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聯合國赴新疆考察看中國人權發展
2022.07.01
瀏覽數
2495
壹、新聞重點
聯合國人權事務高級專員巴舍萊(Michelle Bachelet)於2022年6月15日在聯合國人權理事會(UN Human Rights Council)證實,她在5月訪問中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期間,全都由中國官員陪同下進行訪查行程,既無法和關押中的維吾爾人自由交談,也無法接觸其家屬。[1] 這顯示即便由聯合國出面調查,也難以一窺中國真實的人權狀況,但中國卻在這期間仍不斷吹噓自身的人權發展,故本文認為有必要就此矛盾現象進行深入探討分析。
貳、安全意涵
一、中國持續反西方人權價值觀
習近平在中共黨媒《求是》雜誌所發表的〈堅定不移走中國人權發展道路 更好推動我國人權事業發展〉,充分顯示出中共當局堅決反對西方人權的獨特價值觀。該文中強調中國在中國共產黨的帶領下「走出了一條順應時代潮流、適合本國國情的人權發展道路」,但其列舉的6項特徵當中,卻把堅持中共領導放在第一優先,基本人權只列在第4位並只涵蓋生存權和發展權。[2] 甚至挑明將「積極開展國際人權鬥爭」列在重點工作的第5項,並重申「評價一個國家是否有人權,不能以別的國家的標準來衡量,更不能搞雙重標準,甚至把人權當作干涉別國內政的政治工具」。這篇文章不但闡明了中國的人權發展價值不但要依中國國情交給中共專政決定,更延續了習近平執政以來在「大外宣」上主動反擊的調性,要挑戰西方人權作為「普世價值」的地位。
此外,原本在2020年12月曾一度被國際刑事法院(International Criminal Court)以中國非簽約國不具管轄權為由,駁回對中國大規模拘禁穆斯林一事展開調查,但2022年6月21日數名國際律師提交了一份新的證據,包括在一個國際刑事法院成員國的領土上逮捕維吾爾人並強制將他們送回中國,以此要求國際刑事法院重新展開調查。 後續國際刑事法庭是否依此展開新的調查也將加大對中國的輿論壓力,而跨國的律師們的舉動,也印證目前國際社會的關注聲浪漸大。
二、西方聯合關注中國人權聲浪漸大
西方國家持續關注中國人權的同時更加大了串聯呼聲,不再只限於少數幾個主要大國。如2022年6月14日荷蘭駐日內瓦的聯合國大使保羅.貝克爾斯(Paul Bekkers)代表47個國家發表聯合聲明,呼籲中國當局「終結恣意關押維吾爾穆斯林和其他少數民族的作為」,並提供聯合國調查及專家團「有意義且不受限的管道」。[3] 這代表除了聯合國史無前例派遣高級專員調查中國人權事件之外,更多西方國家持續不斷責難中國的新疆維吾爾的人權,再加上西藏、香港等議題尚未解決,使其面對各方越來越大的呼聲壓力時,只能不斷老調重彈中國國情和拒絕「教師爺說教」等說詞,顯現出左支右絀的困境。
此外,原本在2020年12月曾一度被國際刑事法院(International Criminal Court)以中國非簽約國不具管轄權為由,駁回對中國大規模拘禁穆斯林一事展開調查,但2022年6月21日數名國際律師提交了一份新的證據,包括在一個國際刑事法院成員國的領土上逮捕維吾爾人並強制將他們送回中國,以此要求國際刑事法院重新展開調查。[4] 後續國際刑事法庭是否依此展開新的調查也將加大對中國的輿論壓力,而跨國的律師們的舉動,也印證目前國際社會的關注聲浪漸大。
參、趨勢研判
一、國際新制裁手段將是中國人權發展關鍵
國際社會針對中國不良的人權現況,就目前已知的手段包括「調查」、「呼籲」、「外交關切」等方式。但從這次聯合國調查來看,中國即便接受外界調查,也只是敷衍了事,更別提所謂國際輿論壓力過往都被「本國國情」和「內部事務」等話術應付過去。在可預見未來內中國也仍持續抵抗下去,甚至可能會依循「戰狼外交」,細數他國歷史中的人權事件作為反擊。因此,若缺乏實質的制裁手段將難以制止中國繼續我行我素的侵害人權,國際社會必須進一步思考新的可行方案。
若要思考新的制裁方案,需先理解目前因為與中國的經貿關係或是長久以來的地緣政治問題,使得各國在面對中國的人權問題時,往往難以跨越出口頭呼籲的範疇。但依照現在的國際趨勢,擴大的譴責聲浪其實有可能量變造成質變,使得各國更願意針對中國人權問題團結起來,甚至提出實質的制裁。回顧過往歷史,1989年「六四天安門事件」時,各國就曾經做到過這一點,而當時也的確成功迫使中國外交有很長一段時間只能堅守「韜光養晦」的方針,故再次提出實質的制裁方案,才是未來影響中國人權發展的關鍵外在因素,並需要慎選時機點。
二、未來中國人權發展前景仍堪憂
從中共的角度而言,「維穩」、「政治安全」這類關乎中共是否能夠長期執政的議題往往才是首要重點,因此人權被視為是在中共維穩路上的絆腳石而遭到犧牲。國際輿論或制裁的強度,必須要強到動搖中共執政基礎的地步,才可能迫使中共當局以鬆綁讓步換取,否則中國人權發展將仍然令人擔憂。除了前述外在因素之外,另一點令人對中國人權未來感到悲觀之處,在於中國內部因為人權而反抗的串聯能力薄弱。雖然中國內部對於人權受到侵害的群眾抗爭事件時有所聞,近期中國因為封城防疫所引發人身限制的群眾反彈也很多,但因為言論平台管控和通訊軟體實名制等維穩機制,使得中國社會難以擴大橫向串聯至足以動搖國本的程度,社會力量相對於國家而言處在極不平衡的狀態下。故中國維穩力量仍大於社會反彈力量時,從內部迫使政府改善人權的可能性就不高,使得其人權發展前景仍然牢牢掌握在政府的手中,且暫時看不到其自我約束的動機和可能性。
[1]〈承認了!聯合國人權專員:訪新疆無法與維族關押者自由交談〉,《自由時報》,2022年6月16日,https://news.ltn.com.tw/news/world/breakingnews/3961744。
[2]〈堅定不移走中國人權發展道路 更好推動我國人權事業發展〉,《求是》,2022年6月15日,http://www.qstheory.cn/dukan/qs/2022-06/15/c_1128739416.htm。
[3]〈【中國人權】47國發聯合聲明要求盡快公布新疆人權報告 分析:聯合國處於尷尬、兩難局面〉,《自由亞洲電台》,2022年6月15日,https://www.rfa.org/cantonese/news/un-report-06152022094127.html。
[4]〈國際律師再提交證據 敦促國際刑事法院對迫害新疆穆斯林立案調查〉,《VOA中文網》,2022年6月21日,https://www.voacantonese.com/a/lawyers-call-on-intl-court-to-investigate-uyghur-treatment-20220620/6625166.html。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