海戰略競逐,乃至於台海衝突的升級埋下伏筆。與此同時,中俄聯合抗美格局則愈發穩固。俄羅斯雖不願捲入中美對抗,但其於印太的戰略布局攸關自身能否重返昔日超級大國地位,遂於俄烏邊境發動灰色地帶衝突,展現其掣肘美國「印太戰略」的能力。美國聯合盟友圍堵中國之際,其歐洲盟邦亦因歐中關係惡化而強化與印太國家的交往,並增強自身於印太地區的軍事存在。是以,本為中美對抗的印太地區安全格局,隨著拜登政府策略的轉變而愈趨複雜,印太地區的周邊大國亦捲入其間,印太與歐洲兩地的情勢因而出現連動效應的可能。
在印太地區與外部環境連動愈發緊密之際,此間國家亦本著國家利益,就情勢變遷進行回應。作為美國「印太戰略」支柱的日本與澳洲,在與中國關係齟齬日深下,除強化與美國的安全合作,亦趁機穩固自身於印太地區地位。另一重要支柱 — 印度,其與中國的邊界糾紛迄今難解,仍有因彼此內政變化與民族主義而重啟之虞。此外,北韓核武發展似有死灰復燃跡象,緬甸軍事政變則牽動中美於此間影響力的消長,凡此又為印太情勢平添不穩定性。與此同時,衝擊人類社會甚鉅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迄今仍看不到盡頭,亦為印太情勢增添變數,產業供應鏈危機則為印太區域得面臨的另一挑戰。
台灣面臨中國灰色地帶的極限施壓,但我們的自由民主卻贏得外界與日俱增的認可與支持,復以台灣於國際產業結構鏈的不可或缺,未來在強化印太供應鏈韌性可望扮演一定的角色。是以,身處多重交錯的印太格局,台灣面臨危機之際亦有轉機。
鑑於印太區域安全情勢的轉折與複雜,《2021 印太區域安全情勢評估報告》分為三大篇:「牽動印太格局的戰略情勢與大國作為」、「印太區域各主要國家的回應與作為」以及「影響印太區域安全的重要議題」,由宏觀至微觀地逐次探索是年印太區域的戰略安全情勢,希冀藉由對區域情勢的掌握,從中發現台灣的戰略機遇,從而能對我國家安全有所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