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陸軍海戰隊」的實戰化威脅增加
2022.07.01
瀏覽數
2495
壹、新聞重點
中共兵力投射能力除海軍陸戰隊外,陸軍所屬之兩棲合成旅規模與建制亦日漸成熟,並可在東海、臺海、南海進行戰役等級的獨立作戰,成為大型島嶼作戰的新威脅。地面部隊在帆船艦隊時代就有上船佈署的運用方式,除用於江海渡涉登陸作戰外,也用於海戰。也就是在火砲科技未成熟的「前火藥」(pre-gunpowder)時期,敵我雙方船艦相互衝撞,並「接舷」以步兵進行登臨(boarding)遂行搏鬥,以控制、摧毀敵艦。除一般著重的海軍陸戰隊之外,特定國家的陸軍也具有渡海作戰能力,具代表性者如二次大戰的美國陸軍是諾曼第登陸的主力,並在太平洋戰場協同陸戰隊進行登陸作戰。又如二戰的舊日本帝國軍制,海軍陸戰隊為海兵隊改制,僅作為特殊區域的警備,各式登陸戰的主力仍為陸軍,並配置有陸軍所屬的「揚陸艦」、「特別舟艇」等作為登陸作戰之用。
現代美國陸軍仍保有「陸軍水面系統」(Army Watercraft System),其中約有86艘兩棲、運輸艦。[1] 日本防衛省也於2013年擬定的《防衛大綱》中公布將成立「水陸機動團」並於2018年成軍隸屬陸上自衛隊。[2] 事實上中華民國陸軍以往也編制有「船舶運輸營」裝載各式LCM、水陸兩棲車等,配賦於外島區域以作為小島運補支用。此為地緣環境與戰略需求所形成,使地面部隊具有跨越水際攻擊能力。
貳、安全意涵
中共陸軍歷來也對於地面部隊水際任務進行規劃,除用於跨越江河的內水型態的作戰外,依照戰史觀察共軍跨越海際作戰應始於1950年「解放」海南島的作戰為濫觴,其後的古寧頭、一江山等戰役亦為其陸軍渡海作戰的實際戰例,後續也持續進行部隊的船隻裝載、漕渡、港口下卸的訓練,但2017年軍改後,中共陸軍兩棲單位發展才走向體制化,戰力也更為成熟。
一、編制正規化
作為濱太平洋的陸權國家,中共陸軍以防備前蘇聯的威脅為主,冷戰結束後則有計劃發展漕渡能力,在以往屬於「軍區」時期,各集團軍下轄的師級單位區分為甲種師、乙種師為作戰主力便進行航渡訓練,但兩棲突襲能力有限,主要為船隻裝載訓練。甚至基於諾曼第、海南戰役以及一江山等戰役的經驗,系統化發展出將地面火炮配置於商船的「船載砲兵」壓制灘岸守備隊以支援第一梯隊的登陸作戰。 [3]
而真正形成建制化的渡海戰力則是在實施大幅軍改之後,先是2016年將七大軍區改為五大戰區,2017年進一步調整陸軍的編制將集團軍重整為13個集團軍、84個軍,[4] 在其下的編制裁撤師、團級單位,全數改編為旅級單位,這些指揮鏈路與編制改革主要目的是放棄以往蘇聯制的軍事組織與文化,改向美國模式轉型。 [5]
依照公開資料,中共陸軍目前建置有6個旅級兩棲部隊,[6] 並配置專用的兩棲突擊車輛,可以遂行野戰登陸作業。
表、中共陸軍兩棲作戰部隊列表
戰略方向 |
所屬司令部 |
編制單位 |
東部戰區 |
72集團軍 (福建福州) |
兩棲合成第5旅 兩棲合成第124旅 |
73集團軍 (福建廈門) |
兩棲合成第14旅 兩棲合成第9旅 |
|
南部戰區 |
74集團軍 (廣東惠州) |
兩棲合成第1旅 兩棲合成第125旅(輕裝甲) |
資料來源:蘇紫雲整理自《解放軍報》、《人民日報》等公開資料。
由編裝觀察,中共海軍陸戰隊與陸軍兩棲部隊之主要任務重疊,但在編制以及裝備觀察仍可區分其戰術功能的不同。陸軍兩棲合成旅在編制規模、主戰裝備、以及戰鬥支援能力都比海軍陸戰旅更為完整。可以這麼說,海軍陸戰旅可直接配賦兩棲船塢登陸艦、直升機船塢攻擊艦,長期隨艦佈署擔任遠征部隊,旨在快速反應。陸軍兩棲旅則作為後續部隊,具備獨立的搶灘任務,兼具「彈性反應」的任務適應性。
二、跨域作戰能力增強:港口為戰場重心
共方面的媒體認為陸軍兩棲部隊與海軍陸戰隊的差異為「海軍陸戰旅與陸軍兩棲旅,在渡海登陸作戰中,分別擔任第一波次和第二波次攻擊任務。海軍陸戰旅需要開闢建立安全水上通道,打開登陸場突破口。而陸軍兩棲旅負責突破並鞏固登陸場,繼而縱深挺進。」[7] 但由公開資料進一步研判,中共陸軍的兩棲部隊其實已經具備與海軍陸戰隊類似的任務特性,也就是可以直接進行灘岸登陸,其戰力之發展可分述如后:
(一)具直接泛水搶灘能力
由公開資料觀察,以74集團軍兩棲旅為例,已將05式兩棲戰車納為作戰序列,[8] 因此已具備由船塢登陸艦直接泛水搶灘的能力,也就是具備第一波次的搶灘攻擊能力。得以與中共陸戰隊協同進行灘頭攻擊,擴大攻擊軸線的選擇。進一步說,中共陸軍將具有獨立的野戰登陸能力,並在建立灘頭堡後,撕開守軍防線將攻擊軸線轉向佔領港口,為其他輕重合成旅開闢港口下卸場。
(二)搶占港口擴大行政下卸能量
同時由不同媒體資訊觀察,中共東部、南部戰區陸軍也大量進行船舶裝載演練,多次動用汽車渡輪∕滾裝船(ro-ro ship)進行港口裝載與卸載訓練,[9] 另一般合成旅也具備跨海作戰能力,大幅增加快速投送地面重裝備的能力。此也意味台灣主要港口將成為重要目標,且台灣自2014年開放中共在港口「車上車下」的渡輪作業,來往兩岸的多為滾裝客輪,[10] 此為我方需強化防備之處。
參、趨勢研判
一、共軍兩棲合成旅整合戰場感知能力
中共陸軍兩棲合成旅的組成,係以全軍機械化改革為主要架構,因此其合成戰力的主要特色包括地面偵察雷達、熱像偵察等多種偵察來源、無人機等戰場即時感知裝備;新型信息系統的武器、衛星定位導航系統等,以更有系統的統合戰場資訊,可使裝備部署情況和運動情況一目了然,指令可以直達個別作戰單位,包括單一載具與單兵層次,以有效結合兩棲作戰的戰場需求。
二、新裝備構成新型態威脅
進一步解析中共兩棲合成部隊的操演影片,可進一步判讀其積極導入的新作戰裝備,具代表性者包括:
(一) 岸際無人機:兩棲登陸車整合無人機搭載,且泛水浮游時便可放出無人機進行偵察,使其小型無人機具備岸際操作的戰術彈性,由於小型無人機作業半徑可達10公里以上,且可整合打擊能力,此對我方灘岸守備部隊將是新威脅。(附圖1)
(二) 強化水際破障能力:為強化突防搶灘能力,「無人破障艇」也導入運用,藉由遠端操控可以作為兩棲工兵的前導裝備,在所望上陸的低潮線或高潮線撒佈爆破彈,破壞守備方的水下障礙物或淺水雷,以開設安全通道。其導入無人破障艇,可降低人員風險,且可提高作業效率。(附圖2)
(三) 地面無人載具:除作戰用途外,研判主要用於跟隨步兵單位前進作為物資載運與補給,一方面可減輕作戰人員的荷重以提高作戰靈活性,二方面則可作為戰鬥支援輔助,以進行戰場偵察。(附圖3)
附圖1、兩棲裝甲履帶車進行水上動態無人機施放作業
資料來源:蘇紫雲擷取自中國中央電視台《國防軍事報導》,2022年5月23日。轉引自「軍迷天下」。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UfWMMF2zOA。
附圖2、無人艇進行水際排障作業
資料來源:蘇紫雲擷取自中國中央電視台《國防軍事報導》,2022年5月23日。轉引自「軍迷天下」。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UfWMMF2zOA。
附圖3、無人支援車伴隨步兵作戰
資料來源:蘇紫雲擷取自中國中央電視台《國防軍事報導》,2022年5月23日。轉引自「軍迷天下」。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UfWMMF2zOA。
[1]“TRADOC Capability Manager- Transport Army Watercraft Systems,”United States Army Combined Arms Support Command, 2015, https://reurl.cc/g2XxOQ.
[2]〈日本建戰後首支海軍陸戰隊準備對付中國〉,《BBC中文網》,2018年4月8日,https://www.bbc.com/zhongwen/trad/world-43693428。
[3]〈解放軍船載砲命中率九成〉,《文匯報》,2001年8月24日,http://paper.wenweipo.com/2001/08/24/CH0108240104.htm。
[4] 〈盤點2017:這一年,軍改出了哪些大招〉,《人民網》,2017年12月22日,http://military.people.com.cn/BIG5/n1/2017/1222/c1011-29723929.html。
[5]〈中國軍改新舉措:七大軍區改為五大戰區〉,《BBC中文》,2016年2月1日,https://www.bbc.com/zhongwen/trad/china/2016/02/160201_china_army_reform。
[6]〈陸軍兩棲旅重裝甲大火力掛帥〉,《大公網》,2019年12月9日,http://www.takungpao.com.hk/news/232108/2019/1209/387806.html。
[7]同註6。
[8]〈第74集團軍某合成旅:鐵甲戰車馳騁在強軍路上〉,《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部》,2020年9月26日,http://www.mod.gov.cn/big5/power/2020-09/26/content_4871862.htm。
[9]〈解放軍擬民用船攻台〉,《東方日報》,2021年8月31日,https://orientaldaily.on.cc/content/兩岸國際/odn-20210831-0831_00178_001/解放軍擬--民用船攻台。
[10]蘇紫雲,〈盲目開放滾裝輪:台灣國防不設防〉,《新社會政策》,36期,2014年10月15日,頁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