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評韓國近期發展「水下擊殺鏈」之意涵
2023.05.12
瀏覽數
1849
壹、新聞重點
韓國防衛產業廳於2023年4月20日在大宇造船海洋(DSME)玉浦造船廠(慶尚南道巨濟市)舉行新型3,000噸級潛艦「安武」(SS-085, Ahn Mu)移交典禮,正式進入韓國海軍服役。此為「KSS-Ⅲ(張寶皋-Ⅲ級),Batch-Ⅰ」計畫的2號艦。[1] 韓國防衛產業廳「韓國型潛艦事業團」團長金泰勳准將表示:「未來將以此為基礎,在後續造艦計畫中,逐步提升潛艦性能,成為潛艦強國」。[2]
韓美也於4月26日在美國華府簽訂《華盛頓宣言》,未來美國將派遣核戰略潛艦(SSBN)定期佈署在韓國,或將有助於強化並加速完成韓國「水下擊殺鏈」,對應北韓水下非對稱戰力。
貳、安全意涵
一、嚴防北韓水下威脅的急迫性劇增
北韓過去10幾年來致力於發展陸基飛彈,建構戰略軍和飛彈總局,強化飛彈部隊的機動和隱蔽能力,彌補傳統武力部隊的不足,確保在韓美實施「先制打擊」前後,也能對韓美實施反擊。
北韓大約於2015年1月開始進行北極星潛射彈道飛彈試驗,至今至少已進行6次以上的試驗,並發展出5種型號,[3] 技術方面可能已領先韓國6年。[4]
北韓於2016年8月24日在黃海南道新浦市外海發射「北極星1型」潛射彈道飛彈(SLBM),[5] 如果當時以正常角度發射,射程可擴及到1,000公里,如使用固體燃料發動機,射程可延伸至2,000公里。北韓目前僅有一艘潛艦可發射潛射彈道飛彈,戰力極其有限。但北韓疑似已掌握一定程度的冷發射(cold lunch)技術,可能會運用於後續新造的3,000噸級潛艦。即便目前北極星系列潛射彈道飛彈仍未具精密打擊能力,由於可搭載核彈頭,且北韓目前正在籌備發射軍事偵察衛星,研判北韓目前正在積極提升精確打擊能力,這將對韓美造成威脅,也顯現出韓國必須盡快籌建可擔當水下擊殺鏈核心戰力的急迫性。[6]
二、韓國正在持續建構「水下擊殺鏈」
為防止北韓利用潛艦、水下無人載具等裝備在韓國海域附近實施軍事挑釁,韓國於2015年開始計畫「水下擊殺鏈」,對應北韓潛射彈道飛彈的威脅。
實際上如要具備完整「水下擊殺鏈」,並全天候監控北韓水下兵力,以三面環海的韓國而言,部署核動力潛艦應是較為理想的方案。[7] 但基於現實問題,韓國終究無法取得與建造核動力潛艦,[8] 只能選擇持續發展傳統動力潛艦,改善「絕氣推進(AIP)」和電池應用技術,逐步提升國產化比率。[9]
「KSS-Ⅲ,Batch-Ⅰ」造艦計畫從2008年推展至今,船體約為「孫元一級(SS-Ⅱ,1,800噸)」兩倍大,原設計為配備可發射巡弋飛彈的水平發射管,2015年北韓成功試射潛射彈道飛彈之後,被更改為垂直發射管。「KSS-Ⅲ」預計共三個批次(Batch),每批次建造三艘潛艦。[10] 從第二批次開始,原本六個垂直發射管將擴增為10個,可搭載潛射短程彈道飛彈。未來可配合韓美兩國神盾艦和美軍核戰略潛艦,建構完整「核遏制體系」,應也可依照「彈道飛彈作戰管制所」(Korea Theater Missile Operation Cell,KTMO-CELL)提供的資料,[11] 於第一時間實施「先制打擊」或在遭受攻擊之後實施「大規模報復反擊」(Korea Massive Punishment and Retaliation,KMPR)。
參、趨勢研判
一、北韓可能會新增「海嘯」作為反制手段之一
北韓近期對外展示新型「海嘯」核魚雷,北韓官媒宣稱已進行50多次各階段最終試驗。其主要目標並不是水面船艦或水下潛艦,而是以港灣船艦設施為目標,在指定海域進行水下爆破,製造「氣泡噴流」(bubble jet),[12] 產生大型海嘯,進行大規模破壞。
「海嘯」目前應已具備遠端控制功能,根據北韓公布的資訊,「海嘯」長度約10公尺,可下潛深度約90至150公尺,續航時間約60至70小時,續航距離約1,000公里。[13] 由於北韓稱「海嘯」為「核無人水中攻擊艇」,所以應可看作是「大型水下核攻擊無人載具」,而不是一般魚雷或一般用途的水下無人載具。前端部分目測約略小於「火山-31型」戰術核彈頭,前段部分應該沒有安裝聲納搜索裝置,而是導航和通訊收發裝置。由於「海嘯」體積明顯大於重型魚雷,現有的北韓潛艦皆無法搭載,[14] 可能會在海港或船艦進行施放。
然而北韓可能受限於疫情或財政困境,「海嘯」未來進行量產和實戰配置應尚需時日,北韓未來可能會持續進行後續的試驗。[15] 由於韓美日聯合反潛訓練未來或將定期舉行,北韓海軍將難以正面對應,因此有可能會配合陸基戰略武器和潛射彈道飛彈,採取「突然」且「多方面同時進行」策略,對韓美實施侵擾與突破。[16]
二、美韓日未來將舉行聯合反潛訓練與共享情資
如依照初期規劃,韓國「水下擊殺鏈」預計整合美國早期預警衛星(DSP)、海軍航空反潛部隊(P-3C)、潛艦、[17] 神盾艦(預定使用SM-6)、[18] 反導彈防禦系統(EL/M-2080 Green Pine)、愛國者三型以及薩德反飛彈系統等單位。然而北韓核武與周邊軍事威脅實際上已擴及至整個東北亞地區,且韓國「擊殺鏈」相關建置仍尚未完成,同時也需與附近區域國家和盟國強化多方面合作。
韓美日三國自2022年9月30日重啟聯合反潛訓練開始至今,已對外公開舉行2次聯合反潛訓練,韓美日三國也將共商擴大三國聯合海上訓練實施範圍。過去韓美日三國聯合海上訓練是以「海上搜索救難訓練(SAREX)」、「海上截斷訓練(PSI)」、「核∕飛彈資訊共享與飛彈防禦訓練」、「反潛訓練」等。然而在面對北韓非對稱水下戰力迅速擴張,除了定期部署美軍核戰略潛艦之外,[19] 韓國勢必得盡速恢復與日本之間在反潛、反飛彈、情資共享等合作機制,方能有效監控區域內的北韓水下動態。
在韓美根據《華盛頓宣言》締結成立「核協議小組(NCG)」之後,計畫將日本納入其中,[20] 整合至「對北韓飛彈防禦體制」,[21] 然而因現實因素,短期之內應只能維持現況。[22]
另韓美日安保同盟目前仍在初期階段,韓日關係也仍舊不是盟友關係,僅以《韓美日情報共享約定》(Trilateral Information Sharing Arrangement, TISA)與《韓日軍事情報保護協定》(General Security of Military Information Agreement, GSOMIA)維持三方合作,前者是韓日兩國必需經由美國進行的共享機制,後者是其中一方提出要求之後,另一方再提供資訊。因此,韓美日目前仍無法「即時」互相共享敵方飛彈資訊,[23] 這問題也持續多年至今依舊無法解決。
近期韓美日高層已先後進行高峰會談,三國安保共同合作已呈現雛形,可望建立有效的即時共享機制。隨著韓國新型潛艦未來將陸續下水與完工,或將有助於建構完整的「水下擊殺鏈」。
[1]也就是「島山安昌浩級」的2號艦。〈두 번째 3천 톤급 잠수함 '안무함' 해군에 인도〉,《YTN》,2023年4月21日,https://reurl.cc/OVWVoD。
[2]〈수중 킬체인(Kill Chain)의 핵심전력, 안무함이 온다. 〉,《대한민국 정책브리핑》,2023年4月20日,https://reurl.cc/2WqWOr。
[3]〈“북 SLBM 발사, 시간문제”…한·미 맞대응 카드 만지작〉,《중앙일보》,2022年4月1日,https://reurl.cc/RvM2yg。
[4]韓國以「玄武-2B」為基礎開發潛射短程彈道飛彈「玄武4-4」,於2021年9月7日在「島山安昌浩(SS-083)」試射成功,有效射程約500公里,該艦也是韓國首艘具備垂直發射能力的潛艦,然而「玄武IV-4」仍處於初期階段,距離實戰配置可能還需要一段時間。
[5]〈북한의 SLBM 발사에 대한 외교부 대변인 성명〉,《대한민국 정책브리핑》,2016年8月24日,https://reurl.cc/pLlakQ。
[6]문창환,〈북한SLBM위협과 대응방향〉,《STRATEGY 21》(통권40호, Vol.19 No.2,2016年),頁82~113,https://reurl.cc/9VKGRv。
[7]문근식,〈북한 SLBM 위협 대비한 ‘수중/수상 킬 체인’ 구축 시급하다〉,《KIMS Periscope》(제55호),2016年9月11日,https://kims.or.kr/issubrief/kims-periscope/peri55/。
[8]有關韓國試圖建造核潛艦的傳聞已有相當歷史,最早可能始於1994年的金泳三政府,以及2003年盧武鉉政府的「362事業」,最後因外部因素導致無疾而終。近期韓美簽署《華盛頓宣言》,實際上也暫時平息了韓國內部發展核潛艦與核武的民意聲浪。
[9]根據韓國政府公開資料,「KSS-Ⅲ,Batch-Ⅰ」國產化比率已提升至76%,大約是「KSS-Ⅰ」和「KSS-Ⅱ」潛艦的兩倍。
[10]目前Batch-Ⅱ的1、2號艦已開始建造,承造商是大宇造船海洋(DSME)玉浦造船廠,將採用韓華(Hanhwa)開發的輕量化鋰電池。參考文獻:〈한화의 기술력이 ‘우리 바다를 스마트하게 지키는 법!’〉,《한화그룹》,2021年8月19日,https://reurl.cc/1eRMmG; 〈잠수함용/선박용 리튬 전지체계〉,《한화디펜스》,https://reurl.cc/qkeo5R。
[11]韓國防衛產業廳宣布已於2023年4月28日完成升級「彈道飛彈作戰管制所」,指揮管制系統可24小時無間斷運作偵測與識別,提升指揮與作戰單位之間的資訊傳遞效率,對敵發射據點進行早期預警,實施高中低空攔截。〈한반도 영공을 방어하는 확고한 버팀목이 되겠습니다〉,《방위산업청》,2023年4月28日,https://www.dapa.go.kr/dapa/na/ntt/selectNttInfo.do?menuId=678&bbsId=326&nttSn=43810。
[12]〈북한 핵어뢰 '해일' 위력은? …전문가 "아직 버블제트 발생 수준"〉,《연합뉴스》,2023年4月11日,https://reurl.cc/ZX6r2W。
[13]如依照北韓宣稱的數據,假設從北韓江原道元山港出發,航程應可涵蓋到韓國東部的東海海軍基地(第一艦隊司令部),最遠可到達韓國東南部的釜山海軍基地(海軍作戰司令部)。
[14]〈북한 핵어뢰 '해일' 위력은? 전문가 "아직 버블제트 발생 수준"〉,《연합뉴스》,2023年4月11日,https://reurl.cc/Q4vWMM。
[15]一旦「海嘯」進入量產和實戰配置,為了反制水下兵力的嚴重落差,北韓可能會同時配置在東海和西海的海軍部隊,由於本體是大型水下無人載具,即便未裝載戰術核彈頭,未來或許可用於軍事挑釁或應用於其他類型任務。
[16]신승기,〈북한의 신형 수중 유도무기시험 발사 평가 및 함의〉,《동북아안보정세분석》,2023年4月18日,https://reurl.cc/6N6EKZ。
[17]初期規劃為監控跟蹤或反擊北韓潛艦。但未來具備VLS的新型潛艦陸續服役之後,報復反擊範圍可能將包含地面部隊和主要設施。
[18]“South Korea to Acquire SM-6 Missiles for KDX III Batch II Destroyers,” NAVELNEWS, April 28, 2022, https://reurl.cc/LNyzvL.
[19]雖然《華盛頓宣言》允諾美軍將在韓國部署核戰略潛艦,但技術上屬於「中途停靠」,也就是韓國所稱的「寄港」,美方仍保有核武控制權,也不公開中途停靠地(寄港地),與北約模式的「核共享」仍有落差。但未來美國如果真的在韓國部署核戰略潛艦,確實將可有效震懾北韓,但也會直接擴及至中國。因此在實際運用層面,韓美可能會有更進一步的戰略溝通。
[20]〈'북핵억제' 한미일 안보협력 강화…NCG 다자화·MD참여도 거론〉,《연합뉴스》,2023年5月8日,https://reurl.cc/2W18j6。
[21]這裡指的是韓美聯合飛彈防禦機制,是以「韓國飛彈防禦體系(KAMD)」,也就是「複合與多層次防空體系」,針對北韓各型飛彈,垂直建立不同高度防空體系,水平建立各單位合作機制,並在韓美聯合防禦體系之下,與駐韓美軍的飛彈防禦系統相互運用,強化共同對應能力。原文參照: 국방부,《2022국방백서》(서울: 국방부,2022年12月),頁59-60。
[22]日本總理岸田文雄於2023年5月7日進行2天1夜訪韓行程,韓國總統尹錫悅在高峰會之後向媒體表示「不排除日本參與NCG的可能性…《華盛頓宣言》不是完結,未來將會在持續討論,在韓美共同計劃和實施的過程當中,新增相關內容」。然而該部分涉及到了「核共享」、日本和平憲法等敏感議題,現階段應難以參與,但未來應會持續尋找解決方案。〈핵협의그룹, 일본 참여 가능성과 역할은? 〉,《BBC코리아》,2023年5月8日,https://reurl.cc/WD617Z。
[23]〈“미한일 북한 미사일 정보 공유, 대북 억지력 강화…실시간 요격 대응까지 진전돼야”〉,《미국의 소리》,2023年5月10日,https://reurl.cc/d7Ezy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