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封城之亂後:北京與習近平的「清零」保衛戰
2022.05.20
瀏覽數
2748
壹、新聞重點
2022年1月起,「Omicron」(中國稱「奧密克戎」)變種病毒在中國造成新一波疫情。除西藏之外,其他省區市皆已出現確診病例,並有多處先後遭到封城。上海市在3月28日進入「封控管理」後,相關衝擊與抗議引發全球關注。同時,北京市疫情開始升高,也讓各界憂慮北京會否成為下一個封城標的。
4月底起,上海疫情逐漸趨緩,但至今仍未解封。5月16日上海官方通報,前日新增本土確診69例、無症狀感染者869例(新增感染者數首次降至1,000例以內),全市16區已有15區實現「社會面清零」,顯示疫情得到有效控制。5月16日,北京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指出,15日15時至16日15時新增感染者39例(確診32例、無症狀感染者7例);自4月22日至5月16日,北京市累計報告1,113例感染者,16個行政區中已有15個區出現感染者。[1]
本文將簡要探討過去以「精準封控」自豪的上海,自3月底封城後,發生了甚麼事?中共中央堅持的「動態清零」與管制作為,在這波疫情中遇到什麼挑戰,出現什麼變化?習近平的「動態清零總方針」後續可能發展為何?
貳、安全意涵
上海這波疫情從2月26日起算,至3月28日開始分區分批實施「核酸檢測」(PCR)當天,本土確診數從0緩步增加到96例。封城後,本土新增確診數持續增加,若以本土確診數與無症狀者併計,上海的疫情高峰落在4月13日的27,719例,之後開始減少。但上海封城期間引發多起防疫事故,對社會與經濟造成重大衝擊,也讓許多人質疑中國「清零」政策的有效性和必要性。
一、防疫過當帶來高昂社會與經濟成本
此次上海封城的各種過當措施,在網路上以文字或影音形式揭露頗多。從社會面看,各部門為完成既定指標或任務,強力控制人員流動而造成各種「人道災難」,例如父母被迫與確診的幼兒或未成年子女分離;只要有一例確診,即使半夜或下雨,全社區民眾均須立即下樓接受「核酸檢測」;只要「核酸檢測」陽性者,不論是「偽陽性」或無症狀,都會被轉運到設施簡陋、條件惡劣的方艙醫院隔離,反而提高疫情傳播風險;防疫為先造成醫療資源排擠,使其他病症患者死亡率提高;防疫物資配送失當,餓死或自殺案例時有所聞等。[2]
從經濟面看,上海是全球運量最大港口,浦東機場也是中國貨運量最大的門戶。上海與崑山先後封城,使當地生產活動與「供應鏈」陷入癱瘓,嚴重衝擊中國最大製造業重鎮——長三角地區的產業秩序。由於嚴格的防疫管控,正常運作的貨車與司機數量剩不到2019年的兩成,機場封控也導致運費暴漲,嚴重影響原物料供應。雖然4月中,上海與崑山分別釋出復工白名單,但許多廠商仍因缺料、缺工而無法正常復工。為避免生產中斷,許多業者提前3個月到半年備料,並在中國境內分散生產基地甚至跨國分散部署。但這些都導致「供應鏈」成本大幅提升,最終將轉嫁到消費者身上。[3]
由於疫情等因素影響,2022年第一季中國國民生產毛額(GDP)年增4.8%,低於李克強宣示的全年目標5.5%。4月份,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為6.1%,創2020年2月以來最高。中國國家統計局公布4月採購經理人指數(PMI)從3月的49.5下跌至47.4,非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也從3月的48.4銳減至4月的41.9。這兩個指標連續兩個月陷入50以下的緊縮區間,也是2020年2月以來最低點,並反映被封控的城市工廠停產、減產、消費支出暴跌,對中國及世界經濟可能造成的傷害。
二、「清零」政策「轉進」:從「動態清零」到「社會面基本清零」
原本中國國務院工作組、上海市委和市政府要求上海須在4月20日達成「社會面清零」,[4]但直到4月30日,上海才宣佈達成。但5月1日、2日卻在隔離管控區外,發現58 例、73例本土確診,遭民眾譏諷為「賈慶林」(假清零)。
5月1日,上海市官方公布新定義的「社會面基本清零」及「社會面清零」標準,並據此宣稱符合「社會面基本清零」者,有奉賢、金山、崇明、青浦、松江和普陀等6區,本輪疫情防控取得「階段性成效」,但也承認全上海並未達到「社會面清零」。 [5]5月13日,上海市復稱,預計5月中旬能實現「社會面清零」,並考慮進一步擴大復工復產,有序推動復市復學。
應注意的是,「社會面清零」只是把社會上流動的陽性病例送進醫院(及方艙醫院)或留在封控區(關於上海的疫情防控分區與管控措施,請見表1),並未將病毒消滅或將病毒傳播途徑切斷,只是在尚可活動的人群中(管控區與防範區)沒有陽性病例。
表1、上海市疫情防控區域劃分標準與防控措施
區域別 |
劃分標準 |
防控措施 |
封控區 |
指7天內有陽性感染者(含確診病例與無症狀感染者)報告的居住社區、自然村或單位、場所及活動頻繁的周邊地區,實施「7天封閉管理+7天居家健康監測」。 |
● 7天封閉管理:實行「區域封閉、足不出戶、服務上門」。 ● 如上述7天無新增陽性感染者,則實施7天居家健康監測:實行「人不出社區、嚴禁聚集」。 |
管控區 |
7天內無陽性感染者報告的居住社區、自然村或單位、場所,實施「7天居家健康監測。 |
● 7天居家健康監測:實行「人不出社區、嚴禁聚集」。 ● 若管控區內出現陽性感染者,立即轉為封控區。 |
防範區 |
近14天內無陽性感染者報告的居住社區、自然村或單位、場所。 |
● 強化社會面管控,嚴格限制人員聚集。 ● 若防範區内出現陽性感染者,立即轉爲封控區。 |
資料來源:上海市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布會,2022年4月11日,https://reurl.cc/9G76EV。
由於「新冠病毒」不斷變種肆虐,中國疫情防控方針已從最早的「絕對清零」,調整到「動態清零」,再到此次上海提出的「社會面清零」、「社會面基本清零」。「清零」二字雖在,但已非真正的「清零」。
三、強硬「清零」作法引發各方強烈質疑
上海激烈的封控作法,引發民眾強烈不滿與各方批評。記錄上海封城的影片「四月之聲」,在網上獲大量轉貼,但迅速遭官方刪除封禁。4月28日,上海居民串連發動「上海鍋碗瓢盆音樂節」,當晚居民在自家陽台敲打鍋盆索要物資。但上海警方旋即以「境外勢力介入」為由,逮捕發起人。5月5日,《環球時報》前主編胡錫進也在其微信公眾號發文質疑「清零」。他稱,「一旦抗疫付出的經濟成本比疫情傳播對經濟造成的打擊還要大時,情況就會變得很糟糕」,「『清零』很重要,但只有成本可控的『清零』才更有意義」。不過發文不久後,胡就主動刪除該文。[6]
國際上對中國「清零」的質疑,也越來越為直率。美國公衛專家佛奇(Anthony Fauci)在5月初《外交政策》刊出的採訪中表示,中國在疫情初期做得好,但現在是一場「災難」,「我理解封鎖策略,但如果你只是封鎖,等待病毒消失,這是不會發生的」。5月10日,一向力挺北京的世界衛生組織(WHO)總幹事譚德塞(Tedros Adhanom Ghebreyesus)也罕見發表言論,稱中國的「清零」防疫政策「不可持續」(not sustainable)。[7]
參、趨勢研判
有了上海的前車之鑑,北京力行「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的防控措施。目前北京全市餐飲已禁止內用,朝陽、房山和順義區交通幾乎阻斷,近百個地鐵出入口關閉,並有多所大學宣布封校。自5月13日起連續三天,北京有12個區進行「核酸檢測」,結束後又宣布自16至18日繼續進行三輪區域「核酸篩查」,其他5個區進行常態化「核酸檢測」。但如此大力度的防控作為,仍然無法達到「社會面清零」,顯見疫情挑戰嚴峻。此外,在中共黨中央堅持「動態清零」下,反習聲浪與黨內鬥爭可能加劇,亦值關注。
一、習近平仍堅持「動態清零總方針」
上海疫情期間,習近平的指示顯示他仍堅持「動態清零總方針」。3月17日,習近平在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會議指示,要「堅持科學精準、動態清零」,要「努力用最小的代價實現最大的防控效果,最大限度減少疫情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但上海防控情況顯示,以最小代價實現最大防控效果只是漂亮的口號。4月29日,習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中,除堅持「動態清零」,也新增強調「要根據病毒變異和傳播的新特點,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這似乎為上海疫情防控的提示。5月1日,上海市政府就公布新定義的「社會面基本清零」及「社會面清零」標準,為遲遲無法清零的疫情「解套」。
5月5日,中央政治局常委會議進一步指出,當局的「防控方針是由黨的性質和宗旨決定的……防控措施是科學有效的」,明白表示中國堅持「清零」的防控方針,是高度政治性的決定,而公衛防疫專業只是決定防控措施的依據。
二、疫情防控朝政治運動發展
2020年3月以來,中國以疫情防控成績,大力宣傳其「制度優勢」。今年4月27日,國台辦新聞局長馬曉光在回應記者詢問兩岸的疫情因應是否為「制度之爭」時並未否認,而是表示「按照當前臺灣所謂的『新防疫模式』,到年底前島內可能會有400萬到700萬人感染的概率……還有什麼心思和底氣對大陸談防疫上的所謂『制度之爭』呢?」 [8]
5月5日,中央政治局常委會除了堅持「動態清零」,還要求「打贏大上海保衛戰」。次日,上海市當局立即召開「堅決打贏大上海保衛戰動員大會」,市委書記李強要求各級官員「要層層立下軍令狀」,對失職瀆職者要嚴肅追責問責,李強還提到要「打好人民戰爭」。相關言行顯示,中國的疫情防控已從醫學公衛措施,轉向政治主導的防疫運動了。
三、反習聲浪與黨內鬥爭可能加劇
面對黨內與國內民眾的不滿,習近平仍堅持立場不願讓步。他在5月5日中央政治局常委會上強調,要「毫不動搖堅持『動態清零』總方針,堅決同一切歪曲、懷疑、否定中國防疫方針政策的言行作鬥爭」,要「堅決克服認識不足、凖備不足、工作不足等問題,堅決克服輕視、無所謂、自以為是等思想」。這顯然是針對質疑中央政策,或執行政策不力者的不點名批評。
5月16日,《人民日報》刊登中共中央辦公廳專文,明白指出「離退休幹部黨員,特別是擔任過領導職務的幹部黨員,要嚴守有關紀律規矩,不得妄議黨中央大政方針、不得傳播政治性的負面言論」。如此直白的「習禁評」宣告,恐怕也是中共黨內反習聲浪與鬥爭升高的反映。近期中國政壇流傳諸多對習近平不利的傳言,包括習近平患有腦動脈瘤並於去年住院;習近平可能已經失勢;上海即將解封,採取新經濟政策救經濟;國家副主席王岐山出席南韓新總統尹錫悅就職大典,在與前總統文在寅見面時,對習近平三度稱「他」等等。[9]這些訊息目前均無法證實,但中共內部鬥爭加劇的情勢,值得持續關注。
[1] 中國計算「新冠肺炎」確診病例數的標準與各國不同。各國均以「核酸檢測」陽性者為確診,但中國係以「核酸檢測」為陽性且有症狀者為確診者,檢測陽性但無症狀者,不列入確診者統計。因此,其官方統計確診數比實際感染人數少得多。〈5月16日上海通報新冠肺炎防控情況〉,《上海市衛生健康委員會》,2022年5月16日,https://reurl.cc/NAyMo9;〈北京市疾控中心副主任龐星火通報5月16日北京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病毒感染者情況及調整風險等級的情況並發佈健康提示〉,《北京市人民政府》,2022年5月16日,https://reurl.cc/2ZE99O。
[2] 根據中國疾控中心的資料,「新冠肺炎」在武漢爆發疫情前三個月造成額外死亡激增。包括慢性病死亡增加21%,自殺死亡增加66%,糖尿病死亡增加83%。這一現象也在上海重演。關於上海封城造成的亂象報導頗多,可參見〈習近平式清零防疫正在上海製造嚴重人道災難〉,《法廣中文網》,2022年4月10日,https://reurl.cc/Yvdxaa;〈新冠疫情:「封控」帶來次生災害 如何影響上海〉,《BBC中文網》,2022年4月22日,https://reurl.cc/anaOnY。
[3] 黃亦筠、張毓思,〈中國封城,供應鏈快斷了?台北到鄭州運費比到歐洲貴、千萬支iPhone難組裝〉,《天下雜誌》,第747期,2022年5月1日,https://reurl.cc/p1Zz4Z。
[4] “Shanghai Targets Lockdown Turning Point by Wednesday,” Reuters, April 17, 2022, https://reurl.cc/Yv0G0X; 肖曼,〈上海疫情“掩耳到零”將在4月20日前實現嗎?〉,《法廣中文網》,2022年4月18日,https://reurl.cc/e3dRdx。
[5] 上海公布的新標準以行政區為單位,區內社會面(含管控區、防範區,以及非閉環管理的社會流動人員等)陽性感染者數量日趨減少、風險可控,若連續三天單日新增數占區內總人口數比例小於十萬分之一,就可以認定為「社會面基本清零」;如果連續三天單日新增數為零,就實現了「社會面清零」。請見〈上海:疫情防控取得階段性成效 6個區實現社會面基本清零〉,《新華網》,2022年5月1日,https://reurl.cc/OAEKdv。
[6] 〈【404文庫】胡錫進觀察|北京,背水一戰〉,《中國數字時代》,2022年5月5日,https://reurl.cc/KbQaWp。
[7] Ravi Agrawal, “Fauci: China’s COVID-19 Situation a ‘Disaster’,” Foreign Policy, May 4, 2022, https://reurl.cc/ErXqpa; Nectar Gan, “WHO Chief Censored on China's Internet After Calling Zero-Covid Unsustainable,” CNN, May 11, 2022, https://reurl.cc/0pZ5ab.
[8] 〈國台辦新聞發佈會輯錄〉,《中共中央台灣工作辦公室》,2022年4月27日,https://reurl.cc/moZW4M。
[9] 〈就《關於加強新時代離退休幹部党的建設工作的意見》答記者問〉,《人民網》,2022年5月16日,https://reurl.cc/e3dqW7;〈北戴河會前李克強「鬥贏」習近平? 諸多跡象引爆揣測〉,《自由時報》,2022年5月16日,https://reurl.cc/0pZL5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