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22民主認知指數》調查談民主與威權陣營的民意輪廓
2022.06.22
瀏覽數
2363
壹、新聞重點
國際非營利組織民主聯盟基金會(Alliance of Democracies Foundation)和德國民調機構Latana於今(2022)年3月30日至5月10日針對全球53國共52,785位受訪者進行「民主認知指數」(Democracy Perception Index)調查,並於5月30日發布調查報告。[1] 就其涵蓋的國家與受訪者數目而言,「民主認知指數」屬超大規模調查且每年執行,調查結果不僅可追蹤世界各國民眾民主認知的發展趨勢,且具有跨國可比性,有一定程度的參考價值。俄羅斯揮兵入侵烏克蘭至今戰火未停歇,反映在民調上,全球多數民眾認為戰爭和暴力衝突是目前最嚴重的全球挑戰。在接受調查的國家中,有31國的民眾贊成斷絕與俄羅斯的關係。值得注意的是,若中國入侵台灣,也有26國的人民贊成斷絕與中國的經濟聯繫。從上述最新的全球民意來看,民主和威權陣營對抗的民意輪廓浮現,這樣的發展趨勢也和日前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在對中政策演說中提及「塑造中國周邊的戰略環境」相呼應。[2]
貳、安全意涵
一、多數人對歐盟、聯合國和美國持正面看法
民主認知指數調查問受訪者「整體而言,請問您對歐盟∕聯合國∕美國∕中國∕俄羅斯的看法為何?」圖1顯示全世界多數民眾正面看待歐盟(+32)、正面評價聯合國(+30)、對美國也持正面看法(+21)。然而,當談到對中國的看法時,世界各地人們的態度分歧,持負面態度的比例略高於持正面態度的比例(-4)。最後,由於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絕大多數國家的受訪者對俄羅斯抱持負面觀感,淨值為-32。
圖1、民眾對全球大國的看法
說明:問卷題目為「整體而言,請問您對歐盟∕聯合國∕美國∕中國∕俄羅斯的看法為何?」正面包括「非常正面」和「有點正面」。「淨正面」(net positive)的計算方式為回答正面的%減回答負面的%。圖中綠色直條表示正面%大於負面,紅色直條表示負面%大於正面。
資料來源:“Democracy Perception Index Report 2022,” Latana, May 30, 2022, https://latana.com/democracy-perception-index-report-2022。
另外,就個別國家民眾對上述組織或大國的看法而言;首先,在調查涵蓋的53國中,僅中國和俄羅斯的受訪者對歐盟持負面態度比例高於正面。在針對聯合國的評價中,中國民眾對聯合國看法正面比例多於負面;俄羅斯人民則相反,對聯合國持負面態度的比例較高,兩國民眾看待聯合國的態度不同。不過當評價的對象為美國時,俄羅斯和中國的民眾又口徑一致,絕大多數負面評價美國。有趣的是俄羅斯和中國民眾分別對彼此持正面觀感、互相支持。
二、美國正在贏回友盟的支持
民主認知指數調查進一步請受訪者評估美國對全世界民主的影響。結果顯示在調查涵蓋的53個國家中,平均而言有48%的受訪民眾認為美國對全世界的民主有正面的影響,34%則認為美國的影響是負面的。就區域或個別國家來看(圖2),在許多發展中國家中,特別是拉丁美洲、東歐和印度,美國的影響獲得壓倒性的正面評價(深綠色)。然而,在俄羅斯和中國,絕大多數民眾負面評價美國對全球民主的影響力(深紅色)。在大多數西歐國家、加拿大和澳洲等國,雖然民眾正面評價美國的影響,但意見較為分歧(淺綠色),使得美國全球影響力的正面評價強度不及上述發展中國家。不過,從2021年到2022年,歐洲民眾和被自由之家評比為自由國家的民眾,其對美國全球影響力的評價比去年上升了10%,可見這些國家對美國影響力的看法明顯改善。
圖2、各國民眾評估美國對全世界民主的影響
說明:問卷題目為「整體而言,請問您認為美國對全世界民主的影響是正面還是負面?」正面包括「非常正面」和「有點正面」。「淨正面」(net positive)的計算方式為回答正面的%減回答負面的%。圖中綠色表示正面%大於負面,紅色表示負面%大於正面,顏色愈深代表淨值愈高、態度愈強。
資料來源:同圖一。
三、俄羅斯、中國組成的威權陣營不受歡迎
調查除了詢問美國的全球影響力外,也探測民眾是否贊同他們的國家斷絕與俄羅斯或中國的經濟關係。首先,當受訪者被問到其國家是否應就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問題,切斷與俄羅斯的經濟關係時,在接受調查的52國中,[3] 有31國的民眾贊成切斷與俄羅斯的經濟聯繫。在與中國的經濟聯繫部分,52國[4] 中有26國的民眾表示,如果中國入侵台灣,他們傾向斷絕與中國經濟關係,這些國家包括美國、日本、韓國、澳洲和德國等中國的主要貿易夥伴(圖3);換言之,若中國武力犯台,恐將面臨與俄羅斯一樣嚴重的經濟制裁。最後,在這兩道題目上,俄羅斯和中國的受訪民眾再度互相力挺,71%的中國人支持中國維持與俄羅斯的經濟關係,60%的俄羅斯民眾支持該國維持與中國的經濟關係。
(1)斷絕與俄羅斯經濟關係
(2)斷絕與中國經濟關係
圖3、各國民眾對俄羅斯/中國經濟關係之態度
說明:問卷題目分別是「請問您認為您的國家是否應該因為俄羅斯入侵烏克蘭而斷絕與俄羅斯的經濟聯繫?」及「如果中國武力入侵台灣,請問您認為您的國家是否應該斷絕與中國的經濟聯繫?」。圖中綠色橫條表示贊成維持聯繫,紅色表示贊成斷絕聯繫。
資料來源:同圖一。
參、趨勢研判
一、全球民主與威權陣營的民意輪廓將逐漸清晰
根據「自由之家」(Freedom House)今年2月的報告,全球自由程度連續16年呈現衰退,並警告「全球秩序接近轉變臨界點,若民主國家不共同捍衛並保障所有人的自由,威權模式(authoritarian model)將取代民主。」[5]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猶如一記警鐘,敲醒全球民主社會同心協力遏制威權擴張。近期的民調的確顯示,俄烏戰爭爆發後,美國民眾視俄羅斯為敵人的比例不但大幅上升,同時對中國持負面觀感的比例也達歷史新高。[6] 此外,在中國進行的民調亦發現,中國公眾力挺俄羅斯,並認為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與北約擴張才是導致戰爭的主因。[7] 而這次民主認知指數的大規模調查更清楚地呈現了民主和威權國家之間,對於全球威脅與國際秩序等議題的態度分歧。受到俄烏戰火持續因素的影響,與美中地緣政治長期競爭的脈絡下,預料民主和威權陣營間的民意分歧將愈趨擴大。
二、東南亞國家對美國之觀感將成為影響美對中政策的關鍵因子
上(5)月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與東協(ASEAN)8國領袖,於華盛頓舉行「美國與東協特別峰會」(U.S.-ASEAN Special Summit)。在會後的聯合聲明中,美國與東協的關係提升至更密切的「全面戰略夥伴關係」(Comprehensive Strategic Partnership),此外白宮也宣布將提供東協1.5億美元的發展資金,美國積極聯合東南亞國家、推動「印太戰略」的企圖明顯。 事實上,從前述民主認知指數公布的調查結果來看,儘管美國的全球影響力在日本、韓國、台灣、菲律賓等國獲得好評,但在印尼、馬來西亞和新加坡等東南亞國家中負面評價較高,顯見亞洲國家對美國的影響和領導仍有不同的聲音。本文預期未來拜登政府將持續增進與東南亞國家之間的關係,藉此形塑對其有利的戰略環境。
[1]民主認知指數是由民主聯盟基金會和德國調查機構Latana共同進行的一項研究,旨在追蹤全世界民眾的民主態度。此波調查於3月30日至5月10日進行,透過網路訪問來自53個國家合計52,785位受訪者,每個國家的平均樣本數約為1,000。各國樣本皆根據該國官方公布的性別、年齡與教育程度之人口統計數據進行加權,具有一定程度的代表性,所有國家平均的抽樣誤差約為±3.2%。相關報導請見魏之,〈民調:北京若犯台 半數受訪國家支持切斷與中國經濟聯繫〉,《美國之音》,2022年6月1日,https://reurl.cc/1ZlyvX,完整調查報告請見Democracy Perception Index Report 2022, Latana, May 30, 2022, https://latana.com/democracy-perception-index-report-2022。
[2]Antony Blinken, “The Administration’s Approach to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U.S. Department of State, May 26, 2022, https://reurl.cc/A7a2rY.
[3]扣掉俄羅斯。
[4]扣掉中國。
[5]Sarah Repucci and Amy Slipowitz, “Freedom in World 2022: The Global Expansion of Authoritarian Rule,” Freedom House, February, 2022, https://reurl.cc/41Op4V.
[6]Christine Huang, Laura Silver, and Laura Clancy, “China’s Partnership with Russia Seen as Serious Problem for the U.S.,” Pew Research Center, April 28, 2022, https://reurl.cc/A7a7aZ
[7]“Chinese Public Opinion on the War in Ukraine,” U.S.-China Perception Monitor, April 19, 2022, https://reurl.cc/vd0pRa.
[8]〈美國與東協關係升級 拜登政府仍須積極拉攏東南亞國家〉,《央廣》,2022年5月18日,https://www.rti.org.tw/news/view/id/2133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