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評近期解放軍軍事物流體系發展
2021.12.10
瀏覽數
976
壹、新聞重點
解放軍後勤工作會議於2021年11月22日至23日在北京召開,習近平強調,「全軍後勤戰線堅決貫徹黨中央和中央軍委決策部署,聚焦保障打贏,積極改革創新,著力建設一切為了打仗的後勤…加快建設現代軍事物流體系和軍隊現代資產管理體系,加快推動現代後勤高品質發展,為實現建軍一百年奮鬥目標提供有力支撐」。[1] 所謂「三軍未發、糧草先行」,後勤補給對於部隊在戰時作戰而言至關重要,解放軍近年在習近平強軍思想全面聚焦備戰打仗下,中共亦持續就後勤工作進行革新。本文僅就後勤工作中的解放軍物流體系進行討論,以期對解放軍在軍事物流的目標、現況以及未來進行瞭解。
貳、安全意涵
一、解放軍的一體化軍事物流體系目標
軍事物流體系為解放軍後勤工作中的主要項目之一。一般而言,物流分為運輸、儲存、裝卸、搬運、包裝、流通加工、配送及資訊處理,[2] 而現代化軍事物流體系主要強調物資籌措能力、倉儲能力、運輸能力與機動力、配送能力以及對各類品項管理的資訊處理能力。[3] 在此情況下,解放軍強調在數據分析、大數據、人工智慧與網路連結的基礎下,「將物資採購、運輸、倉儲、配送等環節連接為一個有機整體,統籌計畫、綜合集成、優化流程、一體聯動,實現物資精準高效保障」。[4] 簡而言之,若能達成現代化軍事物流一體化目標,在軍事物流體系各項規範與標準完成修訂的情況下,[5] 透過統整的軍事物流資訊平台能夠對全軍各項軍需、油料、軍糧、醫療等物資進行即時的掌握與管理,大幅減少從物資籌措到配發至部隊的時間與流程,例如透過人工智慧估計未來運送之時間與品項數量、平時多數品項亦可直接從製造商運往基層部隊、戰時亦藉各項應變機制減少物資籌措的困難以及減少軍用物資運至前線部隊之運補問題。
二、解放軍強化與民企合作改善軍事物流體系
儘管解放軍對於軍事物流一體化期望高,但是實際上解放軍相較於軍事裝備與武器載台等軍力的快速增長,軍事物流體系上的成長速度則是相對緩慢。2017年時仍存在人員素質不高與專業管理人員相對不足、管理觀念停留在收發統計、設備老化、許多倉庫利用率低且不同倉庫存在功能重複等問題。[6] 對此,解放軍近年除持續透過更新設備、建立各項標準與規範來改善其物流體系外,亦積極引入民企的能量,尤其許多物資的製造源頭仍在民間企業,且民間物流亦十分發達成熟。解放軍在結合民間企業的量能推動「軍地一體化」物流體系的同時,亦在促進軍民融合之發展。例如2019年11月,解放軍首次利用民間貨輪福州輪在海上透過橫向補給系統接收裝置對軍艦進行補給之測試;[7] 2020年7月則是透過與民間企業合作,解放軍在部分地區開始推動戰區以上重大軍事任務部隊可直接至「軍地油庫站」加油。[8] 雖然這代表解放軍軍事物流已加強與民間企業合作,但由於許多與民間企業合作的項目仍在發展階段,加上相關後勤相關的系統也才陸續改版上線,例如新改版的《給養供應管理信息系統2.0版》,[9] 故距離中共所謂現代化軍事物流體系之目標仍有段距離。這也代表在解放軍當前後勤體系仍未完備的情況下,對外發動一場侵略性戰爭的困難性將提高。
參、趨勢研判
一、藉由民間力量加速發展現代化軍事物流體系
在解放軍對未來的軍事物流體系規劃裡,民間企業的重要性持續受到重視。解放軍在2017年利用地方物流配送被裝物資,以求達成「工廠—物流企業—部隊」的模式後,[10] 近年亦逐步就衛勤、運輸投送和油料等項目與民企合作。另一方面,解放軍的後勤資訊管理平台,目前依公開資料評估並非一個整合式的管理平台,且不同部隊的後勤管理平台似仍未整合,相關軟硬體的研發製造亦將仰賴與民間企業之合作。此外,在解放軍的構想中,戰時對於民間物資人力的徵用及動員均可納入其物流體系,因此平時與民間企業的合作便十分重要。在習近平加快建設現代軍事物流體系的指示下,解放軍將加速與民間企業合作,以發展現代化軍事物流體系。
二、持續強化聯勤保障部隊運輸應變反應能力
儘管運輸僅為軍事物流體系中的一部分,但從野戰戰略的角度來看,後勤物資的補給線一向是部隊行軍打仗所關注的最主要重點之一。為防止補給線中斷影響前線部隊,近年解放軍持續加強聯勤保障部隊及相關後勤部隊的實戰化訓練,如運輸途中給予部隊各項想定與困難,以模擬實戰時可能出現之各項狀況,諸如車輛故障、前方道路受到敵軍阻絕、遭遇敵軍等。未來解放軍亦將持續強化聯勤保障部隊運輸應變反應能力。
三、解放軍將持續強化軍事運輸的投送能力
美中經濟與暨安全審查委員會2021年向國會提出的年度報告指出,若中共攻台,解放軍有能力在初期透過海空運送至少2萬5000名士兵登台,包括數百輛的裝步戰車與主戰坦克。[11] 若解放軍順利取得灘頭堡,解放軍人員戰力、物資投送與運補能力將成為後續能否成功攻佔台灣的重點。近幾年中共常持續利用民船包括郵輪或滾裝船進行人力物力的運輸,以驗證民船軍用的效力。根據中國學者的統計,截至2019年底,中國的滾裝船共有98艘,其中包括40艘能容納800輛汽車的江船、55艘能容納2,000輛汽車的沿海船以及3艘的遠洋船。[12] 此外,國內研究曾以中共沿海戰區已知納管的36艘滾裝船來計算,每艘依不同型號之裝載量常數的8成推估,能裝載1個加強合成營至4個合成營不等(一個營兵力600-800人),[13] 以此推估至少可以裝載78個合成營。
由於滾裝船的上下卸載速度快,一般而言可在2小時內完成行政下卸與戰力集結。[14] 中共若佔領能使用滾裝船之港口,在其確保海空優的情況下,解放軍的軍力與各項運補物資能夠快速地卸載,增加國軍防衛台灣國土的難度。而這僅是滾裝船之計算,尚不包括其他各類型船。尤其中共在2015年頒布的《新造民船貫徹國防要求技術標準》要求未來新建的貨櫃船、滾裝船、多用途船、散貨船、雜貨船在性能與設計上須考量其國防軍事需求的情況下,民船軍用的量能只會持續提升。未來解放軍亦將持續強化海上軍事運輸的投送能力,以縮短民船軍用轉換期的時間並增加其效率。
[1]〈習近平對全軍後勤工作會議作出重要指示強調 加快推動現代後勤高品質發展 為實現建軍一百年奮鬥目標提供有力支撐〉,《新華網》,2021年11月23日,http://www.news.cn/politics/leaders/2021-11/23/c_1128092555.htm。
[2]陳海豔,王開勇,高波,〈軍事物流軍民融合標準體系現狀分析〉,《物流技術》,第38卷第3期,2019年3月,頁141-146。
[3]魏耀聰,焦紅,孫昱,胡雲祥,〈現代軍事物流能力的構成〉,《軍事交通學院學報》,第22卷第1期,2020年1月,頁57-60。
[4]劉曉寶,鄧海龍,蔣寧,〈讓軍事物流建設緊扣時代脈搏〉,《中國軍網》,2019年11月28日,http://www.81.cn/jfjbmap/content/2019-11/28/content_248592.htm。
[5]例如《軍用裝備包裝、裝卸、儲存和運輸通用大綱》、《大型運輸機軍事裝備運輸裝載要求》、《民用半掛汽車列車運輸履帶式軍事裝備匹配技術要求》等。詳見,陳海豔,王開勇,高波,〈軍事物流軍民融合標準體系現狀分析〉,《物流技術》,第38卷第3期,2019年3月,頁141-146。
[6]郭立峰,〈關於部隊後勤倉儲管理工作的優化途徑〉,《現代經濟資訊》,第7期,2017年,頁120。
[7]〈民用船舶首次為海軍艦艇成功實施航行補給〉,《新華網》,2019年11月17日,http://www.xinhuanet.com/2019-11/17/c_1210357133.htm。
[8]〈權威發佈丨我軍開展野戰條件下油料軍地一體化保障試點〉,《中國軍網》,2020年7月7日,http://www.81.cn/jmywyl/2020-07/07/content_9848205.htm。
[9]〈全軍軍糧供應管理信息系統上線運行〉,中國國防部,2020年4月27日,http://www.mod.gov.cn/big5/topnews/2020-04/27/content_4864184.htm。
[10]〈我軍探索被裝供應基於軍民融合的軍事物流體系建設〉,《人民網》,2018年8月25日,http://military.people.com.cn/BIG5/n1/2018/0825/c1011-30250538.html。
[11] Mark Cozad, written testimony for the U.S.-China Economic and Security Review Commission, Hearing on Deterring PRC Aggression toward Taiwan, February 18, 2021, 7. quoted in “A Dangerous Period for Cross-Strait Deterrence: Chinese Military Capabilities and Decision-Making for a War over Taiwan”, U.S.-China Economic and Security Review Commission, November 2021, https://www.uscc.gov/sites/default/files/2021-11/Chapter_4--Dangerous_Period_for_Cross-Strait_Deterrence.pdf. pp.395.
[12]劉寶新、孫琪、董楠,〈汽車滾裝船國防動員問題研究〉,《國防交通工程與技術》,第8期,2021年7月,頁1-4。
[13]詹仁吉,〈淺談中共滾裝式貨輪發展與軍事運用〉,《海軍學術雙月刊》,第53卷第5期,2019年10月,頁105-117。
[14]同上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