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國修復對日關係:烏克蘭危機後的日俄能源供應鏈
2022.06.22
瀏覽數
2446
壹、新聞重點
俄國對烏克蘭進行「特別軍事行動」後,日本追隨歐美國家對俄實施多項經濟制裁,俄國亦以強硬態度回應,日俄關係急速降溫。6月3日,日本完成《基礎建設出口支援戰略修訂案》,刪除日俄能源合作規劃。同日,俄國外交部卻突對日本釋出善意,表達願在「庫頁島2號」等能源開採事業上與日本維持協力關係。[1] 在日俄關係看似惡化之際,俄國卻對日本採取柔性態度,其真實意圖為何,殊值關注。
貳、安全意涵
一、日俄於能源供應鏈中地位逆轉
烏克蘭危機爆發後,歐美日諸國雖未直接涉入,惟頻在外交及經濟領域與俄國隔空角力,使全球能源市場不透明性漸增。在歐洲能源市場方面,俄國以付款爭議為由暫停對部分國家供給能源。在東北亞能源市場方面,中俄、日俄能源供應鏈仍穩定運作。在此同時,日本政府亦多次表態不願放棄「庫頁島1、2號」及「北極LNG2(Arctic LNG 2)」等能源開發案,[2] 然此現象亦引發俄國政界不滿。5月25日,俄國國家杜馬主席沃洛金(Vyacheslav Viktorovich Volodin)發言稱,鑒於日、英等國對俄國採取非友好態度,不應讓上述國家持有俄國能源開採基地之股份及權益。[3]
6月3日,日本於新版《基礎建設出口支援戰略》中刪除與俄國進行能源合作之規劃後,俄國外交部發言人沙卡洛娃(Maria Zakharova)卻一改強硬態度,於記者會中稱「在能源議題上,將與日本維持具建設性之合作關係」及「俄國深切體認維持能源穩定供給之責任」。[4] 上述發言係俄國政府首度在能源議題上對日本採取軟性姿態,與過去立場迥異,顯示在國際社會(尤以歐美國家)制裁措施催化下,日俄在能源供應鏈上或已由對等地位逐漸轉化為「買方市場」。
二、凍結基礎設施投資影響日俄能源供應鏈走向
日本雖位居世界第三大經濟體,實則為資源小國,為確保長期經濟發展基礎,於2013年起推動《基礎建設出口支援戰略》,支援日資企業赴海外參與基礎建設,確保日本取得能源及礦物資源開採權。[5] 日本前任首相安倍晉三改善對俄關係後,俄國即在《基礎建設出口支援戰略》中扮演要角,無論在減碳技術、電力基礎建設、能源開採及天然氣貿易等範疇,日本均將俄國視為重點投資對象。烏克蘭危機爆發以來,日本政府迫於國際形勢,不得不對俄國採取若干制裁措施,惟仍設法維持日俄能源供應鏈穩定運作。然而日本在新版《基礎建設出口支援戰略》中刪除與俄合作規劃,影響深遠。
其一,油氣供應鏈概可分為探勘、開採、精煉、運輸及消費等階段。國際社會多將目光聚焦於運輸及消費制裁,然俄國在探勘、開採及精煉方面實則高度依賴外資企業。[6] 日本修訂《基礎建設出口支援戰略》後,意味不再對俄提供開採資金及技術,長期而言將對俄國能源出口事業帶來負面影響。
其二,日本推行該戰略旨在加強對能源供應鏈上游之掌握,必然優先將資源投入對日輸出能源國。換言之,日本若將資源轉投其他國家,未來或排擠俄國對日能源出口總量。
其三,俄國開展「特別軍事行動」以來,日本陸續迎來《外交藍皮書》、《基礎建設出口支援戰略》及《能源白皮書》等政策文件修訂。日本雖欲維持日俄能源供應鏈長期運作,然在國際社會壓力下仍須與俄國保持距離。而隨烏克蘭危機長期化,前述政策文件之修訂亦意味制裁舉措已逐漸制度化,將一定程度影響日俄能源供應鏈之發展。
參、趨勢研判
一、俄國:為烏克蘭戰事落幕後影響力衰退預做準備
俄國對烏克蘭實施「特殊軍事行動」後遭受數波經濟制裁,然而制裁作為並未在國際社會形成普遍共識,尤其亞洲新興國家及歐美國家對此意見分歧。如英國石油巨頭殼牌宣布將撤出「庫頁島2號」天然氣開採項目後,中國及印度等國卻持續以低價自俄國進口能源,俄印、俄中能源貿易量更創歷史新高。
4月23日,殼牌石油與中國交涉「庫頁島2號」股權轉讓事宜,引發高度關注。5月27日,外媒再度報導殼牌石油與印度企業商議買賣事宜。 由以上市場動向可得知,西方國家自俄國撤資後之空白地帶對能源市場仍極具吸引力,惟考量國際情勢,當前僅有中印等「對俄友好國家」得以承接。
中俄兩國比肩為鄰,俄國能源出口市場受限,中國則亟需能源維持經濟發展,雙方能源貿易看似出現唇齒相依之勢。然而俄國政經影響力若因烏克蘭戰事衰退,且過度將能源出口集中於中國,中俄能源供應鏈屆時可能產生「套牢(Hold-up Problem)」情境,[8] 使中國之話語權凌駕俄國。由俄國曾主張應由中國支付油氣管線建設費用,[9] 以及殼牌石油「庫頁島2號」股權轉讓持續遭擱置等動向,亦可發現俄國對過度依賴中國市場之憂慮。而在此背景下,日本作為亞洲第二市場之重要性遂逐漸上升。
二、日本:日俄能源供應鏈之存續取決於國際制裁力道
國際社會對俄制裁作為迄今多由歐美國家主導,日本則處於被動追隨地位,此現象於能源供應鏈方面尤為顯著。[10] 其主因在於日本能源自給率極低,能源供應牽動國家安全及經濟發展,故該國對能源制裁議題抱持審慎態度。自烏克蘭危機爆發以來,無論在政府文書或政要發言中,日本政府譴責俄國之邏輯必定以「企圖以力量更改現狀」作為立論基礎。考量中國近年漸有突破第一島鏈態勢,上述觀點實則隱含對中國之憂慮,並為日後國際聲援日本建立理論基礎。換言之,日本雖已承諾減少自俄國進口能源,然其最終目的僅在為日後「臺海有事」預做因應。
然而國際能源市場近期漸趨緊繃,天然氣發電成本居高不下,且核電運用仍受限制,使日本瀕臨缺電危機。上述情況若遲未緩解,今年冬季恐有110萬戶以上家庭陷入缺電。[11] 而由2022年版《能源白皮書》仍續強調「庫頁島1、2號」之重要性,可得知日本政府仍欲長期維持日俄能源供應鏈運作。然而日俄能源供應鏈之存續,最終仍需視烏克蘭危機是否及早落幕,以及國際社會是否放緩對俄能源制裁而定。
[1]〈政府、対ロシア経済協力を凍結 インフラ戦略改定、記述削除〉,《共同社》,2022年6月3日,https://news.yahoo.co.jp/articles/84ea7b591f5d799e6720e733b67ec458a1b9aa06。;〈ロシア外務省「日本と協力続ける用意ある」 サハリン2開発巡り〉,《毎日新聞》,2022年6月3日,https://mainichi.jp/articles/20220603/k00/00m/020/376000c。
[2]〈不理會西方制裁 日本繼續俄羅斯天然氣項目〉,《中央社》,2022年5月2日,https://www.cna.com.tw/news/aopl/202205020301.aspx。
[3]〈ロシア下院議長、日英の権益問題視 サハリン2〉,《日本経済新聞》,2022年5月25日,https://www.nikkei.com/article/DGXZQOGR25DHB0V20C22A5000000/。
[4]見註1。
[5]〈経協インフラ戦略会議の開催について〉,《內閣官房》,2013年3月12日,https://www.kantei.go.jp/jp/singi/keikyou/pdf/konkyo.pdf。
[6]〈ロシアが原油・天然ガスの新たな供給先を開拓しEU制裁の影響を相殺するのは難しい〉,《野村総合研究所》,2022年5月10日,https://reurl.cc/OAgpdg。
[7]〈サハリン2 中ロ結束懸念 英シェルが中国企業と権益売却交渉〉,《日本経済新聞》,2022年4月23日,https://www.nikkei.com/article/DGKKZO60272830T20C22A4EA2000/;〈英シェルのサハリン2権益、インド企業連合と売却交渉か〉,《日本経済新聞》,2022年5月27日,https://www.nikkei.com/article/DGXZQOGR26FDX0W2A520C2000000/。
[8]塩原俊彦,〈アナリシス パイプラインの分析アプローチをめぐる諸問題 権力関係に注目する立場からの一視点〉,《石油・天然ガスレビュー》,第43巻第5号(2009年9月),頁33-45。
[9]資源貿易產生「套牢」之條件在於,資源輸出(入)國間由管線相互連接,且管線上不存在第三國,資源輸出國因管線建設成本已成為「沉沒成本」,不得不屈就資源輸入國之要求。俄國對中國之要求參見〈俄官倡華出資建天然氣管道〉,《東方日報》,2021年11月12日,https://orientaldaily.on.cc/content/兩岸國際/odn-20211112-1112_00180_024/俄官倡華出資建天然氣管道。
[10]〈G7がロシア産原油の輸入禁止で合意。いずれ天然ガスも輸入禁止か〉,《野村総合研究所》,2022年5月9日,https://www.nri.com/jp/knowledge/blog/lst/2022/fis/kiuchi/0509_2。
[11]〈電気不足、冬に110万世帯分 原発動かず節電頼み限界〉,《日本経済新聞》,2022年6月6日,https://www.nikkei.com/article/DGXZQOUA290QC0Z20C22A50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