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背景 |
發展 |
反應 |
結果 |
1. 選出親中政權 |
不給美國及其盟國介入台海之理由。 |
*透過臺灣民主程序,選出以統一為目標之親中政權。
|
*中國運用影響工作,在台灣培養親中勢力,包括:政界、企業界、媒體、法律界、軍隊等。 |
*美國擔心武器相關情報流往中國,不願提供臺灣先進武器系統。 *若臺灣經選舉產生之親中政權與中國進行統一,美國及日本等國將無介入之餘地。 |
2. 網路攻擊 |
透過網路,攻擊臺灣關鍵基礎設施,引發社會混亂甚至內亂,使民進黨政權下台。 |
*網路攻擊發電所造成大規模停電、攻擊交通系統使全島交通癱瘓等。 |
*民眾生活機能受影響,社會不滿升高,增加政權更替之可能性。 |
*長期潛伏在台之中國情治人員可能藉機製造內亂,顛覆現有政權。 |
3. 封鎖馬祖 |
中國長期進行「灰色地帶」戰略,遲遲無法逼迫臺灣進行統一談判,中國決定封鎖離大陸僅9公里之馬祖諸島。 |
*解放軍以水面艦和潛艦包圍馬祖,其後則有數百艘民兵船團和漁船。 *同時,中國對台灣海峽進行全天候監視,並警告台灣軍機或艦艇一旦越過海峽中線,就會被攻擊。 *中國切斷馬祖軍民飛機及漁船之進出,使駐守馬祖之臺灣海巡隊和軍隊陷入孤立。 |
*臺灣雖然派遣戰機和艦艇反擊,但兵力懸殊。 *臺灣政府向美國及其同盟國請求軍事及外交支援。 *中國呼籲臺灣進行統一談判。 |
*臺灣拒絕中國要求,決定進行全面武力反攻。 *中國實際支配馬祖,國際緊張急速升高,美國及其同盟國開始實施對中經濟制裁。 |
4. 攻佔金門島 |
中國封鎖馬祖,但是臺灣仍拒絕統一談判。臺灣向美國請求武器和裝備援助,並加強備戰。中國在福建沿岸集結水陸兩棲部隊,並在內陸多個基地組成空降部隊。 |
*中國決定佔領金門島,無預警地以火砲、飛彈攻擊金門島的軍事設施及據點,同時也以戰機轟炸臺灣的防衛據點。 *中國登陸艇集結在金門海岸線,數百架直昇機運送空降部隊,以奪取主要據點。控制機場之後,以運輸機不斷運送部隊和裝備。 *中國從沿岸海軍基地派出重裝備的艦艇和潛艦包圍金門島,阻斷從臺灣來的支援。 *金門上空由中國戰機取得空優,登陸部隊和空降部隊合作攻擊金門沿岸。 |
*臺灣向大陸沿岸港灣或金門島連續發射飛彈;對台海上空的中國軍機發射地對空飛彈;空軍緊急升空對應來襲的中國戰機和轟炸機。 |
* 臺灣雖向美國要求援助,但美國及其同盟國之支援緩不濟急。中國地面部隊戰勝金門島守備軍。 *美國海軍及日本海上自衛隊趕往臺灣海峽,但中國政府警告其不要介入。 *為了將傷兵及傷患送往大陸醫院和恢復金門基礎設施,中國很快呼籲停戰,要求臺灣談判。 *中國阻止聯合國對其攻佔金門之批判。 *習政權預估美日不會因小島而冒擴大戰線之風險,並準備承受經濟制裁。 *美國向亞洲增派兵力,並加速軍援臺灣,同時呼籲國際對中國實施技術禁運等制裁。 |
5. 阻斷人流和物流 |
中國封鎖了馬祖,但臺灣仍然拒絕統一談判。美國增加對台軍援,並增加軍事顧問團員額。日本表明協助美國防衛臺灣,增派軍力至西南諸島。中國決定以海關檢疫等名義,阻斷臺灣之人流及物流 |
*中國催促其在台臺灣貿易夥伴認知中國擁有臺灣主權。 *中國政府通知國際社會將行使對臺灣之關稅及海空域管轄權。 *中國發佈覆蓋臺灣領空的新「防空識別區」(ADIZ),並禁止任何機船在無中國正式許可下進入臺灣海空域。 *中國海軍、海警局、海上民兵等在台灣周邊進行「隔離」,阻止任何船舶無中國許可而接近臺灣,並命令大型貨船必須繞至中國港口,檢查其是否載有任何協助臺灣防衛之物資等。對於無許可進入臺灣空域的飛機,解放軍開始準備攻擊。 *中國要求國際社會勿干涉中國內政,並警告外國軍隊若接近臺灣將被攻擊。 *在美國及其盟國介入之前,習要求臺灣當局進行統一談判。 |
*臺灣政府拒絕中國之談判要求,一方面向美日等國請求協助,一方面以陸基飛彈攻擊臺灣周遭的解放軍機艦。 *對此,解放軍雖受到一定程度的打擊,但是因火力更為強大而戰勝。 |
*臺灣所有進口物資完全斷供,從能源到生活必需品立即不足。 *美日等國還在判斷如何對應時,中國建議臺灣若進行統一談判,則可運送必需物資。 |
6. 完全封鎖臺灣 |
臺灣雖被切斷對外之人流和物流,仍拒絕統一談判,並向美國及其盟國求援。武力衝突擴大以及半導體生產必要原料不足,造成全球股市崩盤。美國警告中國,若不停止隔離臺灣,將不惜軍事介入。中國為了增加臺灣內部對現有政權施壓,決定完全封鎖臺灣。 |
*中國完全封鎖臺灣海峽,強行要求來自中東的油輪必須改停泊中國港口,並警告民航機若進入中國新設的ADIZ則將攻擊之。 *中國催促海面上的臺灣海軍艦艇投降,否則將擊沉。 *中國在進入台灣主要港口之航路上鋪設機雷,並切斷臺灣對外聯繫之海底電纜。 *為了阻止美日軍隊接近臺灣,中國以艦艇和戰機完全封鎖台灣本島,使島內物資更加不足,並脅迫臺灣開始統一談判。 |
*美國及其盟國以飛彈攻擊封鎖台灣之中國艦艇和公船。 *美日及其盟國為了打破台灣封鎖,派遣水面艦或潛艦至臺灣周圍海域。 *為了支援在中國沿海作戰的盟國軍隊,美國派遣長距離轟炸機至關島和澳洲。 *美日潛艦接近臺灣,開始擊沉實行封鎖的中國艦艇,並從轟炸機發射長程對艦飛彈。 |
*中國防空系統和對艦飛彈部隊阻止了美國之行動。 *為了削弱美軍能力,中國也攻擊駐日美軍基地,造成人命及艦艇損失。 *數度攻防之後,臺灣封鎖還是沒有解除,中國政府為了避免全面開戰,自行停戰並准許緊急必要物資進入臺灣,同時呼籲美國政府進行談判。 *為了避免全面開戰,美國及其盟國決定對中國進行經濟報復,警告將會封鎖通過印度洋和印尼海峽之中國油輪或貨輪。 |
7. 大規模空襲 |
*為了因應中國加強灰色地帶戰略,美國及其盟國開始強化台灣國防能力。除了加速對台武器供應之外,也加速軍需品之儲備和後備軍之準備。 *臺灣軍進行不對稱作戰之重組,並分散布置遠程飛彈之發射據點。 *美軍強化其亞洲軍力,日本政府高官也承諾:臺灣受到攻擊時,將支援美軍防衛臺灣。 *為了避免臺灣久攻不下和引發外國干涉,解放軍指揮部決定對台軍進行毀滅性轟炸和飛彈攻擊,迫使台灣在美國及其盟國介入之前,和中國進行統一談判。 |
*解放軍無預警地對臺灣主要軍民目標進行全面性、大規模的飽和攻擊,包括軍事據點和關鍵基礎設施。 *為了阻止美日軍介入,中國也動用飛彈及海空軍。 *其後,解放軍攻擊臺軍還能使用之艦艇、戰機、飛彈發射地等。 |
*臺灣軍指揮部移往地下指揮所,正規軍配備在防衛據點,並動員後備軍。 *臺灣戰機從後山起飛迎擊,臺灣也發射遠程飛彈和巡弋攻擊解放軍空軍、中國空軍基地、雷達站等軍事目標。 |
*臺灣軍和臺灣主要基礎設施受到嚴重損害,中國要求台灣在美國及其盟國介入前立即停戰,並進行統一談判,被臺灣拒絕。 *臺灣軍動員後備軍力、分散部署,並在中國可能登陸之海岸據點增加兵力。 *全球對中國造成臺灣人民大量死傷一事嚴厲批判,美國及其盟國為了增強臺灣防衛力而開始派兵。 |
8. 全面進攻臺灣 |
*習政權及解放軍高層認為攻取臺灣離島、封鎖臺灣和大規模空襲等,容易引發全球經濟危機和美國全面攻擊,且臺灣不見得降服。因此,中國決定進行最大且最複雜的登陸作戰,在美國介入之前先行壓制臺灣。 |
*解放軍針對臺灣主要軍民設施,進行大規模空襲、飛彈攻擊和網路攻擊。 *同時,解放軍對駐日美軍基地、關島美軍基地進行轟炸和飛彈攻擊,以拖延美軍介入之時間。 *解放軍從離臺灣最近的數個大陸港口,運用登陸艦和民船等,運載數十萬人的解放軍士兵和重裝備。 *解放軍以運輸機或直昇機投送先遣空降部隊,佔領機場、港口及政府重要設施,並進行斬首行動。 *網路攻擊則進攻臺灣通訊網,進行心理戰。 *確認目標海岸無地雷等障礙物之後,解放軍登陸部隊由海岸推進內陸。先遣部隊則在控制港口之後,準備讓後續至台灣的運輸艦和民船進港。 |
*臺灣軍指揮部緊急移往地下指揮所,一面請求美國及其盟國支援,一面全面動員兵力。同時,臺灣以遠程飛彈攻擊中國艦隊和大陸港口,戰機也從後山升空攻擊登陸之解放軍軍隊和空中之解放軍戰機。 *美軍之亞洲基地遭受攻擊,美日澳三國軍隊組成聯合軍隊,反擊解放軍。 *日美潛艦攻擊前往臺灣海峽之中國艦艇.。 *美軍以轟炸機和隱形戰機攻擊解放軍海空軍,並派遣多個航母艦群前往亞洲。 |
*數小時之內,東亞爆發大規模戰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