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中國經濟與政治情勢
2022.06.22
瀏覽數
2428
壹、新聞重點
2022年5月下旬以來,上海市統計局陸續釋出一系列今(2022)年4月的經濟數據。一如外界預期,從上海在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生產、固定資產投資、外貿進出口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等方面看來,上海的經濟表現的確因為「動態清零」而承受莫大的壓力。[1] 為此,國務院總理李克強自清明節後,連番透過一連串的經濟相關會議,一方面對外傳達官方對於「穩經濟」的憂慮;二方面則要求各中央、地方部門加緊腳步、加快力度地推出各項刺激經濟的政策舉措。[2] 下文將闡釋中國官方此時推出一連串「救市」舉措的意涵,以及與近期中共黨內高層對於防疫或經濟孰先孰後是否存在分歧的討論。
貳、安全意涵
一、「穩疫情」後換「穩經濟」登場
中國自2022年開春以來,疫情多地、多點散發,並於3月開始進入嚴峻的態勢,4月因上海疫情蔓延,月新增本土病例數達623,690例,2022年截至目前5月為止,中國的本土病例數如下圖1所示。自2019年武漢爆發疫情以來,因疫情發展、防疫作為、產業性質及政治條件不同,各地「復工復產」的進度也快慢不一。[3] 但對中共而言,即使是上海,「穩經濟」的前提在於「穩疫情」。
圖1、中國(含全國與上海)新冠肺炎本土病例數(2022年1月至5月)
說明:中國官方的疫情統計將本土病例數分為,確診病例(有症狀)、無症狀病例與原本無症狀病例轉歸有症狀的確診病例。由於相較於確診病例(有症狀)與無症狀的病例數,無症狀轉歸有症狀的確診病例數極低,並不影響疫情發展趨勢。因此,圖1的本土病例數僅計算確診病例(有症狀)與無症狀病例的總和。
資料來源:梁書瑗整理繪製。〈疫情通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http://www.nhc.gov.cn/xcs/yqtb/list_gzbd.shtml;〈疫情通報〉,《上海市衛生健康委員會》,https://wsjkw.sh.gov.cn/yqtb/index.html。
隨著此波疫情於2022年5月中旬趨緩,不僅是上海,中共中央也相應地調整經濟生產在整體政策裡的位置,並加速推出各項「穩經濟」的政策。上海也於6月1日宣布全面「復工復產」,取消企業生產白名單制。[4] 中共自3月份以來,針對防疫與經濟的相關政策整理如下圖2,從中可知,高層對於先防疫、再拚經濟的共識,下文將分階段闡述之。
第一階段,3月中旬至清明節,一方面中央堅持「動態清零」,上海進入「全域靜止管理」;但另一方面,李克強也於4月上旬對外傳達對經濟表現的憂慮,並尋求產業界與各地方的建議。
第二階段,在歷經4月整月份的疫情延燒,中共高層首度透過政治局會議(4月29日)做出疫情對經濟已造成衝擊的共識,並要求「扎實穩住經濟,努力實現全年經濟社會發展預期目標」。在此階段,全面「復工復產」不可得。因此,在防疫優先的情況下,官方主要透過審查企業能否在「全封閉」或「半封閉」的環境 之下生產,以建立特定產業復工白名單。
第三階段,進入5月上旬,中央在承受經濟衰退的壓力下,仍捍衛「動態清零」的立場。中共政治局常委會(5月5日)指出,堅持不對「為保正常生活、經濟生產而與病毒共存」的論調妥協。這顯示,中共雖深知防疫手段已放大疫情蔓延對經濟造成的負面影響,但不影響「動態清零」的要求,力求在疫情發展的最後一個階段全力衝刺。
最後,進入5月中旬後,疫情曲線持續向下(如下圖3),「動態清零」取得階段性成果。中央透過官媒(《人民日報》、《新華社》)刊出〈中國經濟發展前景一定會更加光明—習近平總書記引領統籌推進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述評〉(5月25日)一文,釋出中央開始突出經濟工作優先性的訊號。同一天,國務院召開全國穩住經濟大盤電視電話會議,除了表達對於經濟表現「滑出合理區間」深切的憂慮外,也透過派出督察組赴12個省份的方式,強烈要求各地落實「救市」政策。除了各地方政府外,官僚「系統」也紛紛從業管範圍內協助企業在疫情下的經營困難。如多地台辦系統於5月中旬疫情穩定後,紛紛以「穩台資、安台商」為目的走訪各地代表性台資企業。
圖2、中國防疫、經濟政策與新冠肺炎本土病例數對照圖
說明:中國新冠肺炎本土病例數的統計方式如上圖1之說明。
資料來源:梁書瑗整理繪製。〈疫情通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http://www.nhc.gov.cn/xcs/yqtb/list_gzbd.shtml;〈疫情通報〉,《上海市衛生健康委員會》,https://wsjkw.sh.gov.cn/yqtb/index.htm。
圖3、中國全境與上海新冠肺炎本土病例數趨勢圖(2022年5月)
說明:中國新冠肺炎本土病例數的統計方式如上圖1之說明。
資料來源:梁書瑗整理繪製。〈疫情通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http://www.nhc.gov.cn/xcs/yqtb/list_gzbd.shtml。〈疫情通報〉,《上海市衛生健康委員會》,https://wsjkw.sh.gov.cn/yqtb/index.html。
二、疫情下的「穩經濟」以「保就業」為重中之重
中共已透過多次壓制疫情的經驗,對外傳達「動態清零」決不動搖的立場。各地方政府為實現「動態清零」的目標,各類手段「能出盡出」,「封城」也是選項之一。如此一來,對企業而言,何時「封城」便成為不可測的變數。「動態清零」將對企業經營蒙上一層不確定的風險,尤其是對資金流動性普遍不夠的中小微企業更是如此。面對不穩定的獲利前景下,企業恐在招聘上趨向保守態度。根據官方資訊,2022年3月城鎮青年(16歲至24歲)失業率高達16%。[5]此外,畢業季已迫在眉睫,今(2022)年中國大學畢業生將破千萬人,失業率恐持續攀升。
一旦就業率狀況不佳,不僅消費面會出問題,也會持續影響到生產面與投資面的動能;另一方面則恐埋下社會不安定的因素,種種延伸性的影響均不為官方所樂見。李克強與習近平分別於今年5月、6月份赴雲南、四川時,均以考察當地大學(雲南大學及宜賓學院)就業輔導工作為重點之一,顯示青年就業困境已不容中央忽視。[6]
承上述,吾人可觀察到,自4月份開始,中國經濟振興的重點圍繞著「保就業」為主軸。在「保就業」的主軸下,經濟部門強調:(一)著眼於「穩企業才能穩崗位」著手企業紓困,透過減稅降費、低利貸款等方式設法維持企業資金流動性;(二)降低企業雇用員工的成本,針對特定產業緩繳養老、失業、工傷保險費;(三)保障重點群體,如農民工、大學畢業生;(四)開拓就業管道,如培訓電商創業平台,擴大電商可吸納的就業人口。
參、趨勢研判
一、中國將探索出一條平衡防疫與經濟生產的道路
二十大即將於2022年秋天召開,疫情管控與經濟發展,無可避免地都將成為本屆領導班子的政績。中共政治局會議(2022年4月29日)首提:「要根據病毒變異和傳播的新特點,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從中可知,在疫情反覆不定的情況下,中央呼籲各地記取上海疫情爆發的經驗,設法探索出一條平衡管控高傳染變異株,以及維持經濟生產的道路。本文認為,各地方政府日後為達疫情管控的指標與「穩經濟」,將會採取以下政策方向。
第一,由於因新冠肺炎而致死的死亡率為考核地方政府防疫政績的指標,[7] 但中國各地醫療公衛資源普遍不足且城鄉差距極大,因此以「核酸檢測為中心擴大預防」將是最可行的防疫策略。[8] 根據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的意見,Omicron變異株的特點(輕症化),使早期感染者不易被發現,而核酸檢測則是迅速發現感染源,進一步管控疫情的基礎。[9] 為提高監測靈敏度,發展出兩種方式:(一)除了強化既有的高風險人群定期核酸檢測以外,也鼓勵省會級、千萬級人口因地制宜,探索如何實施常態化核酸檢測的方式,例如廣州、天津等地建立的「步行15分鐘核酸採樣圈」。(二)調降病例數的容忍值,一旦出現病例聚集的現象,則調升該地理區域的風險值,並展開該區域的全員核酸檢測,例如北京。
第二,在「穩經濟」方面,每個月各地的經濟數據更是一刻不能放鬆,因此各地將採落實區分風險的管理邏輯。各地不僅以前述的核酸檢測作為分區管控人流的標準,尋求降低「全域靜態管理」為經濟生產所帶來的風險。同時,核酸檢測的實施強度也將依據各地理區域的疫情風險等級,而有所區別,避免盲目地擴大核酸檢測的範圍。[10]
二、李克強頻頻露面應與黨內權鬥無涉
近期外界將李克強頻頻露面談經濟問題解讀為,習、李兩人之間存在是否以經濟為代價堅持「動態清零」的分歧,甚至延伸為中共黨內恐有「兩個太陽」的問題。然而,本文認為,李克強出面談經濟工作應與黨內權鬥無涉,原因如下。
第一,自2020年下半年後,黨中央堅持「動態清零」的目標並未動搖,因而中國「動態清零」的經驗不少,差別僅在防疫手段因地制宜。早期從「全域靜態管理」、「瓷器店裡抓老鼠」的精準防控,再到以大規模全員篩檢為基礎的分區管理、建立常態化篩檢機制等手段均共同存在。
其次,在疫情下,控制疫情後再全力推動「復工復產」,一直是中國官方應對防疫、經濟「兩不誤」的基本邏輯。吾人可藉此波疫情觀察到,此次黨中央、行政部門的立場與作法也是如此,並未出現分歧。在黨中央反對「與病毒共存」,堅持「動態清零」的立場下,由《新華社》記者群採訪各經濟事務相關部門所撰寫之〈當前中國經濟十問〉(4月19日)一文,也可證明經濟系統當時並未反對彼時的防疫政策。一方面仍然持「一時的管是為了更好地放」的立場;另一方面也承認「世界局勢複雜演變,疫情多發,有些突發因素超出預期,新的下行壓力進一步加大」,並從不同面向(就業、外貿、內需、物價、產業鏈、企業紓困、房地產、糧食能源保供)提出解方。即使是引起媒體一些爭論的〈全面辯證看待當前經濟形勢〉(5月26日)一文,[11]也與〈當前中國經濟十問〉(4月19日)——短期經濟雖受到衝擊,但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口徑並無二致。
第三,4月中下旬後,除李克強外,其他中共高層也紛紛出面談疫情下如何恢復經濟的問題。除了中共政治局會議(4月29日)以研究當前經濟形勢和經濟工作為主題外,另有習近平的頭號財經智囊劉鶴(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中央財經委員會辦公室主任)與韓正(中央政治局常委,分管經濟工作)等主管經濟事務的領導人紛紛出面,突出「穩經濟」的重要性。例如:劉鶴提出審查企業防疫規劃,建立「復產白名單」的方式,以保障產業鏈供應鏈;[12] 韓正也接連安排赴福建、遼寧調研,並同樣以關注當地「穩住經濟大盤」為主軸。[13]
綜上述,李克強出面談經濟工作反映出:(一)並非為了撼動「動態清零」,而是為了如何在堅持「動態清零」的旗幟下,摸索出一條既能兼具防疫又能兼顧經濟生產的方式;(二)中共高層對於在疫情趨緩全力「救經濟」存在共識。
[1]上海市最新的相關數據可參閱:〈2022年上海市統計局、國家統計局上海調查總隊統計數據信息發布〉,《上海市統計局》,https://tjj.sh.gov.cn/sjfb/index.html。
[2]這些會議包含:自清明節過後的歷次國務院常務會議、經濟情勢專家和企業家座談會(2022年4月)、經濟形勢部分地方政府主要負責人座談會(2022年4月於江西召開)、穩增長穩市場主體保就業座談會(2022年5月於雲南召開),以及全國穩住經濟大盤電視電話會議(2022年5月)。
[3]張弘遠、張娟瑄、林雅鈴,〈防疫與經濟發展:中國大陸政策目標矛盾下地方治理模式的多樣性〉,《中國大陸研究》,第64卷第4期(2021年12月),頁1-36。
[4]〈上海6月1日起取消企業復工復產白名單制〉,《東方網》,2022年5月29日,https://j.eastday.com/p/1653807954036790。
[5]〈當前中國經濟十問〉,《新華網》,2022年4月19日,http://www.xinhuanet.com/money/20220419/f16917e7072d4384a933f64cb3823196/c.html。
[6]〈李克強在雲南考察時強調 上下齊心協力 加大市場主體紓困力度 切實穩就業保基本民生〉,《新華網》,2022年5月19日,http://www.news.cn/politics/leaders/2022-05/19/c_1128666555.htm;〈習近平在四川考察時強調 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主動融入新發展格局 在新的征程上奮力譜寫四川發展新篇章〉,《新華網》,2022年6月9日,http://www.news.cn/politics/leaders/2022-06/09/c_1128728015.htm。
[7]〈當前中國經濟十問〉,《新華網》,2022年4月19日,http://www.xinhuanet.com/money/20220419/f16917e7072d4384a933f64cb3823196/c.html。
[8]然而,中國中央與地方政府也開始追查核酸檢測的亂象。〈北京一核酸檢測機構被立案偵查〉,《新華網》,2022年5月29日,http://www.news.cn/local/2022-05/29/c_1128694800.htm;〈核酸檢測常態化,多地嚴管協力廠商檢測機構〉,《鳳凰網》,2022年5月25日,https://ishare.ifeng.com/c/s/v002bJE1nXoJyTdr1EDHjY79MZtknYsM9zYk7ZuLBTkmHC0__。
[9]〈核酸檢測六問——國家衛健委醫政醫管局負責人回應熱點問題〉,《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2022年5月22日,http://www.gov.cn/xinwen/2022-05/20/content_5691388.htm。
[10]〈國務院聯防連控機制權威發布〉,《中國政府網》,2022年6月9日,http://www.gov.cn/xinwen/gwylflkjz201/index.htm。
[11]李春,〈北京觀察/兩篇文章捕風 三大熱詞篤定〉,《聯合新聞網》,2022年5月31日,https://udn.com/news/story/7331/6352459。
[12]〈劉鶴出席全國保障物流暢通促進產業鏈供應鏈穩定電視電話會議並講話 部署十項重要舉措 要求努力實現「民生要托底、貨運要暢通、產業要迴圈」〉,《新華網》,2022年4月18日,http://www.news.cn/politics/leaders/2022-04/18/c_1128570184.htm。
[13]〈韓正在福建調研時強調 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 不斷推動高品質發展邁出新步伐〉,《新華網》,2022年5月25日,http://www.news.cn/politics/leaders/2022-05/25/c_1128684172.htm;〈韓正在遼寧調研時強調 深化改革創新 推動高品質發展 奮力開創東北老工業基地全面振興新局面〉,《新華網》,2022年6月7日,http://www.news.cn/politics/leaders/2022-06/07/c_112872141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