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量產「歐洲野牛級」氣墊登陸艇意涵
2023.06.13
瀏覽數
3769
壹、新聞重點
2023年5月21日,綜合北京、香港網路訊息,中共解放軍「歐洲野牛」級氣墊登陸艇已完成國產化並投入量產,第一艘國產「歐洲野牛」氣墊登陸艇於東部戰區正式服役,命名為「728型」,而這款被稱為「奪島神器」的大型氣墊登陸艇,號稱只需5艘,就能在24小時內將解放軍4個合成營之兵力,連人帶裝備航渡台灣海峽,將成為日後解放軍登陸攻台的重要力量,因而引發各界憂慮與討論。[1] 而自2009年,中共自烏克蘭籌購此款構型之氣墊登陸艇,[2] 雖具有高速度、高排水量及高載重量之優勢,被列為當時共軍攻台大外宣最佳利器,然經數次驗證後,不難發現,其尺寸過大無法裝載於兩棲船塢登陸艦及耐航性無法適應台灣海峽海象等關鍵劣勢後,逐漸淡出演訓編組之外,而本次媒播露出之728型,是否已克服前述缺陷,與其後續可能運用場景與背後意涵值得關注。
貳、安全意涵
中共「武統台灣」之企圖,存在需航渡台灣海峽之限制,2022年8月美國前眾議院議長裴洛西訪台後,中共解放軍持續加強對我國的軍事圍堵,共艦、共機更多次直接穿越台海中線,「海峽中線」的默契逐漸淡化;而解放軍海軍如「下餃子」般的造艦效率,逐漸建立西太平洋「反介入∕區域拒止」(Anti-Access/Area Denial, A2/AD)之優勢,而本次國產氣墊登陸艇亮相,使得「武統台灣」的登陸模式再次受到關注,以下就其氣墊登陸艇遂行作戰安全意涵進行分析。
一、多層次登陸模式之優勢
(一)登陸氣墊船的優勢展現在其高速機動性、多元裝載模式、龐大運載能量、越過障礙物的能力以及提供近岸支援的能力,這些特點使其成為重要作戰工具,有助於增強共軍在登陸行動中的戰鬥效能和作戰優勢,說明如下:
1、高速機動性:不論是728型亦或是726型氣墊登陸艇,均具有高速機動性(55節以上),可進行快速部署和撤離,從而增加了作戰的靈活性和應變能力。
2、裝載模式多元、運載能量大:可依作戰任務需求調整裝載模式,肆應不同戰場環境,另運載能量大,可將大量的人員、裝備和物資快速投入到目標地區,支援登陸行動,使得初步岸上作戰戰力得以持續並有效增長。
3、越障能力強:由於氣墊登陸艇不直接接觸水面,而是依靠氣墊浮力懸浮於水上,因此可輕鬆越過1.6公尺以下礁石、淺灘和河流等障礙物,這使得共軍能夠在複雜地形和水域環境中進行登陸行動,提高作戰靈活性和突襲能力。
4、近岸支援能力:728型登陸氣墊船因具備快速機動能力及打擊能力,可提供近岸火力支援、運輸補給和疏散傷員等戰鬥支援能力,提高登陸作戰火力壓制能力及戰力持久性。
(二)728型登陸氣墊船雖具備上述優勢,然單獨運用遂行作戰,作戰效益仍低,故應納入共軍聯合立體作戰部隊登陸編組,在艦艇提供空中和海上支援保護下,配合直升機和無人機運用,以超越灘頭等方式,協同登陸步戰車實施多維快速上陸,方可發揮其火力及運輸優勢,達成其「平垂多點登陸、多向機動殲敵」,多維立體登陸作戰戰法。
二、氣墊登陸艇難以克服之障礙
中共為完備登陸作戰兵力,於2009年向烏克蘭籌購「歐洲野牛級」氣墊登陸艇,並於2014年完成首艘交付,然經過數年驗證,預判其在登陸作戰效益不佳,故自2019年後少見於媒體露出,而本次728型登陸氣墊艇僅在動力系統完成國產化,[3] 未見全船因應遂行登陸作戰缺陷項目之構型變更規劃,運用於現行作戰仍然存在困難和挑戰,分析說明如下:
(一)防禦能力有限:「728型」氣墊登陸艇,雖配賦「近程防空導彈」然其本身的船體結構限制,防禦能力相對有限。在面對精準飛彈導引及中、小型無人機威脅時,難以有效抗衡。
(二)天氣和海象條件的限制:氣墊登陸艇因船體構型及動力系統限制,受天氣和海象條件影響,經驗證浪高2公尺以上,會產生嚴重失速狀況,[4] 然依台灣海峽歷史海象數據顯示,西南季風期間平均風級為3-5級(3.4-10.7 m/s)、平均浪級為3-4級(0.6-1.5 m),東北季風期間則增強到平均風級4-6級(5.5-13.8 m/s)、平均浪級為 5-6級(2-4 m),[5] 因此,在台灣海峽惡劣的海象與天氣狀況下,728型氣墊登陸艇很有可能無法有效運作,將影響整體作戰行動計畫和執行,難以遂行岸至岸的作戰行動。
(三)穩定性問題:由於氣墊登陸艇是懸浮在氣墊上運行的,其在運動中易產生不穩定性和顛簸感,尤其在台灣海峽惡劣海象環境航行,對搭乘人員易產生嚴重不適,裝備更易造成損傷,故可能對於登陸後岸上作戰行動產生嚴重影響,使岸上戰力難以凝聚。
參、趨勢研判
綜上所述,不論是726型氣墊登陸艇或是728型氣墊登陸艇,皆受限於航程及海象,無法實施岸至岸兩棲突擊,仍需搭載071型登陸艦或半潛船至所望地區後實施突擊登陸,且其防護力薄弱亦不適用於首波正規兩棲突擊登陸,只可用於特攻、島礁奪佔或後續快速增長戰力用,故可預判氣墊登陸艇未來在大量服役後,僅增加共軍在同時間,不同地區執行多樣任務之能力,增加運用彈性,且可對爭議島嶼增強威嚇力度,用於對台作戰之可能性有限,然從另一層面考量,在過去數年中共「軍民融合」(Military-Civil Fusion, MCF)政策推動之下,氣墊登陸艇國產化將會帶來不同效益,進而改變後續作戰運用,分析說明如下:
一、氣墊登陸艇國產化之複合式效益
中共自2015年推展「軍民融合」作為促進軍事現代化與國防科技發展重大工作,藉整合民間、國防經濟與相對科技生態圈,得以透過人才、資源分享與創新,促成國防與產業界創造並活用經濟發展與軍事現代化,而氣墊登陸艇國產化與量產化,亦說明中共軍事工業發展的成效。
在擁有技術獨立性,減少對進口技術及裝備的依賴下,面對氣墊登陸艇運用在台灣海峽之限制,預判將通過自主研發和生產,結合作戰需求,發展得以因應戰場環境之載具,建立安全、多維、多元及迅捷之登陸作戰編組,並抗衡美軍在西太平洋島嶼及海域的控制。
另依據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調查,中國大陸在國際軍售市場已站穩腳步,其軍工企業銷售額與2020年相比增長6.3%,其中中國船舶集團成為全球最大造船集團,[6] 氣墊登陸艇國產化,將使中國大陸在國際軍售市場,建立完備航空航太、船舶、車輛、通信、資訊科技、工程建設等全面向與多領域發展,預判未來中國大陸的軍工產品和服務在逐步提升全球市占率並將加深其影響力。
二、解放軍氣墊登陸艇未來之運用
近年來,中共與越南、菲律賓、馬來西亞及汶萊於南海島礁主權與海域劃界的爭議不斷,另菲律賓依據美菲《加強國防合作協議》(Enhanced Defense Cooperation Agreement, EDCA)允許美軍使用卡加延省(Cagayan)卡米洛·奧西亞斯海軍基地、拉洛機場(Lal-lo Airport)、梅爾卻德拉克魯茲軍營(Camp Melchor Dela Cruz)以及巴拉巴克島(Balabac Island)基地,[7] 其將在美軍主導下,維護巴士海峽海域通行安全,並負有拒止中共海軍進出太平洋意涵。
在美、中雙方之軍事動作不斷刺探、抗衡之下,面對美陸戰隊濱海團(Marine. Littoral Regiment, MLR),可因應作戰任務需求,即時投射至南海及菲律賓諸群島,建立局部制空制海之聯合作戰能力。[8] 故推斷共軍728型氣墊登陸艇可在其半潛船拖帶下,配合航母艦隊兵力,有效拓展裝備及人員投射距離,延伸建立登陸作戰及反制美軍制空、制海作戰能力。
[1]〈陸產「歐洲野牛」登陸艇傳量產 號稱將成「奪台神器」〉,《聯合新聞網》,2023年5月21日,https://udn.com/news/story/7331/7179909?list_ch2_index。
[2] 中國於2009年與烏克蘭籌購4艘「歐洲野牛級」氣墊登陸艇,其中兩艘由烏克蘭引進,另外兩艘技術轉移於中國黃浦造船廠建造,首艘艇於2013年交付中國,命名為726型艇。
[3]陳鄭為,〈解放軍打造兩棲登陸神器「歐洲野牛」可運2坦克在台灣任意登陸台〉,《香港01》,2023年5月20日,https://www.hk01.com/article/900090。
[4]「歐洲野牛級」氣墊登陸艇,據中共官方數據,耐航性可在浪高2公尺、風速12公尺∕秒的情況下平穩航行,惟經驗證顯示,此構型氣墊艇原是為了黑海、波羅的海峽灣登陸設計,對於台灣海峽海象狀況耐航性不佳,全速航行在浪高1.5公尺以上時,航速降低到38節以下,2公尺以上浪高,則會出現嚴重失速。以上資料參據:〈中國海軍野牛氣墊船有缺陷 1年有上百天不能全速使用〉,《新浪軍事網》,2019年5月5日,https://mil.news.sina.com.cn/jssd/2019-05-15/doc-ihvhiqax8857206.shtml;〈野牛野馬聯手登陸戰雙箭頭〉,《大公文匯電子報》,2023年1月16日,https://kknews.cc/military/4pgmyeq.html。
[5]陳昭銘、許華智、蕭登倨,〈台灣海峽航路海象特性分析-基隆福州航路〉,《台灣海事安全與保安研究學刊》,第3卷第5期,2012年10月,頁1-18。
[6]〈全球軍工業連續7年增長 中國發展加速〉,《聯合新聞網》,2022年12月5日,https://udn.com/news/story/6811/6816682。
[7]陳曉慈,〈菲律賓公開新增4美軍基地位置 2座靠近台灣〉,《聯合新聞網》,2023年4月3日,https://udn.com/news/story/6809/7075329。
[8]張競,〈解讀美軍陸戰隊整編駐琉球濱海作戰團〉,《聯合新聞網》,2023年1月14日,https://udn.com/news/story/10930/691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