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發布《能源碳達峰碳中和標準化提升行動計畫》之觀察
2022.11.04
瀏覽數
1968
壹、新聞重點
根據2022年10月9日中國國家能源局官方網站所發布之新聞,推動能源綠色低碳轉型是中國推動實現2030年前達到「碳達峰」與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簡稱「雙碳目標」)之重要措施。[1] 由於標準是能源綠色低碳轉型的技術支撐和基礎性制度,中國希冀發布《能源碳達峰碳中和標準化提升行動計畫》(簡稱《行動計畫》),以利於提升自身的能源標準化水準。加上,近來中國大力發展非化石能源,以期提升其在能源供應中的比重,改變以煤碳為主的能源結構。因此,為有助於維持生態環境保護與自身能源安全,推動能源綠色低碳發展成為中國的主要政策方向之一。是以,為能瞭解中國推動綠色低碳發展以提升自身能源安全所採取之相關政策,本文將針對中國所發布之《行動計畫》內容及其意涵進行說明。
貳、安全意涵
一、中國希冀強化自身能源標準化建設
由於能源標準化建設為中國能源產業發展的基礎性工作之一,對於提高自身能源產業的國際話語權或國際市場占有地位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同時亦是提升國際市場競爭力的重要手段與保障能源產業健康發展之基礎。對此,中國除了分別於2017、2021年發布《2017年能源領域行業標準化工作要點》與《能源領域行業標準化管理辦法(試行)》外,今(2022)年再次透過發布《行動計畫》來強調非化石能源標準化建設的重要性,因為中國再生能源標準化建設仍存在許多問題,例如標準化統籌協調機制尚不完善、技術創新與標準制定並未有效結合以及存在標準如何實施或落地等問題。[2]
因此,為有助於加速推動自身的再生能源建設,且先前發布的《國家標準化發展綱要》亦強調「建立健全碳達峰、碳中和標準,實施碳達峰、碳中和標準化提升工程」,中國希冀透過《行動計畫》來「大力推進非化石能源標準化」,包含推動加快完善風電、光伏(太陽光電)等再生能源標準;完善水電和抽蓄發電相關標準體系以及進一步完善核電標準體系等。[3] 可見,中國希冀透過《行動計畫》來強化自身的能源標準化建設工作,以利於推動再生能源建設,並確保自身的能源安全。
二、中國強調能源綠色低碳轉型
由於受到全球暖化影響,極端氣候事件頻傳,故中國提出「雙碳目標」以期降低化石能源使用,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加上,中國的生態環境問題基本上與自身的高碳能源、高耗能以及高碳產業結構問題等息息相關,故中國極力強調能源綠色低碳轉型的重要性,因為不僅有利於改變「大量生產、大量消耗、大量排放」的傳統生產模式和消費模式,並有助於促進產業、能源等結構的綠色低碳轉型。[4] 因此,在過去10年中,中國大力發展綠色低碳產業,嚴格管控高耗能、高排放專案,並淘汰落後產能與加快化解過剩產能。中國能耗強度累計下降26.2%,相當於減少使用14億噸的標準煤,以及減少排放29.4億噸的二氧化碳。[5]
同時,習近平亦在20大的報告中強調「我們要加快發展方式綠色轉型,實施全面節約戰略,發展綠色低碳產業,宣導綠色消費,推動形成綠色低碳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以及維護「能源資源安全」[6] 因此,中國《行動計畫》的工作原則即再三強調與推進能源綠色低碳轉型之相關標準制定;且「《行動計畫》工作目標亦直接指出「到2025年,初步建立起較為完善、可有力支撐和引領能源綠色低碳轉型的能源標準體系,……,有效推動能源綠色低碳轉型、節能降碳、技術創新、產業鏈碳減排」。
參、趨勢研判
一、中國將持續提升科技能力以利於推動「雙碳目標」
由於科技創新是實現「雙碳目標」的重要關鍵,[7] 故今年中國科技部以及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等9個部門研究制定《科技支撐碳達峰碳中和實施方案(2022-2030年)》,強調「統籌提出支撐2030 年前實現碳達峰目標的科技創新行動和保障舉措,並為2060 年前實現碳中和目標做好技術研發儲備」。[8] 換言之,也就是透過實施此方案,中國將於2025 年時能在重點行業和領域之低碳關鍵核心技術有重大突破,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能比2020年下降18%。同時,並透過建立更加完善的綠色低碳科技創新體系,以利於自身的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能比 2005 年下降 65%以上,且單位GDP 能源消耗可以大幅度地下降。[9] 因此,為有助於實現「雙碳目標」,中國欲透過此方案來持續提升自身的科技能力,亦即透過能源綠色低碳轉型科技支撐行動、低碳與零碳工業流程再造技術突破行動以及前沿顛覆性低碳技術創新行動等10大行動。可見,中國將持續提升自身的科技能力,希冀能夠有效發揮科技創新的重要角色,以利於展開綠色低碳科技創新行動,有助於實現雙碳目標。[10]
二、中國將持續加速儲能設備建設
由於儲能係為關係著風力、太陽能等間歇性再生能源能否大規模且平穩地接入電網之關鍵技術,故為有助於實現「雙碳目標」,儲能設備建設也就顯得非常重要。又隨著再生能源消費在中國總能源消費占比逐漸提高,中國儲能產業將扮演重要的關鍵角色,將成為明星產業而有著非常大的發展空間。[11] 因此,2021年中國所發布之《關於加快推動新型儲能發展的指導意見》即提出到2025年實現新型儲能裝機規模達到3,000瓩以上之目標,並強調「新型儲能成為能源領域碳達峰碳中和的關鍵支撐之一」。[12]
加上,由於儲能領域之技術與材料不斷地推陳出新,故相關儲能標準必須要與時俱進,能夠及時且有效地因應新的變化與發展。[13] 因此,隨著中國加速儲能設備建設,相關標準化工作也就顯得非常重要,故《行動計畫》其中一項重要任務即為「加快完善新型儲能技術標準」,強調完善儲能標準管理體系以及建設完善新型儲能標準體系等。
[1]〈國家能源局關於印發《能源碳達峰碳中和標準化提升行動計畫》的通知〉,《國家能源局》,2022年10月9日, http://www.nea.gov.cn/1310668927_16653067618721n.doc。
[2]〈國家推進非化石能源標準化恰逢其時〉,《中國石油和化工網》,2022年10月19日,https://www.chemall.com.cn/news/show.php?itemid=128267。
[3]〈國家能源局關於印發《能源碳達峰碳中和標準化提升行動計畫》的通知〉,《國家能源局》,2022年10月9日, http://www.nea.gov.cn/1310668927_16653067618721n.doc。
[4]〈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在《學習時報》發表署名文章《把碳達峰碳中和納入生態文明建設整體佈局》〉,《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2021年11月17日,https://reurl.cc/Z1az8p。
[5]〈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中宣部「中國這十年」新聞發布會答記者問〉,《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2022年9月15日,https://www.mee.gov.cn/ywdt/zbft/202209/t20220915_994045.shtml。
[6]〈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鬥——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人民網》,2022年10月26日,http://dangjian.people.com.cn/n1/2022/1026/c117092-32551653.html。
[7]〈《科技支撐碳達峰碳中和實施方案(2022—2030年)》政策解讀〉,《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2022年8月18日,http://www.gov.cn/zhengce/2022-08/18/content_5705885.htm。
[8]〈科技部等九部門關於印發《科技支撐碳達峰碳中和實施方案(2022—2030年)》的通知〉,《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2022年6月24日,https://reurl.cc/ym1lj2。
[9]同前註。
[10]〈加快綠色低碳科技創新助力雙碳目標實現(調查研究 凝聚共識)〉,《人民網》,2022年8月10日,http://cpc.people.com.cn/BIG5/n1/2022/0810/c64387-32498829.html。
[11]〈儲能標準化提升步入「進行時」〉,《中國經濟網》,2022年10月17日,http://www.ce.cn/cysc/ny/gdxw/202210/17/t20221017_38177628.shtml。
[12]〈國家發展改革委 國家能源局關於加快推動新型儲能發展的指導意見〉,《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2021年7月15日,https://reurl.cc/lZkMGE。
[13]〈儲能標準化提升步入「進行時」〉,《中國經濟網》,2022年10月17日,http://www.ce.cn/cysc/ny/gdxw/202210/17/t20221017_38177628.shtml。